聽覺失語症

聽覺性失語症也叫接受性失語症,該症是威爾尼克(Carl Wernicke,1833-1892)在1874年描述的一種新的失語症。這種病人的腦損傷發生在顳葉上方、靠近枕葉處,病人說話流暢,但是說的話沒有意義;病人有聽覺,但不理解別人說的話語 。 在此之後,人們將這種失語症發生的腦區稱為威爾尼克區,是一個言語聽覺中樞,它與理解口頭言語有關。這一區域受損,將會引起聽覺性失語症。

具體內容

不能理解詞語的意義,特點是言語流利,但聽不懂他人的話語,聽覺是正常的。

1.損傷定位:顳上回後部(顳葉、頂葉後部,枕葉側面)

2.症狀

(1)聽覺性失語症(接受性失語):流利而荒謬的語言、對白(亂講,“語言色拉”)。說話和書寫(語法)形式相對保留,內容和意義(語意)錯誤。

1)受損的功能:命名、複述、口語和書寫理解

2)完好的功能:表達的流利性

3)錯語症:大量錯語、新造詞,混雜在一起,稱為雜亂語、奇特語。命名和找詞也有明顯障礙。語言流暢,但缺乏表達的核心內容,評議空洞。如語音錯誤(詞語概念錯誤,如“時間”混淆“分表”)

(2)“詞盲”:威爾尼克區受到重創,聽覺理解受損,表現為“見詞不識”,而說話、閱讀理解相對保留。

相關失語症

運動性失語症(表達性失語症):由於布洛卡區受到損傷,導致病人對言語可理解,並非流利性障礙。但是病人說話中的連詞、代詞等減少或缺失,表現為一種電報語式的說法方式。

1.受損的功能:流利性,命名、複述和書寫。

2.完好的功能:口語、書面理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