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聽董大彈胡笳聲兼 語弄 寄房給事
蔡女昔造胡笳聲,一彈一十有八拍。
胡人落淚沾邊草,漢使斷腸對歸客。
古戍蒼蒼烽火寒,大荒沉沉飛雪白。
先拂商弦后角羽,四郊秋葉驚摵摵。
董夫子,通神明,深山竊聽來妖精。
言遲更速皆應手,將往復鏇如有情。
空山百鳥散還合,萬里浮雲陰且晴。
嘶酸雛雁失群夜,斷絕胡兒戀母聲。
川為靜其波,鳥亦罷其鳴。
烏孫部落家鄉遠,邏娑沙塵哀怨生。
幽音變調忽飄灑,長風吹林雨墮瓦。
迸泉颯颯飛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
長安城連東掖垣,鳳凰池對青瑣門。
高才脫略名與利,日夕望君抱琴至。
註解
1、弄:樂曲。(“時奏狡弄,則彷徨翱翔。”王褒《洞簫賦》)
2、房給事:姓房名琯,任給事中之職。
3、蔡女:蔡琰(蔡文姬)。相傳蔡琰在匈奴時,感胡笳之音,作琴曲《胡笳十八拍》。
4、有:通“又”。(“割地朝者三十有六國。”《韓非子》)
5、戍:邊戍哨所。
6、蒼蒼:衰老、殘破貌。
7、烽火:借代烽火台。
8、荒:邊陲、邊疆。(“乞賜褒獎,以慰邊荒。”《三國志》)
9、沉沉:低沉、陰沉貌。(“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柳永《雨霖鈴》)
10、摵摵:落葉之聲。
11、言:語助詞。(“既盟之後,言歸於好。”《左傳》)
12、更:gèng連詞,與、和。(“著盡工夫是化工,不關春雨更春風。”楊萬里《春興》)
13、將:語助詞,表示動作、行為的趨向或進行。(“宮使驅將惜不得。”白居易《賣炭翁》)
14、且:表選擇關係的連詞,抑或、或者。(“是且非邪。”韓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15、酸:悲痛、悲傷。(“日磾觀狀,益增酸哽。”朱敬范《朱岱林墓志銘》)
16、斷絕:不連貫,時斷時續。
17、烏孫:漢代西域國名。漢武帝欽命劉細君為公主和親烏孫昆莫。
18、邏娑:唐時吐蕃首府,即今西藏拉薩。唐文成公主、金城公主皆遠嫁吐蕃。
19、迸泉:噴湧出的泉水。
20、颯颯:飛舞貌。(“颯沓矜。”鮑昭《飛鶴賦》)
21、木末:樹梢。(“好花生木末,衰蕙愁空園。”李賀《十二月樂辭·七月》)
22、呦呦:鹿鳴聲。
23、東掖:指門下省。門下省為左掖,在東。
24、鳳凰池:中書省。(“中書監令掌贊詔令。。。多承寵任,是以人因其位,謂之“鳳凰池”焉。”杜佑《通典》)
25、青瑣門:漢時宮門,這裡指唐宮門。
26、高才:指房琯。
27、脫略:輕慢,不在意。
翻譯
當年蔡琰曾作胡笳琴曲,彈奏此曲總共有十八節。
胡人聽了淚落沾濕邊草,漢使對著歸客肝腸欲絕。
邊城蒼蒼茫茫烽火無煙,草原陰陰沉沉白雪飄落。
先彈輕快曲後奏低沉調,四周秋葉受驚瑟瑟凋零。
董先生通神明琴技高妙,深林鬼神也都出來偷聽。
慢揉快撥十分得心應手,往復迴旋仿佛聲中寓情。
聲如山中百鳥散了又集,曲似萬里浮雲暗了又明。
象失群的雛雁夜裡嘶叫,象胡兒戀母痛絕的哭聲。
江河聽曲而平息了波瀾,百鳥聞聲也停止了啼鳴。
仿佛烏孫公主遠懷故鄉,宛如文成公主之怨吐蕃。
幽咽琴聲忽轉輕鬆瀟灑,象大風吹林如大雨落瓦。
有如迸泉颯颯射向樹梢,有如野鹿呦呦鳴叫堂下。
長安城比鄰給事中庭院,皇宮門正對中書省第宅。
房琯才高不為名利約束,晝夜盼望董大抱琴來奏。
作品賞析
詩並不高明,“董夫子”以下七韻十四句都是形容琴聲,每句都是孤立的。中間插入五言二句,非但沒有好的效果,反而破壞了七言歌行的氣韻。我選這首詩,主要是為了解釋詩題。因為好久以來,由於無人了解題意,就隨便把題目改動。題目改錯,作者的本意不明白,講這首詩也就不很清楚了。
董大是董庭蘭,當時著名的琴師。房給事是給事中房琯。李頎作此詩,是把董庭蘭推薦給房琯。房琯為給事中,在天寶五年正月,可知此詩作於天寶年間。大約董庭蘭就由於李頎的推薦,做了房琯的門客。肅宗時,房琯為宰相,常常招集琴客,大開筵宴,聽董庭蘭彈琴。這時董庭蘭已成為房琯門下的紅人。朝廷官員,要見房琯,往往走董庭蘭的路子。董庭蘭又倚勢招納賄賂,連累房琯,為御史彈劾。至德二年五月,房琯罷相,貶為太子少師。董庭蘭亦得罪而死。
《胡笳十八拍》是琴曲。相傳東漢末年,蔡邕的女兒蔡琰,又稱蔡文姬,因董卓之亂,流落在匈奴。她聽到匈奴人吹鬍笳的聲音,譜入琴弦,刨造了表現胡笳聲的琴曲,名曰《胡笳十八拍》。建安十二年,曹操派人去匈奴贖回文姬,嫁給董祀,《胡笳十八拍》遂流傳於中國,成為最早受胡樂影響的中國琴曲。
李頒這首詩的題目,在《河嶽英靈集》中是:
聽董大彈胡笳聲兼語弄寄房給事。
這是李頎自己寫下的原題,懂得這個琴曲的人,當然看得懂這個詩題。
《唐文粹》、《唐詩紀事》、《唐音》都照錄原題,可知編者都了解題義。但《文苑英華》是北宋早年編定的書,這首詩卻題為:
聽董庭蘭彈琴兼寄房給事。
此後,明代的《唐詩紀》、清代的《全唐詩》,都題作:
聽董大彈胡笳聲兼寄語弄房給事。
明代的《唐詩品匯》、《唐詩解》和清人選的《唐詩三百首》都作:
聽董大彈胡笳兼寄語弄房給事。
最近出版的《唐詩選》也選入此詩,題作:
聽董大彈胡笳弄兼寄語房給事。
《文苑英華》的編者最為乾脆,他們把不懂的字一概刪掉。《唐詩紀》以下的編者都不了解“語弄”二字,有人以為應當連讀,有人以為應當分屬上下文。或者以為題中有誤鈔入的衍文,或者以為有鈔寫顛倒之字。於是各就己意改定,題尾都改成“弄房給事”。“語”字屬上文,於是改成“寄語”。但是,“弄”是戲弄、調謔之意,此詩中實在看不出有戲弄房給事的話。於是把“弄”字移在前,成為“胡笳弄”。
一九五九年,因為討論郭沫若的《蔡文姬》,牽連到李頎這首詩,對這個詩題,也引起了一番辯論。有人把詩題讀作“聲兼語”,聲是指琴曲而言,語是指唱詞而言。他以為董庭蘭是一邊彈琴,一邊唱歌詞的。這個講法,被許多人否定了,因為詩中看不出有描寫歌唱的句子。也有人以為詩題應讀作“聲兼語弄”,但沒有找到“語弄”的釋義。只得暫時存疑。後來,這些問題停止了討論,這個詩題至今沒有弄明白。
《河嶽英靈集》的編者殷璠在評論李頎時,引述這首詩,說:“又《聽彈胡笳聲》雲……”他把詩題簡縮為五個字,而在“聲”字上讀斷,這是第一個讀破句的人。後人跟他誤讀,下文的“兼語弄”云云就無法理解了。現在我們應當把這個詩題標點清楚:
聽董大彈胡笳,聲兼語弄,寄房給事。
“聲兼語弄”是一句,用來形容董庭蘭的琴聲。“寄房給事”是這首詩的作用,用這首詩來推薦董庭蘭,寓意都在最後四句中。“聲兼語弄”是說董庭蘭彈奏《胡笳十八拍》,兼有“語”的聲音,又有“弄”的聲音。什麼是“語”呢?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杜甫:《詠懷古蹟》)
不解胡人語,空留楚客心。(劉長卿:《聽杜別駕彈胡琴》)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白居易:《琵琶行》)
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白居易:《琵琶行》)
這裡四個“語”宇,都是形容琵琶聲的。白居易索性將琵琶聲說成“琵琶語”了。原來唐人對西域來的音樂或歌曲,都比之為胡語。“弄”是琴曲的名稱,例如“梅花三弄”,至今還有曲譜。“聲兼語弄”是形容董庭蘭彈奏《胡笳十八拍》,兼有胡笳和琴的聲音。也就是說,他的琴聲中充分表達了胡笳的聲音。戎昱有一首《聽杜山人彈胡笳歌》。杜山人是董庭蘭的學生。戎昱描寫他的琴聲之美妙,都用蔡文姬在匈奴的生活情況為比擬,雖然不用“胡”字,可知他亦以為琴聲表現了胡地風光。李頎這首詩中也有“斷絕胡兒戀母聲”一句,亦比之為胡語。尤其可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