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底峽(982~1054),古印度佛學大師,藏傳佛教噶當派祖師。本名達哇寧波(意為月藏),法名迪班噶羅室外利扎那(意為吉祥燃燈智)。“阿底峽”為梵文,意為殊勝,是阿里小王加給他的尊稱。藏文史籍中稱他為“覺臥傑”(意為尊者)。生於薩霍爾國(亦譯薩護羅國,在今孟加拉國達卡地區),其父為小國國王。幼年起在金剛座寺以佛智為師出家,曾受密宗灌頂,對顯密修行次第生起勝解,並在印度各地雲遊。29歲時在大眾部的分支說出世部,受比丘戒。後潛心學習顯宗經論,曾渡海去金島(今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跟從金島大師學法十二年。回印度後人超戒寺成為上座,後任該寺掌堂師和住持。當時阿里地區首領益西沃、絳曲沃正致力復興佛教,派遣仁欽桑布、雷必喜饒等去印度學習譯經,並尋訪高僧。他們回阿里報告了阿底峽的事跡,益西沃、絳曲沃遂決定邀請阿底峽,並為仁欽桑布修建托林寺。後絳曲沃派那措譯師攜帶黃金去印度迎請阿底峽。1042年(北宋慶曆二年)阿底峽隨那措譯師經尼泊爾到托林寺與絳曲沃等人相見,隨即與仁欽桑布、那措譯師等人在托林寺翻譯經典。兩年後當阿底峽準備返回印度時,仲敦巴來請他到前藏地區傳法。阿底峽到前藏後講經說法。,為新建的寺院、佛像舉行開光儀式,對藏傳佛教的復興和在下路弘法的基礎上繼續發展起了重要作用。他在托林寺時著有《密宗道次第解說》,解答絳曲沃等人對密宗教法的疑惑;又著有《菩提道次論》共70頌,講說從學法到成佛的修習內容和階段;還著有《中觀教授論》、《攝菩薩行炬論》等,對藏傳佛教教理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阿底峽在藏時培育了一大批弟子,阿里地區有絳曲沃、仁欽桑布、楚臣甲哇等,前後藏地區有仲敦巴、庫敦·尊珠雍仲、俄譯師雷必喜饒、南交欽波、官巴哇等。他曾到聶塘、熱振等地說法,1054年(北宋皇祐六年)他在聶塘圓寂後,仲敦巴成為從弟子之首。次年,仲敦巴集合眾人在聶塘為他舉行周年供,並集資修建了古朋寺以作紀念。由於正殿主供卓瑪佛像,取名“卓瑪拉康”,意為度母佛堂;又因坐落在聶塘地方,故又稱“聶塘寺”。
聶塘寺坐西朝東,大門內有一鋪石庭院,院落南北兩側是寺管人員的住房。正殿前有寬敞的檐廊,檐廊北頭有兩座修在地坪以下的白塔,塔剎部分露在地面,形制較為特殊:一為阿底峽的衣冠塔,裡面裝藏有阿底峽生前穿過的鞋、帽、衣;另一為仲敦巴·嘉瓦迥乃的衣冠塔,裡面埋有他用過的鞍鞽、披風。檐廊兩端連通正殿後面為轉經道。正殿有3座佛殿:主殿為卓瑪拉康,南配殿為朗傑拉康,北配殿為古蚌拉康。卓瑪拉拉康(亦稱“度母殿”)主供二十一尊度母,她們的衣著、顏色、形象各有相同,秀麗而端莊。佛經認為二十一尊度母是從觀世音菩薩中分化出來的,這就使二十一尊度母具有了大慈大悲神聖無比的地位。二十一尊度母保護著人類不受八種災難,即獅子、象、火、蛇、匪、鐐銬、水、故。在二十一尊度母中,綠度母處於主要地位,她的心咒(音譯為嗡達列度列梭哈)被稱為根本心咒,與二十一尊度母的根本心咒(音譯為嗡達列登木梭哈)的效應是一樣的,是諸度母中的佼佼者。除綠度母外,還有救災求難度母、救地災度母、救水災度母、求火災度母、求風災度母、增福慧度母、救天災度母、求兵災度母、求獄難度母、救盜難度母、增威觀度母、救魔難度母、救畜難度母、救毒難度母、伏魔度母、藥王度母、長壽度母、寶源度母、如意度母和顰眉度母等,藏族人民將她們稱為拯救大苦大難的保護神;佛塔正龕供奉釋迦牟尼佛像,兩側有十大弟子(即舍利弗、目犍連、須菩提、阿難陀、優波離、阿那律、大迦葉、富樓那、迦旃延、羅睺羅)立像。朗傑拉康主供佛塔朗傑曲登,意為勝利寶塔,是為紀念釋迦牟尼戰勝魔軍而建,系八大佛塔之一。高10米;朗傑曲登的兩旁還有兩座靈塔,即那若巴(古印度人,底洛巴弟子。其生卒年為1016~1100)和仲敦巴的靈塔。古蚌拉康主供三長壽佛(即無量壽佛、白度母、尊勝佛母);佛龕雕塑有飛天等天神,極為精美壯麗。據說這是聶塘寺最早的一座佛殿,為阿底峽生前所建,他圓寂後,仲敦巴才護建成後來的聶塘寺。據《衛藏道場勝跡志》記載:在古蚌拉康內供有阿底峽的靈骨塔(為噶瓦釋迦旺秋所建)。塔下有一尊名為“酷似我”的阿底峽塑像,傳說這像是為阿底峽在世時造的留真塑像,像上留有尊者的指痕跡。還有喇嘛 當巴索南堅贊的大靈骨塔等,極為神聖。
阿底峽不僅是一位佛學大師,而且還有一位多才多藝的學者。他的繪畫作品很多,最為珍貴的要算他用自己的鼻血畫成的兩幅唐卡:一幅保存在熱振寺,一幅珍藏在聶塘寺。在古蚌拉康供有一尊高0.68米的阿底峽的自塑像,極為珍貴。尊者在聶塘寺的遺物還有他生前用過的法螺和化緣缽。人們特別崇奉的是他一生形影不離的一座木塔“哲美曲登”,是用白檀香木製作的,現仍珍藏在卓瑪拉康內的佛龕里。
阿底峽圓寂以後,他的骨灰埋藏在聶塘寺前約五百米,建有墳墓和祠廟。後來阿底峽的墳墓和祠廟都已毀壞,但其骨灰罐尚存聶塘寺。1963年,我國政府應當時巴基斯坦的請求,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將其部分骨灰造靈塔送往北京,準備送歸故鄉,但由於“十年浩劫”的干擾未能成行。粉碎“四人幫”以後,1978年我國政府再次應孟加拉國政府的請求,將阿底峽骨灰有及其全套著作送回孟加拉國,在其家鄉達卡舉行了隆重的安放儀式。
阿底峽在西藏各地講學達十七年之久,不但留下佛學顯密論著55種(其中顯教31種,密教24種),同時在醫學方面還著有《醫頭術》等醫學方理論和醫術,並同那措譯師等人合作翻譯了《配方甘露達雅乾》醫學名著及十多部經典。阿底峽所傳教法對西藏佛教的影響很大,俄·雷必喜饒在拉薩以南建桑浦寺傳播阿底峽的教法,仲敦巴·嘉瓦郡乃在藏北建熱振寺,並依據阿底峽所傳的教法創立了噶當派,廣為傳播三百多年;宗喀巴以阿底峽《菩提道炬論》為基礎創立了新噶當派即格魯派,現今格魯派的寺廟中大都有他的塑像或畫像,因此阿底峽的佛學思想體系在西藏佛教史上占據了很重要的地位。
相關詞條
-
聶塘寺聶塘大佛
聶塘寺聶塘大佛,路線是從貢嘎機場乘車進入拉薩,在離拉薩大約20千米左右的地方,公路北面有一座樸素整潔的寺廟,這就是聶唐卓瑪拉康度母神廟,也稱聶唐寺。
寺院意義 歷史淵源 -
淨慈寺
淨慈寺位於西湖南岸,初名“慧日永明院”,始建於後周顯德元年(公元954年),至今已有一千餘年的歷史。由於歷代君主多崇佛,故淨慈寺在歷史上是杭城最大的寺院...
景點介紹 歷史沿革 傳說 毀建概況 主持、禪師名錄 -
格聶山
景區以海拔6204米的格聶山為中心,周圍由山峰、原始森林、草原、湖泊、溫泉、寺廟、藏鄉風情構成。景區功能齊全,景色迷人。格聶峰是四川第三高峰,康南第一峰...
概述 地理 風景 景點 -
貴德貢巴寺
貴德貢巴寺位於貴德縣城東南3公里處的小泉山下,即河東鄉貢巴村一社東側。該寺亦稱“工巴寺”、“國巴寺”,藏語稱“貢哇扎倉聞思興隆州”,為貢巴、麻巴二村寺院。
名稱 簡介 -
熱振寺
熱振寺由“噶當派”創始人仲敦巴創建於1057年,距今已有九百多年的歷史,是西藏“噶當派”的第一座寺廟,坐落在距拉薩北面240公里的林周縣唐古鄉境內。相傳...
基本簡介 周圍景點 相關活動 歷史沿革 建築規模 -
卓尼寺
藏傳佛教寺院。又譯禪定寺。元·元貞元年(1295),薩迦派僧奉大寶法王八思巴之命建立。明·天順三年(1459),法主仁欽倫波...
卓尼寺概述 卓尼名稱的由來 卓尼寺的地理位置 卓尼寺歷史沿革 卓尼寺的管理體制 -
祁陽縣進寶塘鎮
位於祁陽縣境正東邊,距縣城44公里。東與常寧市接壤,南與石鼓源鄉、八寶鎮毗鄰,西與白水鎮相連,北臨湘江與潘市鎮、黃泥塘鎮相望。鎮政府駐進寶塘居委會,轄赤...
概況 簡要介紹 -
聶瑪隆聖洞
據說是蓮花大師修行所用之洞,洞前建有小廟。據傳蓮花大師曾在此洞念長壽經10萬遍,五世達賴羅桑加措也曾在此念長壽經達14個月,故人們多來此為親人祈壽。
引言 介紹 交通 附近景區 實用小信息 -
夏瓊寺
夏瓊寺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青海省化隆縣查甫鄉,距省會西寧95公里,臨平公路南側15公里處,是化隆縣風景區中較著名的宗教文化遊覽勝地,始建於1394年...
基本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