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通主義

聯通主義

聯通主義表述了一種適應當前社會結構變化的學習模式。學習不再是內化的個人活動。當新的學習工具被使用時,人們的學習方式與學習目的也發生了變化。 聯通主義建立在這樣一種理解上: 即知識基礎的迅速改變導致決策的改變、新的信息持續被獲得、區分重要信息與非重要信息的能力至關重要。聯通主義的起點是個人,個人的知識組成了一個網路,這種網路被編入各種組織與機構,反過來各組織與機構的知識又被回饋給個人網路,提供個人的繼續學習。

基本信息

基本定義

西蒙斯在《Connectivism: A Learning Theory for the Digital Age》一文中系統提出了聯通主義的思想,指出學習不再是一個人的活動,學習是連線專門節點和信息源的過程。

詳細內涵

這種知識發展的循環(個人對網路對組織)使得學習者通過他們所建立的連線在各自的領域保持不落伍。所以在西門思看來,在管道比管道中的內容物更重要。網路、情景和其他實體(許多是外部的)的相互影響導致了一種學習的新概念和方法。個體所需知識的學習能力比對知識的掌握能力更重要。對所有學習理論的真正挑戰是在套用知識的同時,促進已知的知識。不過,當知識為人所需,而又不為人知時,尋出出處而滿足需要就成了十分關鍵的技能。由於知識不斷增長進化,獲得所需知識的途徑比學習者當前掌握的知識更重要。知識發展越快,個體就越不可能占有所有的知識。

正如西門思所指出的,聯通主義是一種經由混沌、網路、複雜性與自我組織等理論探索的原理的整體。學習是一個過程,這種過程發生在模糊不清的環境中,學習(被定義為動態的知識)可存在於我們自身之外(在一種組織或資料庫的範圍內)。我們可將學習集中在將專業知識系列的連線方面。這種連線能夠使我們學到比現有的知識體系更多、更重要的東西。其實,聯通主義表達了一種“關係中學(learning by relationships)”和“分散式認知(distributed cognition)”的觀念。貝爾(Philip Bell) ,溫(William Winn)認為: 新的、高度互動的、高度網路化的媒介,推動人們探討一種對有意義的互動和遠程協作反應靈敏的框架,比如分散式認知。這是支持分散式或者集體智力的更為一般的系統設計的具體形式。當人們聽到虛擬社區、協作網路課程、分散式多媒體、虛擬協作、浸潤式環境和泛在計算的時候,他們需要一種像分散式認知這樣的整合性理論觀點,用戶構建他們對於如何利用這些新技術的理解。

從整個學習理論發展過程來看,聯結主義(Thorndike)是基於行為主義的,在他們看來,學習發生在我們的刺激和反應的聯結之中。而新聯結主義(神經和認知科學)關注的是神經網路一關注我們的學習方式一類比於把學習看成一種基於神經元聯結的信息加工過程。聯通主義繼承了認知科學的新聯結主義的某些特性——把學習看作一個網路形成過程。但新聯結主義僅僅關注學習是如何在我們的頭腦中發生的,而聯通主義關注形成過程和創建有意義的網路,其中也許包括技術中介的學習,承認當我們於別人對話的過程中學習發生。聯通主義強烈地關注外部知識源的聯結,而不僅僅設法去解釋知識如何在我們的頭腦中的形成。

缺陷

各種學習理論正在不斷地分化和整合當中。聯通主義不能嚴格地看作一種“學習理論”,而應該看作一種面向網路時代的“學習觀”。正如西門思與筆者通訊中所提出的: “我不知道聯通主義是否能夠很好地解釋人類的學習。做這樣一個描述和論斷還非常早。然而,在我看來,聯通主義能夠更精確地解釋學習而不是建立一種理論”。因為“大多數學習理論來源於我們沒有能力實現聯網和使用技術來組織信息的時代。聯通主義作為一種理論,承認學習的顯性、隱性,直接、間接,外部和內部特性。”因此,該觀點僅僅在學習的外部聯結上提出了一種視角,並未系統關注和解決學習的發生問題,更不能很好地解釋和應對當前學習實踐的發展,對學習的其他特徵和需求關注顯然遠遠不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