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改革
教育部網站獲悉,在改革招生錄取制度方面,重點分成兩個方面,一是普通高校逐步推行基於統一聯考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的綜合評價、多元錄取機制;二是加快推行職業院校分類招考和註冊入學,“一些報考高職院校的學生可不參加聯考,由學校依據其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和職業傾向性測試成績錄取。”
參與此次聯考改革設計的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楊東平表示,從趨勢上看,研究性大學人才招生和大面積的普通學校招生之間,也將有所區別。
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袁振國表示,高校在此輪招生改革中的動力稍顯不足,因為按高招機制,聯考後留給高校選拔優秀學生的時間太少,很難實現考察考生聯考成績同時,參考面試、高中綜合評價等方面,所以,他認為,央屬部屬高校招生辦法的出台十分必要。
2014年8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會議要求教育部等有關部門要充分考慮教育的周期性,提前公布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實施方案。
會議指出,要改進招生計畫分配方式,提高中西部地區和人口大省聯考錄取率,增加農村學生上重點高校人數,完善中國小招生辦法破解擇校難題。要改革考試形式和內容,完善高中學業水平考試,規範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加快推進高職院校分類考試,深化聯考考試內容改革。要改革招生錄取機制,減少和規範考試加分,完善和規範自主招生,完善高校招生選拔機制,改進錄取方式,拓寬社會成員終身學習通道。要改革監督管理機制,加大違規查處力度。要統籌規劃,試點先行,分步實施,有序推進。
改革措施
2014年9月4日,作為中央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舉措之一,國家關於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4日正式發布,這也是恢復聯考以來最為全面和系統的一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
此輪的改革從考試科目、高校招生錄取機制上都做出了重大調整,本輪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在考試科目設定方面明確規定,高中將不再分文理科,聯考總成績改由兩部分組成。
一部分是全國統一聯考的語文、數學、外語3個科目的成績,150分的分值不變。其中,外語科目提供兩次考試機會,可選其一計入總分。
另一部分是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這其中包括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14個科目,而每門都已經“學完即考”、“一門一清”,在聯考中就不必重新再考。考生在報考時,只需根據報考高校提前發布的招生報考要求和自身特長,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六科中自主選擇3個科目的成績,計入聯考總分。
本輪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同時對招生錄取機制進行了重大改革,探索基於統一聯考、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參考綜合素質評價的多元錄取機制。
試點實施
2017年聯考改革最新方案正式版出台了嗎?答案是肯定的。據了解,《2017年聯考改革方案》已於7月8號正式頒布。這份全新的聯考改革方案,對例如英語是否將退出聯考等問題都做了詳細規定。
改革時間表
上海和浙江在2014年試點中英語學科要突出語言的實際套用,回歸到學科應有的位置上,突出基礎知識、基本能力及課標的基本要求,降低英語學科分數在聯考招生中的權重。。實行社會化考試,一年兩次考試,學生可多次參加,按最好成績計入聯考總分,成績兩年內有效。
考慮到聯考綜合改革的重要性、複雜性,這次改革將先選擇在條件比較成熟的上海市、浙江省開展試點。2014年底,上海市、浙江省兩地分別出台聯考綜合改革試點方案,從2014年秋季新入學的高一學生開始實施。高二、高三學生繼續實施現行聯考辦法,不進行試點省份的學生也繼續實施現行聯考辦法。
公布實施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2014年9月19日公布了上海聯考方案:聯考成績總分滿分660分。其中,語文、數學、外語每門滿分150分,3門普通高中學業水平等級性考試科目每門滿分70分。
2014年9月19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日前印發《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試招生制度綜合改革試點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聯考必考科目為語文、數學、外語3門;考生根據本人興趣特長和擬報考學校及專業的要求,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技術(含通用技術和信息技術)等7門設有加試題的高中學考科目中,選擇3門作為聯考選考科目;總成績滿分750分。
浙江深化改革
隨著《浙江省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深化聯考綜合改革試點的若干意見》浙政發﹝2017﹞45號和《浙江省教育廳關於完善學考選考工作的通知》浙教考﹝2017﹞116號檔案的推出宣告著浙江新聯考進入到第二階段。
通過全省30餘次座談會,三次共約2.5萬人的問卷調查,多次向教育部匯報,多次組織專家進行相關數據分析和方案論證,認真研究分析家長、教師和專家通過來信來電等各種途徑反映的意見建議,出台的《意見》,讓學考選考安排、報考規定和選考機制更加完善。初高中學生和家長,需要如何理解此次政策變動呢?
健全選考機制單次物理選考人次保底6.5萬;高校選考科目範圍設定中建議理工科要求物理;16級學選考科目可以更改。2.考試試卷及時間變化學選考時間改為1月、6月;學選考分卷;17級學生開始實行。
“從2017級高中學生起,學考與選考實行分卷考試;考試安排在每年1月、6月舉行。學生高一第一學期不得參加學考,高一第二學期參加學考的科目不多於3門;學生須於高三第一學期結束前完成各科目學考,每科1次機會,不合格可繼續報考;學生高三起參加選考科目考試,相應科目學考合格方能報考該科目的選考。外語首次考試“一考兩用”,成績既用於學業水平等級又用於聯考。2015級、2016級學生學考選考辦法保持不變。”
本次的保障機制主要針對物理學科,如果單次單科選考總人次小於6.5萬人,按6.5萬人計。其他科目暫時不太可能出現這個問題,所以沒有給出對應的保底人數。2017年第一段錄取考生中,選考物理的考生占59%。在985、211高校錄取考生中,選考物理的人數達到74%,特別是選考物理考生本科錄取率為72%,比不選考物理考生高21個百分點。選考物理考生的總錄取率也高於不選考物理考生。可見,無論是報考高水平大學,還是報考一般本科院校、高職院校,選考物理考生都有明顯優勢。大白我給大家做了一個6.5萬人的賦分名次表,大家可以進行參考判斷。
《意見》明確指出“從2019年聯考招生起,全省高校要參照指引,結合培養目標要求,更加科學合理地設定選考科目,增強人才培養要求與選考科目的關聯度,尤其是理工科相關專業一般應把物理作為選考科目。”
政策實施
各地最遲2014年底出台實施辦法,對於聯考等重大教育改革,教育部一般都按照“三年早知道”原則,將方案提前一段時間公布,確保屆時改革有序進行。
2014年上半年,教育部將發布總體方案及聯考改革等各領域改革實施意見,有條件的省份開始綜合改革試點或專項改革試點,2017年,總結成效和經驗,推廣實施,到2020年,基本形成新的考試招生制度。
方案要求,各省(區、市)最遲要在2014年年底前出台本地區具體實施辦法。
實際上,一些地方已在先行探索,如浙江,2011年,便已推行“三位一體”招生,將考生高中學業水平成績、綜合素質測試成績和聯考成績三者,按一定比例折算成最終成績。雲南、浙江、天津等地也已在聯考英語聽力測試時,率先嘗試外語一年多考。
2014年9月國務院印發了《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意見》規定,2014年在上海市和浙江省啟動了聯考綜合改革的試點,2017年將全面推進。
政策規定,在實行聯考綜合改革的省(區、市),計入高校招生錄取總成績的學業水平考試3個科目,由學生根據報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長,在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選擇。學生可以在完成必修內容的學習,在對自己的興趣和優勢有一定了解後確定選考科目。
也就是說,將來學生的聯考成績將會是“3+3”模式,除了統一聯考的語數外三科外,還要加上自己選擇的三科學業水平測試的成績。從這樣的設計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長和興趣進行競爭,“可以文理兼修、文理兼考,使得文理不分科成為了可能。”教育部基礎二司司長鄭富芝說。
以下是3個經濟發達地區聯考各科分值的表格。
上海、浙江“3+3”聯考各科分值
兩種模式
教育部副部長魯昕2014年3月22日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表示,中國即將出台方案實現兩類人才、兩種模式聯考。第一種聯考模式是技術技能人才的聯考,考試內容為技能加文化知識;
第二種聯考模式就是現在的聯考,學術型人才的聯考。
技能型人才的聯考和學術型人才的聯考分開。技術技能型有三種人,第一類是工程師,第二類是高級技工,第三類是高素質勞動者。之前的職業教育只講技能,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產業升級,技能需以技術為基礎。
據相關資料統計顯示中國每年從中高等學校進入勞動力市場的畢業生總量約在1700萬人左右,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和技術技能人才供給不足矛盾已成為短期內新增勞動力就業結構性矛盾的突出表現。2013年有140萬人通過第一種聯考方式,進入技術技能類型的教育。這140萬學生還有三年畢業,他們通過第一種聯考方式的技術技能的學習一定會更精準的找到適合自己的好工作。
地方政策
北京
2013年10月21日,2016年北京聯考改革要點:1、語文從150分上調到180分;
2、英語從150分下調到100分;
3、文理科綜合從300分上調到320分;
4、數學150分不變。
上海
上海市相關部門向市政協部分委員通報了關於此輪“上海版”聯考改革的相關情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改革內容是,以英語為主的外語將退出聯考統考,變為社會化考試,有望打破“一考定終身”。對此,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續梅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各地聯考方案需待教育部總體方案公布,報經教育部審批後方可公布,但不排除上海等地已根據此前公布的相關改革思路精神,先行制訂方案草稿。遼寧
遼寧省將根據教育部的相關政策,進行籌備部署,截止2013年12月國家具體政策尚未出台,因此遼寧暫時未進行到落實這一步。即使新政出台,也會有緩衝期,一般新政都是從新入學的一撥開始實行。湖北
新聯考的3+3模式,意味著除了統一聯考的語、數、外,還將有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三門課為學生自選。選課方式的多樣化,會打破固有的授課模式,老師由“買方市場”轉為“賣方市場”、接受學生“挑選”,“走班制教學”將成為新的常態教學方式。在“新聯考”實施後,理、化、生、史、地、政六個科目,有的學生會將其當成學業水平考試科目,有的卻將其作為聯考的選考科目,這就要求學校根據學生的不同需求,進行分層教學。新聯考如何自主選科,將直接關係著學生將來讀什麼專業、從事什麼工作,如何讓高中生儘早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點選定職業方向。
“走班制”即是指學科教室和教師固定,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水平和興趣願望選擇自身發展的層次班級上課,不同層次的班級,其教學內容和程度要求不同,作業和考試的難度也不同的教學方法。
廣東
2018年廣東省教育工作會議在廣州舉行。廣東新聯考改革方案已形成初稿,一切順利的話會在2018年8月份出台,並從2018年入學的高中一年級新生開始正式實施。2016年3月3日,廣東省人民政府頒發《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明確廣東將改革完善統一聯考制度。統一聯考實行“3+3”的考試模式,本科院校招生不分文理科設定考試科目,實行語文、數學、外語3門統一聯考科目和3門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科目考試方式。3門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科目由考生根據所報考高校的要求和自身特長,在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選擇。改革完善一年多考制度。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和普通聯考外語科目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同一科目參加兩次考試機會,學生選擇最好成績使用,以減輕學生集中應考壓力,改變“一考定終身”的弊端。
改革意義
總體目標
實現招考分離、多次選擇等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國特色現代教育考試招生制度,這主要包括3個重要組成部分:形成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基本模式;健全考試與招生相對分離,學生考試可多次選擇、學校依法自主招生、專業機構組織實施、政府巨觀管理、社會參與監督的運行機制;構建銜接溝通各級各類教育、認可多種學習成果的人才成長“立交橋”。
招生錄取制度與考試評價制度改革相銜接,將重點改革兩方面:一是普通高校(本科)逐步推行基於統一聯考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的綜合評價、多元錄取機制,使高校招生錄取更加適應各類人才選拔培養規律,更加適合不同學校的辦學定位和辦學特色。
二是加快推行職業院校分類招考和註冊入學,體現職業教育的特色。一些報考高職院校的學生可不參加聯考,學校依據其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和職業傾向性測試成績錄取。
改革時間
2020年形成新的考試招生制度2014年上半年,國家發布總體方案及聯考改革等各領域的改革實施意見。有條件的省份開始綜合改革試點或專項改革試點。2017年總結成效和經驗,推廣實施。2020年基本形成新的考試招生制度,實現改革總體目標。各省(區、市)最遲2014年年底前出台本地區具體實施辦法。
聯考則要充分考慮教育的周期性,要按照“三年早知道”的原則,提前一定時間公布,確保在校高中生不受影響。
七條改革路徑
小升初
避免擇校熱直升或學區化入學一是探索義務教育階段免試就近入學的多種實現形式,包括國小國中對口直升;合理劃分學區,學生在學區內直接進入國中;有條件的地區新建校實行9年一貫制辦學等,綜合有效治理一些大城市擇校過熱問題。劉利民表示,國小對應國中或者學區化,這樣就減少盲目擇校,保證大家入學公平。
中考
學業水平考試+綜合素質評價二是推進高中階段招生考試制度改革,包括建立健全國中學業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制度,鼓勵各地積極探索以國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和綜合素質評價情況為依據的招生方式;完善優質高中招生名額合理分配到區域內國中的辦法;中等職業學校以國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為依據,實行註冊入學。政府鼓勵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因地制宜,根據實際情況來開展學業水平考試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試點。
聯考
減少考試科目外語一年多考三是建立健全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制度。在這一次聯考制度的改革中,學業水平考試是基礎。劉利民表示,聯考改革基於學業水平考試,要減少考試科目。對於大家關心的外語考試,採取社會化的辦法,給學生一年多考的機會。
大學
普通本科綜合評價、多元錄取四是建立健全適合高等職業教育特點的“文化素質+職業技能”考試招生制度。
五是改革統一聯考,建立普通本科綜合評價、多元錄取機制。
六是建立有利於創新型人才和高層次套用型人才選拔的研究生考試招生制度,包括探索專業學位與學術學位研究生分類考試;擴大培養單位和導師團隊的招生自主權;建立博士研究生“申請-考核”錄取制度。
七是擴大社會成員接受多樣化教育的機會,建立多種學習成果轉換認定製度。
改革方案
教育部部長袁貴仁2014年1月15日的2014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表示,教育部將出台“總體方案”和關於聯考、外語一年多考、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綜合素質評價、考試招生違規處理等5個配套“實施意見”。至此,根據十八屆三中全會部署所進行的聯考改革方案的輪廓已大致清晰。研究統一語、數、外聯考內容。各省要根據教育部總體方案和實施意見,結合本地實際,於2014年上半年出台改革“實施方案”。在有意願、有條件的省份和高校開展改革試點。改革試點包括綜合改革和專項改革試點,相關省份和高校要於上半年出台試點“實施辦法”。
“聯考改革事關重大,強調有意願、有條件這兩個前提缺一不可。根據此前一些專家的描摹,新的聯考改革方案或只考語文、數學、外語三門課程。教育部將抓緊研究統一聯考的語文、數學、外語三門課程考試內容,完善國家考試題庫。高等職業教育則要推廣“知識+技能”的考試方式。
學生作弊
針對考試公平公正的問題,今後要建立校長作為法人代表簽發(或授權簽發)錄取通知書制度,公布各校錄取通知書籤發人名單。對學生作弊、作假、經查實除按規定處罰外,記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檔案,提供就學、就職單位了解。各地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要加強聯考改革的風險評估。按照“三年早知道”的原則,提前公布聯考改革方案。
今後學生在學期間參加志願服務將“以紀實方式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指標”,“逐步使之成為評優升學的硬性要求”。
初步確定
2014年4月20日,朱永新透露,全國的聯考方案的確已經初步確定:考語數外三門,其中外語是社會化考試,一般來說是一年考兩次,也有建議以後可以適當增加次數。另外讓學生選三門最擅長的課去考,按等級來評價,分為五級。2016年
目前河北、廣東、甘肅、江西、寧夏、江蘇、青海等多個省份已公布了招考制度改革方案,明確了聯考制度改革實施時間表。而率先於2014年啟動聯考綜合改革試點的上海和浙江,相關改革也紮實推進,其中,上海今年起將合併本科第一、第二招生批次。
多維評價
2018年年末,教育部考試中心主任姜鋼就新聯考背景下,聯考下一步考什麼、怎么考、怎么評撰文。姜鋼在其文章中提出,要創設聯考成績綜合報告制度,打破原有“唯分數”的單一評價方式,利用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和先進的心理測評技術對考試數據進行充分挖掘,開發反映學生知識、能力、素養、價值內化水平的直觀統計圖,向學生、高校提供多維的成績綜合分析報告。相關動態
2016年4月7日,北京公布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從2020年起,北京市統一聯考科目調整為語文、數學、外語3門,不分文理科,每門科目滿分150分,總分450分。
從2017年起,英語聽力分值30分,採用計算機化考試,與統考筆試分離,一年兩次考試,取聽力最高成績與筆試成績一同組成英語科目成績計入聯考總分。從2021年起,英語增加口語考試,口語加聽力考試總計50分,英語科目總分值不變。
2017年啟動聯考綜合改革,將取消本科三批,與本科二批合併;英語聽力考試要從筆試中分離,一年兩次實行機考。
2019年2月26日,2018年,教育部確定河北、遼寧、江蘇、福建、湖北、湖南、廣東、重慶等8省市啟動聯考綜合改革,從2018年秋季入學的高中一年級學生開始實施。目前,8省市結合本地高中辦學條件、師資隊伍、教學組織等實際,因地制宜制訂了改革方案,將由各省向社會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