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58年設聯圩公社,1961年併入樵舍區,1968年復設聯圩公社,1984年建鄉。1997年,面積102平方千米,人口3.3萬,轄流水洞街居委會及象湖、聯莊、肖琪、馬力、前洲、後洲、沿江、河下、豐樂、下萬、港下、馬洲、連前、均洲、聯興、萬家、路司口、灣上、浮洲、大圩、大洲、黃潭、豐雲、東岸、下沙頭、塘港、下堡27個行政村。2011年撤鄉設鎮。
行政區劃
1個居委會:流水洞街
27個村委會:馬頭、萬家、路司口、下堡、東岸、灣上、河下、象湖、聯莊、肖祺、前洲、 後洲、港下、豐樂、下萬、沿江、馬洲、聯前、聯興、均洲、下沙頭、浮洲、大圩、大洲、黃壇、豐雲、塘港
1958年設聯圩公社,1961年併入樵舍區,1968年復設聯圩公社,1984年建聯圩鄉,2011年改為聯圩鎮。
經濟發展
全鎮國內生產總值達2.14億元,其中農業總產值1.297億元、工業總產值0.6727億元、第三產業產值0.1710億元;財政收入27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800元,招商引資工作完成內資5000萬元、外資60萬美元;全年糧食生產取得了11467萬斤的好成績;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400萬元。全鎮乾群齊心協力,該鄉堅持“糧食生產穩農、特色種養富農”的原則,將農業生產重心由傳統的糧食生產逐步轉向特色種養業,全鎮範圍內珍珠、魚類、麻鴨、羊、兔、生豬、黃鱔養殖、中藥材種植、大米及禽蛋加工等特色種養業、農產品加工業茁壯成長,漸趨特色化、集約化、規模化、產業化、標準化、品牌化發展。
長期以來,農業是聯圩鎮的經濟支柱,農業以糧食生產為主,糧食產量及銷售量占新建縣的四分之一。種養、加工等新興產業有了迅猛的發展,為聯圩鄉經濟的持 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1999年全鄉實現工農業總產值1.2億元,完成農業及工商各稅230萬元,名列新建縣前茅,被譽為魚米之鄉。聯圩鎮交通十分便捷,昌北機場近在咫尺,樂昌水泥公路已延伸至鄉政府,豐產、恆萬公路貫通全 境,緊臨贛江有兩座客貨深水碼頭。促進全鄉經濟的發展,鄉黨委、政府在不斷完善 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出台了一系列的引資、投資優惠政策,1999年契約利用外資200萬元,全部到位。
2014年,農業增加值完成39929.4萬元,同比增長12.3%;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5362萬元,同比增長24.5%;財稅任務完成3640萬元,同比增長34.5%;農民人均收入為10428元, 比上年增長13%。
2016年,農業增加值完成6201.8萬元,同比增長9.5%;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24700萬元,同比增長17.2%;財稅任務完成4269.69萬元,同比增長10.28%;農民人均純收入12858元,比上年增長11.01%。
農業
耕地面積6.6萬畝,主種水稻。水稻 優質品種率達90%。全年糧食總產達1億斤。 全鎮有大型機電排灌站32座,開挖人工河15公里,小型排灌渠系錯落有致。園田化面積1.2萬畝。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逐漸形成,科技得到迅速推廣和套用,特別是生物工程的開發,已逐步發展成了低殘留、無公害、高營養的綠色 保健型米生產基地。在抓好常規農業上檔次的同時,避洪特色農業也初具規模。全鎮已形成生豬、禽鴨、菜牛、魚類、麻雞、麻羊等六個特色養殖基地。全年上市生豬3萬頭,禽鴨100萬羽,菜牛300頭,鮮魚3247噸,麻雞5萬隻,麻羊500頭。為確保農業生產旱澇保收,聯圩鎮按照外洪擋得住,內澇排得出,乾旱灌得上的原則,每年投資幾百萬元興修水利,改善生產設施,為發展三高農業,為開放開發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黃鱔養殖:在浮洲村民眾的帶動下,全鎮已有浮洲、象湖等23個行政村、1個水產場的170多戶民眾在進行網箱養鱔,共養鱔18000餘箱,除1戶養鱔8箱外,大多數養鱔戶均養鱔50-60箱,部分養鱔戶每戶養鱔達1000多箱,最多者達3000多箱。全鄉的黃鱔養殖戶僅此一項每年就可獲利600-1000萬元。
工業
全鎮現有磚瓦廠、水產場、新聯航運公司、基建公司等四家鄉辦企業,年產值2000萬元,創利稅15萬元。隨著投資環境不斷改善,推動了全鎮的農業經濟。聯圩鄉將在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加大宣傳力度,吸引一批有識之士來這裡獨資、合資經營。儘快在全鎮形成產、供、銷一條龍,公司加農戶的生產經營模式,促進財政增長,農民增收,經濟發展,社會穩定。
社會事業
全鎮有中國小校30所,教職員工321人,在校學生5462人,教學設施及教學水平位居新建縣前列。有衛生院1所,醫務人員40人,醫療設備齊全。村衛生所有27所,農村衛生一體化建設已初具規模。全鎮村村通電話,村村通電視,村村通廣播,村村道路通暢。農村電網改造已全面輔開,縣級安全村達65%,象湖、大圩兩村已通過省創安全村驗收。鎮政府駐地流水洞街水電設施齊備,文化、娛樂、餐飲功能健全,街道秩序井然。新建集貿市場1座,新修垃圾池23座,新裝路燈50盞,新通閉路電視189戶。聯圩鎮在日常工作中,把抓政治思想工作作為頭等大事來抓 ,促進了兩個文明的協調發展,碩果纍纍,成績驕人。
領導分工
彭仁華 黨委書記 主持全面工作。
夏淼珍 黨委副書記 政府鎮長 主持政府全面工作;兼管財政、稅收、審計、經營管理、黨政辦和經濟發展工作。
熊煥文 人大主席 主持人大主席團工作;兼管招商引資、勞動社會保障、個私經濟和金融工作。
熊 輝 黨委副書記 協助書記分管黨委日常工作,分管組織人事、政協、科協、統戰、對台、群團、老年、精神文明建設、教育體育和林業工作。
譚菊仁 黨委副書記 紀委書記 分管紀檢、監察、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水利、水電和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兼綜治辦主任。
塗傳仁 黨委委員 政府副鎮長 協助鎮長分管政府日常工作,分管農技、國土資源、城建、環保、供水、漁政、水產和農業開發工作。
蔡志堅 黨委委員 政府副鎮長 分管統計、檔案、物價、糧食、供銷、交通、安全生產和新農村建設工作。
吳建保 黨委委員 分管宣傳、文化、廣播、旅遊、郵政和電信工作;
陶端華 黨委委員 人武部長 分管民兵預備役、民政、殘聯和保險工作。
羅曉斌 政府副鎮長 分管衛生、科技、宗教、農機、畜牧、獸醫和氣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