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關於處世與修養,聖賢們留下的言論是最多的,它們對中國人的影響無所不在,而且這種影響將會延亘下去;關於誠信,聖賢們的論述也遠遠超出了道德範疇,而將機敏與智慧納入其中,其目的無非是為生存而做出最理智的選擇;關於御人,聖賢們告知後人的選才與為才之道不僅指明了才識的不可或缺,也深藏著如何展露自我價值的機巧;關於治學,當人們把王國維的“治學三境界”奉為圭臬時,不由地驚服古人治學的嚴謹與勤奮,並不斷地以此鞭策自已;關於謀略,永遠是傳統而又新鮮的智慧行為,聖賢們從自身生存實踐中創造出的生存謀略不僅適用於當時那個時代,也成為後人的智慧寶庫,神秘而充滿制勝的力量……本書在尊重原著的基礎上,以白話文的形式進行了編譯,並於每位聖賢的第一篇文章旁對其進行了簡介,目的皆在於拉近讀者與聖賢們的距離。我們當然需要超越理性崇拜和實踐模式崇拜的思想者,但作為普通人,我們最需要的莫過於精神的提升與聖賢的點醒。“大音”於耳畔,我們從中所獲得的助益是不言而喻的。
版權資訊
書 名: 聖賢論修
養
作 者:王宗岐
出版時間: 2003
ISBN: 9787563913411
開本: 32
定價: 25.00 元
內容簡介
聖賢們留下的精神財富取之不盡,由此,這套分為六冊的“聖賢論書系”尤為注重聖賢思想與這個激進的時代的有機融合。編者精心地選擇了處世、修養、誠信、御人、治學、謀略等六個方面的內容,系統地將聖賢們歷久彌新的東方式智慧展現在讀者面前,旨在集中國聖賢思想精髓之大成,相信每個人倘佯其間,都會因各自背景與經歷的不同而有深切的徹悟。關於處世與修養,聖賢們留下的言論是最多的,它們對中國人的影響無所不在,而且這種影響將會延亘下去;關於誠信,聖賢們的論述也遠遠超出了道德範疇,而將機敏與智慧納入其中,其目的無非是為生存而做出最理智的選擇;關於御人,聖賢們告知後人的選才與為才之道不僅指明了才識的不可或缺,也深藏著如何展露自我價值的機巧;關於治學,當人們把王國維的“治學三境界”奉為圭臬時,不由地驚服古人治學的嚴謹與勤奮,並不斷地以此鞭策自已;關於謀略,永遠是傳統而又新鮮的智慧行為,聖賢們從自身生存實踐中創造出的生存謀略不僅適用於當時那個時代,也成為後人的智慧寶庫,神秘而充滿制勝的力量……本書在尊重原著的基礎上,以白話文的形式進行了編譯,並於每位聖賢的第一篇文章旁對其進行了簡介,目的皆在於拉近讀者與聖賢們的距離。我們當然需要超越理性崇拜和實踐模式崇拜的思想者,但作為普通人,我們最需要的莫過於精神的提升與聖賢的點醒。“大音”於耳畔,我們從中所獲得的助益是不言而喻的。
目錄
讓萬物順乎自然(春秋)老子
真誠者得善道(春秋)孔子
君子總能保持著善心(戰國)孟子
積善成德(戰國)荀子
行善難而任用善人做事易(戰國)呂不韋
善與人同(清)彭玉麟
內心修治和養德修道的基礎(春秋)管仲
最高的德行如流水(春秋)老子
多財而少德是禍患的根苗(東漢)王符
恭為德首,慎為行基(晉)羊祜
不偏不倚者是真正的成功者(三國·魏)劉劭
沒有固定不變的品德(唐)趙蕤
德量從隱忍中增大(元)許名奎
道德文章經濟福命四位一體(清)張英
妖異戰勝不過德行,邪枉侵奪不了正直(東漢)王符
虛靜者得道,急躁者失道(春秋)管仲
貫通於道而萬事可成(戰國)莊子
以道為利(春秋)孔子
心是道的主宰,道是修身養性之常法(戰國)荀子
地位不足稱道,節義地比宋耀(東漢)王符
道無所不在(戰國)莊子
君子藉助道修養自身(西漢)恆寬
用道術來把握,用仁德來包容(東漢)王符
和睦之道,最重敦睦厚道(明)王夫之
天人合一,道是根本(戰國)莊子
道是氣的根本,氣是道的表現(東漢)王符
修養身心是治世的前提(戰國)呂不韋
靜修意念,端正形貌(春秋)管仲
順應自然規律是修養的最高境界(戰國)莊子
以理取勝是修身治國的法寶(戰國)呂不韋
修養至無所不人(明)呂坤
勤儉剛明孝信謙渾(清)曾國藩
養生全性之道(戰國)呂不韋
修身養性與布匹和糧食同樣重要(清)張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