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體長40CM。前額、頭頂和眼睛部份為白色帶有些淺淺的黃色,連線頸部後面的橘黃色,臉頰、喉嚨、耳羽以及覆羽附近為藍紫色,脖子部分的羽毛分布從綠色到橄欖綠,邊緣帶有點黑色;胸部和下腹部為青銅棕色,每片羽毛均有細窄的白邊;尾巴下面的覆羽為黃綠色;肩膀下面、背部下方以及尾巴上方的羽毛色調為青銅棕色到橄欖綠色,尾巴上方的羽毛尖端為綠色;翅膀的主要飛行羽的色調前半部從綠色到青銅棕色,之後連線橘黃棕色,最後為藍紫色;內側的飛行羽為綠色帶有藍紫色的羽尖。尾巴為藍紫色以及橘色的底,然後分布著從黃色到橘色的色調;鳥喙為臘白色,虹膜為橘紅色。
雌雄不易辨別,需要經過DNA鑑定。
整體概述
聖文森鸚鵡在亞馬遜鸚鵡中屬於體型比較大的,雖然目前尚未分出其他亞種,但是它們的羽色變化非常多,基本上可以分為綠色型,橘色型和棕色型三大類,其他羽色變化仍然多有.飼養聖文森鸚鵡的食料與一般亞馬遜鸚鵡相同,以水果,蔬菜和人工飼料為主,種子類的食物每周只餵食1-2次.維他命需隔日添加一次.
地理分布
聖文森亞馬遜鸚鵡可以說是世界上最稀有的鸚鵡之一,它是島國聖文森特的國鳥,也是特有種,棲息在一個290平方公里的小島上。
由於上個世紀的獵捕和棲地森林縮減,使得野外數量僅僅剩下400-500隻,因此被列入華盛頓公約I級保育,在島上的人工復育也已積極展開。
繁殖
聖文森亞馬遜鸚鵡大約要四歲以後才算成年,雌性每年可以產下1-2窩蛋,每窩大約2-4顆卵,卵一般產在大樹的樹洞中,人工飼養則產於鋪上木屑的巢箱中,由雌鳥自行孵育,大約26天可以孵化.人工孵育則保持攝氏37.4度而且保持360度旋轉,直到即將孵化前,雛鳥在卵中已經啄穿氣室的薄膜但尚未孵化之前,再將溫度降至36.6度,同時停止旋轉.雛鳥一般都會在之後的48小時內孵化.
孵化後雛鳥仍然停留在孵蛋器中12小時然後再移往保溫箱,保溫箱保持攝氏36度的溫度,五天後才每三天降低1度,依雛鳥的適應情況調整溫度,這個階段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危險的階段,如果雛鳥成長發育正常,兩周後就可以移入較大的巢箱中飼養.雛鳥出生18小時後才開始先餵食溫水,幾小時後再餵食稀釋90%的鸚鵡奶粉.第7天之後就增加濃度到稀釋75%直到斷哺為止.前後至少需要三個月的時間雛鳥才能夠獨立活動.正常飼育下的聖文森亞馬遜鸚鵡壽命可以長達80年以上,也是長壽鸚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