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聖德太子堂,建於1905年,這座公園曾經是日本占據大連時期為了紀念天皇二太子聖德所建。地點位於大連市沙河口區東部,面積11,300平方米。解放前,這裡東﹑西排列著兩個荒涼的山丘,稱劉家屯小山。日本殖民當局在東側土丘上建“聖德太子堂”,供奉聖德的木雕像。同時將該山丘擬建為“聖德公園”,不過尚未建成日本就投降了。聖德太子堂解放後這裡成了中山公園,而太子堂成了沙河口區老幹部活動中心。聖德太子堂是中國保存完整的殖民建築之一。
歷史記載

100多年前,俄國人開建了大連這個城市。1895年底,日軍因侵占中國領土而損害了其他帝國主義的利益,在俄、德、法等國干涉下,清政府以3000萬兩白銀向日本買回遼東半島。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大連地區都是主要戰場,並先後被俄日帝國主義者占據近五十年。日據時期,日本殖民當局為了紀念日本聖德皇太子,在大連中山公園東側山丘建了聖德太子堂,裡面供奉聖德的木雕像,是大連唯一的神社遺址。
解放後,人民政府將該地改建為公園,並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而命名為“中山公園”。從1954年開始建園,1955年2月當時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長宋慶齡女士參觀了該公園。對公園的建設發展提出寶貴意見。1958年進行了大規模建設,將太子堂改為少年宮,先後建遊藝室﹑露天劇場﹑花卉觀賞溫室,進行綠化。1983年日本舞鶴市友好代表團,為了紀念與大連市締結友好市一周年,贈送給中山公園一座標誌著和平友誼的石塔。2003年,園內又闢建“逸仙廣場”,廣場中央建立孫中山先生的全身銅像。
相關人物

聖德太子(即敏達天皇3年1月1日—推古天皇30年2月22日),本名上宮廏戶豐聰耳皇子,是日本飛鳥時代的政治家,推古朝改革推行者。他的父親是用明天皇,母親是欽明天皇的女兒、穴穗部間人公主。聖德太子本名廄戶皇子,因為相傳他在馬房之前出生。別名為豐聰耳、上宮王。
大和時代豪族政爭,用明二年蘇我馬子滅物部氏,崇峻五年崇峻天皇遭暗殺,蘇我氏外孫女豐御食炊屋姬即位為推古天皇,由廏戶皇子以皇太子之位輔政。聖德太子輔政後即大力進行改革,即推古改革,並遣使入隋、唐學習中國制度。後推行新政,制定冠位十二階、頒布律法十七條、採用曆法、編修國史、使用天皇名號、興隆佛教。
中國保存完整的殖民建築
中國的近代史是一部悲壯的半殖民地史。在那些曾被半殖民的城市,歷史的痕跡仍處處可見,大連的日本神社、青島的德式別墅、上海的萬國建築和廈門的鼓浪嶼……21世紀的今天,這些殖民建築應該何去何從?我們是把它們看作中國的舊傷疤,還是像美國對待威廉斯堡一樣,將半殖民地小城的一草一木都保留下來?上海在這方面已經走得很遠,並曾在2003年提出將上海外灘建築申報世界遺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