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世紀末,用明天皇(585-587)死後,蘇我馬子消滅其政敵物部氏,把持朝政,操縱皇位繼承事務。592年,蘇我馬子擁立外甥女即位,即推古女王(592-628)。次年,又任命女王的外甥聖德太子(574-622)為攝政。
在聖德太子攝政的三十年間,推古朝正式採用了“天皇”一詞代替以前的“大王”的稱號,試圖建立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制度,實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對日本社會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為了維護天皇的權威和統治,聖德太子首先制定了不能世襲的冠位制度,即“冠位十二階”。冠位只是一種榮譽稱號,沒有職權,也沒有人數限制。朝廷根據個人的才幹和功績來授予頭銜,而不必考慮出身門第。此舉廣納天下人才,削弱了世襲貴族的勢利。
604年,聖德太子頒布了用漢文書寫的《十七條憲法》。這是日本最早的成文法,內容多出自中國儒家思想,以勸善棄惡的訓誡和說教為主,目的在於加強皇權,壓制氏姓貴族的勢利,消除人民的反抗。十七條中最著名的有三條,即:第一條“以和為貴”;第二條奉“佛、法、僧三寶”為“四生之終歸,萬國之極宗”;第十七條“對重大之事情不能由一個人單獨決斷”。
聖德太子熱心於佛教的研究,並且親自在宮中講解佛經,撰寫《三經義疏》,下令推廣“佛法”,推動日本各地修建了許多寺院,很多貴族也建造了“氏寺”。
此時,中國已經結束了南北朝對立,建立了統一的封建集權國家——隋朝。為了攝取更多的中國先進思想和文化,聖德太子開始加強與中國的聯繫。607年,聖德太子派遣小野妹子出使隋朝,恢復了中斷100多年的中日邦交。同時還派遣留學生和留學僧到中國學習。
由於聖德太子的大力推廣,來自中國的佛教文化源源不斷流入日本,形成了一種以佛教文化為代表的飛鳥文化。聖德太子攝政時,建都於奈良盆地南部的飛鳥城,因而被稱為“飛鳥文化”。
隨著飛鳥城及其周邊地區佛教寺廟的興建,雕刻、繪畫以及佛像的雕塑等藝術也發展起來。寺廟儼然成了外來文化和流行藝術的展示天地,中國南北朝時代的藝術風格俯仰皆是。日本美術史學家久野建描述說:日本7、8世紀的雕刻是從北魏至隋唐的中國雕刻史的縮影。這期間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築是日本最早的佛教寺院——飛鳥寺,以及現存的世界最古老的木造建築物之一——法隆寺。
相關詞條
-
推古朝改革
推古朝改革是指6世紀末7世紀初,日本在聖德太子主持下實行的政治改革。推古朝改革在確立以天皇為中心的皇權思想和建立中央集權體制等方面,有很深的影響。
簡介 具體內容 -
推古天皇
推古天皇(すいこてんのう,554年-628年4月15日),原名額田部,日本第33代天皇,日本首位女天皇,父親是日本第29代天皇欽明天皇。公元576年,額...
基本簡介 生平 推古朝改革 人物影響 家族成員 -
推古女天皇
日本第三十代敏達天皇之後,名豐御飯炊屋姬尊。其舅蘇我馬子於592年殺崇竣天皇后擅權,推其為日本第33代天皇,為推古女天皇,592-628年間在位。用聖德...
-
《古船》
《古船》是張煒的一部具有深百歷史和文化底蘊的小說,描寫了膠東蘆青河畔窪狸鎮上幾個家庭40多年來的榮辱沉浮、悲歡離合,真實地再現了那個特殊年代裡人性的扭典...
簡介 作者簡介 創作背景 思想價值 寫作特色 -
顏之推
顏之推(531年—約597年),中國古代文學家、教育家,字介,生於江陵(今湖北江陵),祖籍琅邪臨沂(今山東臨沂)。顏之推年少時因不喜虛談而回家自己研習《...
人物生平 主要成就 人物評價 親屬成員 個人作品 -
古渡街道
古渡街道面積:13平方千米人口:4.24萬人以關中八景之一“鹹陽古渡幾千年”而得名,位於鹹陽市城區西郊,玉泉路西防洪渠東,南臨渭水,北依五陵塬。轄7個行...
陝西省鹹陽市秦都區古渡街道 古渡街道區劃沿革 古渡經驗 古渡大事 古渡榮譽 -
張居正改革
萬曆年間,內閣首輔張居正為挽救明王朝,緩和社會矛盾,在政治、經濟、國防等各方面進行的改革。從維持明王朝的長遠統治出發,統治階級內部的一些當權人物認為,必...
歷史背景 人物介紹 主要措施 處理方法 一條鞭法 -
古店鄉
古店鄉位於四川省中江縣城西三十公里,地處中江、德陽、廣漢三交界,距商川西平原幾公里。古店鄉轄13個行政村,98個農業生產合作社,總人口15957人,共4...
鄉鎮簡介 地理環境 基礎設施 工作規劃 產業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