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佛寺唐塔簡介
聖佛寺唐塔,七級八角空心型,青碑築成。基層周長18米,第一級正南石額陰刻“釋迦如來第十六所真身舍利寶塔”十四字;第六級正南石額陰刻“大乘妙法蓮花會上菩薩”十四字.聖佛寺建於唐元和元年(公元806年),原名叫靈感寺。唐中和二年(公元882)年都統王鐸將兩川興元軍屯靈感寺,即是這裡。聖佛寺分別在金大定六年(公元1166年)、清康熙五年(1666年)兩次進行重修。建國初尚存前後兩殿。在聖佛寺前院.
聖佛寺唐塔的傳說
聖佛寺唐塔是一座七級八棱用青磚築成的空心古塔。據考初建於唐代元和年間。塔的第一級正南橫額刻著:“釋迦如來第十六所真身舍利寶塔。”雖經多次大地震淋漓千年風雨它卻安然無恙至今依然巋然不動矗立藍天。說起這座偉岸挺拔、氣墊宏偉的寶塔還有一段美麗動人的傳說呢。
據說唐高宗和武則天以後唐王朝國力日衰。為了挽救風雨飄搖的江山腐敗無能的封建統治者在神州大興土木修繕寺院把國泰民安、江山穩固的希望維繫在佛祖的保佑上。顯慶四年為迎佛骨統治者竟從東部洛陽攜錢5萬貫絹8千匹沿途雞犬不寧百姓怨聲載道朝野振動。唐王朝還大量徵購宏材棟樑廣求能工巧匠將修建寺院建築十分豪華。據史載這些寺院“莊嚴輪奐制置特麗危檻對植曲房分起欒櫨斗拱枕坤而盤郁”“雕樑畫棟各隨其勢拓乾抱闕既壯麗輝煌且玲瓏剔透神工鬼斧巧奪天工。”在唐王朝的倡導下修建寺院蔚然成風。
當時的富平縣令自然也不甘落後.他們要在中山塬頭修座寺院以求吉祥。他們徵集了全縣所有的能工巧匠開工只修了三層就再也修不上去了。縣令聞之以為匠有意為難訊息怠工傳出命令:工期一天也不能拖延。如果誤期每人四十大板發配邊疆充軍。工匠們個個急得團團轉但誰也拿不出更好的辦法來。有一天一位白髮蒼蒼的老者路過此地大家就忙圍上去向老者說明了情況問老者有何辦法。老者捋著三尺銀須不慌不忙地繞著寶塔看一匝笑著對工匠們說:“你們問我我也不懂。但我可以給你們介紹一個人你們試著找找。聽說喬山腳下有一位八十多歲的能工巧匠請他來也許會有辦法的。”大家雖半信半疑但死馬當著活馬醫也只有這一條路了。於是他們派了幾位工匠一塊到喬山腳下下尋找這位老人。幾位工匠訪遍喬山腳下的所有村莊都說沒有這個老人。尋找的人們狐疑:“莫不是這位老者騙了我們?”正當他們饑渴難忍徘徊不定之際前面忽然出現了一位老人。銀須白髮雖年逾八旬但神采奕奕行走如風。他們喜出望外匆匆趕來。老人見有人跟來加快了腳步。“好壞就是這一趟。”幾個工匠忍著饑渴急急追上老人搭躬行禮說明情況。老人聽完之後微微一笑轉身便走說:“我已是土擁到下巴的人了那有心管這些事。”說著頭也不回只管向前走。幾位匠人想追趕眨眼之間老人已無影無蹤。幾位工匠十分惆悵只好垂頭喪氣地調頭回來。他們徹底失望了。在歸途中大家品頭評足議論起這位老人。有的人說:“還沒見過這老頭這么傲慢簡直目中無人!”有的埋怨:“早知道這樣還不如不來。白跑了一趟屁也不頂。”有的考慮回去如何交差。其中有一人沉默不語細細地回味著老人的話忽然靈機一動似有所悟高興地喊道:“大家再別抱怨了老人不是已明明白白地告訴我們辦法了嗎?”其他幾個人目瞪口呆都感到莫名其妙。這個工匠說:“老人不是說他已土擁……”大家這才恍然大悟地說:“噢全明白了。”回去後他們按老人的指點用土擁。他們把土堆在塔周圍修一層圍一層七層寶塔終於如期修成了。
這塔高21米各稜角有56顆銅鈴遇風鳴奏如仙樂初起裊裊動人。塔頂以黃銅鑄造成頂上嵌有寶珠。金碧輝煌十分壯觀。有人說有了這座寶塔富平要出三石六斗菜籽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