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稱
耳源性顱內併發症
疾病分類
耳鼻喉科
症狀體徵
體檢:①全身檢查,尤應注意神經系統的全面檢查,注意有頸項強直、克尼格征、巴賓斯基征、腹壁反射、膝反射、運動障礙及小腦症狀等。②局部檢查,注意乳突部有紅腫、壓痛、瘺管形成、顳部叩痛,鼓膜有充血穿孔、搏動性溢液,外耳道後上壁有隆起或瘺管。③眼科檢查,注意有視神經乳頭水腫及視野變化。
診斷檢查
1.病史 注意發熱情況,有無寒戰、頭痛、眩暈、噁心、嘔吐、昏迷等症狀,了解耳漏時間長短、分泌物性質,最近有無分泌物突然增加或突然減少情況,有無耳鳴、耳痛、聽力減退及耳內搏動感覺等。
2.體檢 ①全身檢查,尤應注意神經系統的全面檢查,注意有無頸項強直、克尼格征、巴賓斯基征、腹壁反射、膝反射、運動障礙及小腦症狀等。②局部檢查,注意乳突部有無紅腫、壓痛、瘺管形成、顳部叩痛,鼓膜有無充血穿孔、搏動性溢液,外耳道後上壁有無隆起或瘺管。用音叉、電測聽器檢查聽力。作前庭功能試驗包括自發性眼球震顫、傾倒試驗、偏指及瘺管試驗等,若病情允許,必要時可作ENG檢查。③眼科檢查,注意有無視神經乳頭水腫及視野變化。有顱內壓增高者,應請神經科會診。
3.檢驗 包括白細胞計數與分類、耳內分泌物培養及藥物敏感試驗,必要時作血培養。
4.必要時可作腰椎穿刺腦脊液動力試驗檢查 腦脊液送常規檢查,包括糖、蛋白質、氯化物等測定及細菌塗片、培養。
5.乳突部X線攝片 必要時作顳骨CT。
6.頭顱超聲檢查 以排除腦膿腫。攝顱骨平片、腦CT,必要時作腦血管造影檢查或MRI檢查。
治療方案
一、治療
1.給予大劑量廣譜抗生素或磺胺類藥物(以磺胺嘧啶為主)。
2.顱內壓增高者,應及早脫水治療。
3.及早施行乳突根治術,徹底清除病變組織,尋找瘺管,予以處理。疑有腦膿腫者,應行腦膿腫穿刺抽膿探查,並予以相應處理。
4.有腦膜炎者,術後應每日或隔日作腦脊液檢查,必要時可行椎管內注射抗生素。請有關科會診,協助處理。
二、護理
1.專人護理,定時測體溫、脈搏、呼吸、血壓。
2.注意患者頭痛、頭暈、噁心、嘔吐及意識、瞳孔等病情變化。
3.昏迷患者,按昏迷護理常規護理。腰穿患者,術後須平臥6h。
用藥安全
1、護理人員要密切注意觀察病情變化。
2、病室要安靜,光線柔和,空氣流通,但避直接吹風。冬天防涼,夏天忌熱及太陽光。
3、注意口腔衛生,可用淡鹽湯或銀花水漱口。如裝有義齒者,取出。
4、多喝開水。
5、對神志不清者,注意痰涎,防止其舌頭後墜。取側臥位以保持其呼吸道暢通,防止痰涎堵喉頭。痰涎太多時,及時抽吸。
6、對眼睛不能閉合者,眼內塗上眼藥膏,並輕輕按摩,使其閉合。
7、昏迷時,忌從口腔餵食,可用鼻飼法供給藥物或流汁食物。
8、出現呼吸困難者,應立即給氧。
9、大小便失禁者,及時更換被褥。嘔吐物亦應及時清除。
10、恢復期症狀消失後,逐漸恢復活動,注意不要過早、過度活動。
11、必要時腰椎穿刺,注入適量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