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簡介
《耕地的農婦》是著名畫家文森特·梵谷作品,收藏在北布拉邦博物館,為北布拉邦博物館鎮館之寶。畫中彎腰耕作的農婦則是他花錢請來的“模特”。這幅作品第一次在中國展出是在2012年4月19日—5月31日在南京市博物館舉行的“感受梵谷”藝術展。
創作背景
紐南時期的文森特·梵谷痴迷於現實主義畫風,畫作題材以寫實為主。不過這幅油畫並非梵谷的實景寫生作品,而是在畫室內依照素描創作而成。
文森特·梵谷創作《耕地的農婦》的確切時間是1885年夏天,畫中的農婦正在田地里收土豆。1885年6月底,作者在給弟弟提奧的信中寫道,他計畫在幾個月後收割小麥和翻收土豆的季節創作一批油畫,描繪紐南農耕者的勞作場景,為此,他準備畫100多張素描,把當地農民的形象有說服力地表現出來。以收土豆的場景為例,他曾反覆描繪農民在田間拔土豆的姿勢,力求讓畫面更加真實生動。由於人們不肯配合,作者只好以付錢的方式,把農民“雇”到自己的畫室里當“模特”,按照其要求擺出各種耕作姿勢,供他完成素描。因此,這張油畫很可能是他在畫室內根據素描創作而成,而非在室外自然環境中所畫。
作品賞析
油畫的尺寸很小,縱37厘米,橫25厘米(加框尺幅為50厘米×38厘米),大小相當於一張A4紙,陳列在7米長的展櫃中顯得形單影隻。《耕地的農婦》是梵谷在荷蘭紐南生活期間的早期作品,這一時期,梵谷受到法國現實主義藝術大師米勒的影響,熱衷於描繪農民生活,具有極強的鄉土氣息。
這幅油畫之所以偏小,是因為梵谷有意識地選擇了小尺寸。據了解,文森特·梵谷控制畫作尺寸是為了讓畫面儘可能地集中,為此,他把人物的大小限定在“一閘”以內——即大拇指和小拇指頂端之間的最大距離。文森特·梵谷把婦的身體畫得深度下彎,以表現翻土的動感。
畫家簡介
文森特·威廉·梵谷(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年-1890年),荷蘭後印象派代表性畫家。1853年3月30日生於津德爾特,早期因為表達內心的悲痛,曾割斷了自己的耳朵。1890年7月29日在法國瓦茲河畔因困擾其多年的精神病發作自殺身亡。早年經商,後熱衷於宗教,1880年以後開始學習繪畫。早期作品受印象主義和新印象主義畫派影響。受革新文藝思潮的推動和日本繪畫的啟發,大膽探索自由抒發內心感受的風格,以達到線和色彩的自身表現力和畫面的裝飾性、寓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