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碼筆順
統一:U+8007
五筆:FTQK
倉頡:JKPR
鄭碼:BMRJ
四角:44627
筆順:一丨一ノノフ丨フ一
基本內容
耇 耈 gǒu <形> (會意。從老省,從句,句亦聲。
本義: 長壽,年老) 同本義

耇,讀作:gǒu。耇在金文中是會意字,由老(省略匕)和句(即勾)兩部分組成,表示老人已經駝背了。在小篆中,耇是形聲字,老(省略匕)為形,句(勾)為聲。本義指年齡很大的老人,老人臉上已經有 了一塊塊的老年斑。
統一:U+8007
五筆:FTQK
倉頡:JKPR
鄭碼:BMRJ
四角:44627
筆順:一丨一ノノフ丨フ一
耇 耈 gǒu <形> (會意。從老省,從句,句亦聲。
本義: 長壽,年老) 同本義
亦作“耈老”。 註:“耇老,賢人也。 《漢書·孔光傳》:“《書》曰:無遺耇老。
壽耇,老年之人;老年人。《書·召誥》:“今沖子嗣,則無遺壽耇。” 清 龔自珍 《尊隱》:“童孫叫呼,過山中者,祝壽耇之毋遽死矣。”
【詞 【拼 【解
亦作“耈長”。 《書·微子》:“咈其耇長,舊有位人。 傳:“違戾耇老之長。
語出《書·君奭》:“耇造德不降,我則鳴鳥不聞。 ” ”
耇成人 年老賢德之人。 耇成人,宅心知訓。
亦作“胡耈”。 註:“胡耉,元老之稱。 《劉鎮南碑》:“仁者壽,宜享胡耇。
鄙耇 鄉野老人。 ”《後漢書·崔駰傳》:“分畫定而計決兮,豈雲賁乎鄙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