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歷史起源:
老鱉靠河沿是滕州比較獨特的傳統小吃,當地人也叫地鍋也叫王八靠河沿。起初,船家是為了省事,把飯和菜在一個鍋里同時做。即鍋中央燉湯菜,鍋四周貼上麵餅,當菜做熟的同時餅子也被烤熟了。因其飯菜同鍋,飯中有菜,菜中有飯,並且味道特別好吃,逐漸流行開來,成為一道具有特色的特色小吃。
二、風味特點:
老鱉靠河沿流傳到現在已經發展成了很多樣式,有雞湯的也有魚湯的,也有把老鱉換成野生魚的,還有其它的樣式,像白菜頓肉貼餅子、清頓甲魚貼餅子、頓鮎魚貼餅子等。各有各的口味,各有各的特長。老鱉靠河沿的湯汁那更是一絕,是用炭火慢慢煨制,魚湯清香鮮美,鹹淡適中,雞湯這濃郁爽口,回味悠長。老鱉肉那就更不必說了!這道菜用的可是正兒八經的微山湖老鱉,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質、胺基酸、礦物質、微量元素以及維生素A、B1、B2等,具有雞、鹿、牛、豬、魚5種肉的美味,素有“美食五味肉”之稱。所以這道菜不光實惠壓餓,而且營養豐富,味道獨特堪稱魯南一絕。
三、製作方法:
魚肉做的老鱉靠河沿 做“老鱉靠河沿”這道菜時,先在菜鍋里加上齊全的作料,用柴火將魚湯煨開,魚可以是微山湖中的烏魚或鯽魚,也可以用微山湖四鼻子鯉魚,有時還要拌以土豆相燉;等到菜熟至七成,往鍋里添一碗水,再把揉好的面揪成拳頭大小的麵團,在面板上拍成餅子,用手掌托著,稍微往餅子中心蘸點水,往熱鍋上一貼,餅子就貼在菜鍋的邊沿上了。整個鍋邊貼滿之後就像一隻只老鱉爬滿河沿,這就是所謂的“老鱉靠河沿”。
餅子貼好後把鍋蓋嚴後,鍋下要不停地燒火,最好是燒大火。咕嘟咕嘟的聲音從鍋中冒出,魚的鮮美味道全都被“老鱉”喝進肚裡。待鍋燒得大冒白氣時,停下火來燜一會兒就能掀鍋了,只見金黃的鍋餅整齊地排在鍋邊上,發出沁鼻的香氣,拿起小鏟在鍋的四周一鏟,鍋貼全都滑落到菜鍋底部。當你看著濃香四溢的湯菜和鍋餅,還沒吃已是舌底生津,咬上一口牛蹄筋兒似的鍋餅,濃厚綿長的滋味繞舌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