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三渡鎮位於北緯27°45′東經107°15′,隸屬於遵義市紅花崗區,由新蒲新區代管,距遵義市中心48公里,東西南三面臨水,湄江河、洛安江、湘江(茅官河)流經境內。全鎮國土面積109.6平方公里,南北長11.8公里,東西寬8.8公里。下轄7個村72個村民組,截止2017年年末人口7178戶22741人。G326國道與G56杭瑞高速橫穿全境,杭瑞高速三渡互通已經建成通車,這將有效促進三渡鎮及周邊商貿物流、資源開發、招商引資、產業結構的調整,改善城鄉居民出行條件,輻射帶動新舟鎮、永樂鎮、蝦子鎮等地經濟發展。全鎮通村公路里程達80公里,基本實現20分鐘經濟圈。
2017年三渡鎮全年GDP突破3.5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超過1.5億元,全年實現財政總收入1600萬元,同比增長4.6%;固定資產投資1.65億元,電子商務交易額1.18億元,可實現稅收1100萬元。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9.7%,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2288元。
旅遊業作為三渡鎮第三產業的支柱,產業地位日益鞏固,完成涉旅項目投資數億元。境內雲門囤4A級景區的升級改造、天池河旅遊度假酒店、高峰生態園、雲門大酒店、雲門太極廣場等項目加快推進,三渡特色旅遊古鎮項期規劃基本完成,遊客集散中心已經建設完成。其中雲門囤景區提檔升級項目總投資約21億元,占地約1820公頃,按照5A級景區和國家級度假區標準投資、建設、經營和管理,進一步提升基礎設施、擴大容量、豐富內容、完善管理服務,提高吸引力和競爭力。
建置沿革
明二十九(1601)年,朝廷置四川布政司遵義軍民府遵義縣,三渡鎮地屬遵義縣東鄉樂安里第一甲、第二甲(後坪)、第三甲(新農)、第四甲(楊柳田)。
清雍正六(1728)年,今三渡鎮地隨縣改隸貴州省。
清光緒三十四(1908)年至民國21(1932)年,三渡鎮地屬遵義縣東三上區(區自治公所駐寶合場);
民國21(1932)年至30(1941)年,三渡鎮地屬遵義縣第四區(區署駐寶合場)、第三區(區署駐火燒舟)。
民國30(1941)年至38(1949)年11月,三渡鎮地屬遵義縣蝦子區(東區)。
1949年11月至1958年10月,三渡鎮地屬遵義縣第三區(蝦子區)。
1958年11月至1961年8月,三渡鎮地隨縣併入遵義市,屬遵義市蝦子公社。
1961年8月至1992年9月,三渡鎮地屬遵義縣蝦子區。
1992年9月,建鎮並鄉撤區,撤銷蝦子區三渡鄉、新農鄉、仁厚鄉,合併置遵義縣三渡鎮。
2013年7月,三渡鎮地屬遵義市遵義縣,劃轉遵義市新蒲新區代管。
2016年3月,國務院撤銷遵義縣,設立遵義市播州區,將原遵義縣三渡鎮劃歸遵義市紅花崗區管轄,由新蒲新區代管。
行政區劃
水洋村,花橋村,羅莊村,高峰村,平豐村,雙河村,柳田村
主要民族
漢,回,仡佬,仫佬族,瑤,黎,布依,土家,壯,白。
歷史背景
三渡古屬鄨國。 北面崇山峻岭,洛江、湄江、茅江三面環繞。洛江就是古代的鱉水,洛江古稱溫水,也屬鱉水之一。“中文百科線上”里說:“洛安江就是鱉水,除了洛安江找不到第二條完全符合《水經注》所記載鱉水狀況的河流。”鄨水對應上古鱉人、商周鱉國、秦漢鄨縣。《漢書·地理志》記載:鄨縣,“不狼山,鄨水所出。”不狼山,即大婁山。洛安江發源於大婁山東麓,由西北流向東南。茅江與湄江交匯,在雲門與洛江匯合,再與湘江交匯,然後流入烏江。
三渡關(今三渡鎮)是明萬曆間播州宣慰司東部關隘之一。時從湄潭進入播州宣慰司播州長官司,三渡關的官道共有兩條。一條從湄潭縣城西渡湄江河,經窄溪、麥子寨、五里坎(坡)、天生橋、煎茶溪(今曉河)進三渡關;一條從湄潭縣西渡湄江河,經窄溪、契約水、岩孔壩、煎茶溪進三渡關。播州宣慰使楊應龍在今三渡關場東側、曉河(煎茶溪)西側之間峽谷中結石為閘,架木為樓,構築大、小三渡關,防禦外來侵犯。僅大三渡關就築有5座關樓,置有5道排柵;小三渡關關口僅寬3尺,關前遍布竹籤鐵藜。
據李化龍《平播全書》記載:明萬曆二十八(1600)年四月十五日,偏橋路平播官軍攻破青蛇囤,十六日午後收兵整搠,將進三渡關防守把隘……二十三日夜三更進攻大三渡關,寅時進攻小三渡關……各官兵乘勝直向海龍囤。
清代曾有外鄉人在今羅莊村境內採掘“銀礦”開爐“煉銀”,因“煉銀”勞工騷擾鄉民,被遵義縣正堂強令封閉,並在礦井口立碑禁止開採礦石和冶煉。1958年“大躍進”,蝦子區公所在平豐村築起土高爐,大煉鋼鐵,次年自行關閉。除20世紀70年代後逐漸發展起來的社隊企業、鄉鎮企業外,鎮境內幾無工業企業。鎮境內礦產資源主要有煤、花崗石、硫鐵礦、硫磺礦、雲石;傳說有銀礦,但沒有勘探論證。
1929年以前,遵義至湄潭人行大道,從老蒲場(今新蒲鎮人民政府駐地)起,經飛機壩、中坪、清深橋(中橋)、閆王寨、花山、彪石、倒流水、落石台、寶合場、楊柳田、雙店子、火石坡、望天文、羅莊過曉河去湄潭梭米孔;再又由清深橋分道,經櫻桃埡、長乾子、溪水、蝦子場、八吉灘、興隆場、草鞋埡、亮碑、三渡關過曉河去湄潭梭米孔;從三渡關起,沿湄江河西岸,過天生橋(雲門囤穿洞),一條古人行大道連線今蝦子鎮境內的渡上關(湘江北岸,下同)、西坪鎮境內九皇洞,鐵廠鎮境內的黃灘關。
1940年5月竣工的遵義至湄潭公路(今G326國道遵湄段),穿三渡關場而過。
2013年建成通車的G56杭瑞高速公路思遵段途經三渡鎮,但並沒有在三渡鎮設互通收費站。經過各級部門的不懈努力,思遵高速三渡互通於2016年8月正式開工建設,歷時一年多,已於2017年11月建成通車。
這裡,享譽西南的國家AAAA級風景區雲門囤風景雄奇,堪稱人間仙境;500年歷史的飛鍾寺,悅耳的梵音蕩滌塵世的喧囂;二關口、三渡關、雲門囤、麻灣營,大營坡等古關要隘囤積了歷史的風雲傳奇;新民高揚程水輪泵提灌站,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人們戰天鬥地的偉大遺蹟;三渡花橋村洞上會議,是紅軍遵湄綏游擊隊播下革命火種的精神高地。
經濟產業
種植,養殖,煤礦,旅遊開發等。
地理氣候
地理環境
三渡鎮位於大婁山脈的東北部,地理坐標為北緯27°45′東經107°15′。大婁山脈支嶺呈輪形放射延伸,全鎮形成北高南低,北部山脈較大、切角深。平均海拔 800 米,最低海拔 675 米,最高海拔 1400 米。 整個地形呈階梯狀。有沙土、壤土、粘土、大堰泥等。
境內有烏江水系的落安江、湄江河兩條主要河流,高峰村、羅莊村境內還有一條茅官河經過,東西南三面臨水,水資源豐富。北有峰巒疊嶂的大婁山分支雞公嶺雄踞縣東要隘,鎮所在地三渡關自古以來就是黔北兵家戰略要地。鎮南5公里渡上關,雄關險要,關下水深流急,波漩灘險。湄江、茅官河岸懸岩絕壁,奇險難攀。境內東部山區,山高谷深,林莽草茂,大婁山余脈逶迤南延,形成諸多險要的大山山口通道,歷來在雲門囤、營坪山、大營坡、二關口、大岩門、麻灣營、望天丈、三百步、涼風洞等隘口,建有近十個軍事關卡囤堡,扼黔東至黔北咽喉。境內最高點天平頂海拔1424.5米,最低點雲門囤海拔675米,基本以草鞋埡—雞公嶺山脈為分界線,東屬山地,西為壩子。鄨水三渡,三江若玉帶,雲霧繞關隘。五關囤雲,巍然聳立,融北雄南秀於一體。
氣候環境
三渡鎮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冬暖春早,夏季炎熱,熱量豐富,雨量豐沛,旱澇明顯。春季回暖早而不穩定,夏秋多綿雨,屬亞熱帶氣候區。
據 20 年來三渡鎮氣象觀測點的資料表明:全年平均溫度為 17.79℃,最熱為 7 月至 8 月,平均溫度 33.93℃,最高溫度 35.6 至 39.6℃;最冷為每年 1 月,平均氣溫為 4.2 至 6℃,3 月平均氣溫上升到 13.2℃以上,適宜早春播種。全年無霜期 265~280 天。
三渡鎮全年雨量充沛,但在時間上分配不均。據三渡鎮氣象觀測點資料統計:全 年平均降雨量 1016.9 毫米,雨期一般在 160 天左右,開始於 4 月上旬,結束於 10 月下旬,這段時間降雨量平均 884.4 毫米,最少降雨量 586.9 毫米,最大降雨量 1209.7 毫米,占全年降雨量 86.7%,11 月至次年 3 月降雨量較少,占全年的13.7%。全年日照總時間為 1016.6 至 1613.3 小時之間,年平均年日照時數為 1324.1 小時,3月至 9 月日平均時數在 105 至 226.6 小時之間日照最少的是 12 月,平均為 39.9 小時。
全鎮具有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溫、熱、水同季,暖濕共節的特點,適宜於大多 數農作物的生長,特別是海拔 1200 米以上的地區,生長季節相差 16~30 天以上,很 適合反季節作物的種植。
生態環境
三渡鎮全鎮耕地面積 2874.37 公頃,。其中水田 1176.16 公頃,旱地 1698.21 公頃;園地 7.43 公頃;林地 4483.79 公頃,其中,有林地 3085.3 公頃,灌木林地 1239.24公頃,其它林地 159.25 公頃;牧草地 798.04 公頃,其中天然草地 798.04 公頃。農作物總播種面積 5872 公頃,糧食作物面積 3156 公頃,產量 14258 噸,其中:夏糧作物面積 968 公頃,產量 2661 噸,秋糧播種面積 2188 公頃,產量 11697 噸。 辣椒 1066 公頃,產量(乾辣椒)2400 噸。
全鎮主要糧油作物是水稻、玉米、油菜, 經濟作物有辣椒、蔬菜。果木有桃、李、梨。水稻的育苗方式有兩段育秧、旱育稀植, 種植面積 1 萬畝,畝產 502 公斤;玉米營養體育苗,種植面積 1.2 萬畝,畝產 483 公斤。油菜種植面積逐年有減少的趨勢,種植面積 0.8 萬畝,畝產 178 公斤。我鎮常 年辣椒種植面積 l 萬畝,主要品種有:本地朝天椒、韓國辣椒(天生、單生理想、天 宇 三號)、泰國辣椒(滿天星)。本地朝天椒平均單產乾辣椒 150 公斤/畝,韓(泰)辣椒畝均單產乾辣椒 350 公斤以上。是當地民眾經濟收入的主要支柱。
全鎮林業用地面積9.94 萬畝,其中退耕還林 2.02 萬畝,荒山造林 17600 畝,森林覆蓋率達 84%。
境內煤炭、水能資源較為豐富,煤炭儲量達500餘萬噸,水能蘊藏量達10000千瓦。境內山川秀麗,氣候宜人,有高揚程新民水輪泵提灌站,有獨具特色的八節灘飲食文化。有享譽西南的國家AAAA級風景區雲門囤風景雄奇;有500年歷史的飛鍾寺,悅耳的梵音蕩滌塵世的喧囂。
社會環境
社會狀況
新蒲新區作為“遵義都市區”的重要發展方向,將承擔都市區的經濟、政治與 文教等主導城市功能。三渡鎮作為新蒲新區東部門戶,對其未來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G326國道與G56杭瑞高速橫穿全境,杭瑞高速三渡互通已經建成通車,這將有效促進三渡鎮及周邊商貿物流、資源開發、招商引資、產業結構的調整,改善城鄉居民出行條件,輻射帶動新舟鎮、永樂鎮、蝦子鎮等地經濟發展。
三渡鎮距遵義市中心 48 公里、新蒲新區 39 公里,遵義機場 34 公里。全鎮通村公路里程達 80 公里,基本實現 20 分鐘經 濟圈全鎮通村公路里程達80公里,基本實現20分鐘經濟圈。
經濟狀況
2016 年,三渡鎮全年生產總值 22799 萬元,同比增長 18.5%,其中:一產 11150 萬元,同比增長 18.5%;二產 585 萬元,同比下降 87.5%;三產 11064 萬元,同比增 長 114.8%。預計完成工農業總產值 15111 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 13161 萬元,同比 增長 18.1%,工業總產值 1950 萬元,同比下降 85.2%。50 萬元以上投資任務 15000 萬,實際完成 21872 萬(其中:鎮級投資 14042 萬元,國道建設 7830 萬元);50 萬元以下投資任務 14000 萬,實際完成 13788 萬,投資總額同比下降 35.60%。完成地方財政收入預計 760 萬元,占全年任務的 107%。預計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9699 元,同比增長 17.1%。糧油產業得到鞏固,完成糧食作物面積 33300 畝,糧食總產量 9959噸。完成水稻種植 9000 畝,玉米種植 8010 畝,油菜種植 7900 畝,辣椒種植 13965畝,烤菸種植 1890 畝,蔬菜種植 11065 畝;在柳田村實施玉米糧食高產示範工程 66畝,在雙河村辦蔬菜示範點 1 個(種植面積 320 畝)。新增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 1個。生豬存欄 13200 頭,出欄 16000 頭;牛存欄 1735 頭,出欄 810 頭;羊存欄 1350隻,出欄 1500 只;家禽存欄 95000 只,出欄家禽 144000 只;肉類總產量 1782 噸,禽蛋產量 480 噸。新建養羊場 1 個(累計存欄 106 只),養豬場 1 個(存欄 105 頭)。
突出抓好特色種養殖業,全年引進大戶帶頭種植烤菸實現產值 579.12 萬元。在雙河村老木組、柳田村柳二組,養蜂產業已初具規模,其中養殖大戶 10 戶,共養蜂 1000群,蜂蜜年產量約 13700 公斤,產值 108 萬餘元。投資 150 萬元的雙河村蛇業養殖場,占地 3500 平方米,養蛇 3000 余條。占地 4000 余平方米的茶耳塘冷水魚養殖場,全年產量 71 噸。平豐村新發展孔雀特種養殖 1 戶,約 145 只。在花橋、平豐、水洋已有種植苗圃、黃花梨、沙梨的大戶總計 3 戶,流轉土地 1000 余畝,帶動周邊民眾 360餘人就業,實現產值達 520 萬元。
文化概況
遵義市“普九”人口覆蓋率繼續鞏固 100.0%的成果。年末有各級各類學校數 2790 所。專任教師 7.62 萬人,比上年增長 4.7%。在校學生 141.80 萬人,比上年增長 1.0%。 全市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 99.9%,國中階段毛入學率 98.5%,高中階段毛入學率 82.0%。 三渡鎮全鎮擁有中國小共 13 所。
河流水系
湄江河
湄江河是湘江最大的一級支流,發源於貴州省遵義市綏陽縣小關山陽村黃羊台(一 說湄潭縣杉樹坪),縱貫湄潭縣,在角口匯入湘江。河長93公里,流域面積709平方公 里,總落差470米,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1.56萬千瓦,主要補給來源於大氣降水,年內 徑流變化大,均不能通航。多年平均地表水資源總量為9.421億立方米,地下水儲量為 2.225億立方米;人均占有水量2600立方米,最大年徑流量是最少年徑流量的兩倍,5-8月徑流量占全年的56.4%, 口多年平均流量42.7立方米/秒。
洛安江
洛安江系烏江左岸三級支流、湘江二級支流、湄江右岸一級支流,發源於綏陽縣風華鎮和梘壩鎮交界處的尖山子,山頂高程1543m,河源高程1180m,河流由北向南 流經付家寨、香樹坪、杉樹林、在建的青龍堡水庫、大溪村、周家壩後,在蒲場鎮北 面折向西北流,流經溪源、牛心後匯左岸較大支流洋川河,再轉向東南流,流經雙龍、 龍橋、石梯子、已成洛安江攔水工程大壩、茅坡水庫壩址,於綠塘村匯左岸較大支流 後溪河,再繼續向東南方向流經沙灘、禹門、寶合、三台、熊水灘、魚劍壩後,於三渡鎮雲門囤景區匯入湄江。
流域水系較為發育,主要支流有左岸的洋川河、後溪河、 小溝及右岸的魯家壩溝等。洛安江地跨綏陽、遵義兩縣,全流域面積709km2,多年平 均徑流量3.51億m3,主河道全長93km,流域平均寬度7.62m,流域形狀係數0.082,主河道加權平均坡降為2.75‰,水系呈不規則“U”狀分布。流域內地形屬山間丘陵谷 地或緩丘地形,地勢北高南低。洛安江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為1072.5mm,水資源轉 化率按50%計,水資源總量3.74億立方米;洛安江屬山區雨源性河流,徑流分布規律 與降水基本一致,從北向南遞減。多年平均徑流量17190 萬m3,其中汛期5~10 月徑 流量13230 萬m3,占年徑流量的77.0%;枯期11~4 月徑流量3960 萬m3,占年徑流 量的23.0%。
發展目標
緊緊圍繞把三渡建成“特色旅遊文化小鎮”的戰略目標,牢牢守住“速度、收入、脫貧、安全”發展底線和“山青、天藍、水清、地潔”生態底線,確保完成全面小康任務,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秀美三渡。推進“全國十佳生態文化旅遊鄉鎮”建設。
堅持“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牢牢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圍繞“農業穩鎮、生態立鎮、產業富鎮、旅遊興鎮”的發展思路,大力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全面推進三渡鎮經濟社會發展,將其建設為貴州省特色旅遊小鎮。
發展口號
依託雲門囤景區旅遊發展,強一攻二興三。
大旅遊助推大扶貧
鄨水三渡,雲門五關。
榮譽成就
2013年三渡鎮被貴州省納入50個特色旅遊集鎮,雲門囤旅遊景區2014年列入全省5個100工程並成為100個旅遊景區之一,2015年三渡鎮列入全國衛生鄉鎮並於2017年6月23日獲得全國愛衛會授牌,雲門囤景區2016年獲得了新華社半月談“全國十佳生態建設示範景區”稱號,2017年底實現景區收購,2018年3月3日啟動雲門囤景區5A升級改造項目,項目預計投資21億元;2018年5月3日獲得“全國十佳生態文化旅遊鄉鎮”稱號。
全國十佳生態建設示範景區
近年來,三渡鎮依託良好的生態優勢,以實施城鎮化戰略為契機,加快雲門囤景區建設和旅遊產業發展,助推從景區旅遊向全域旅遊的轉變,在現有旅遊資源基礎上,結合地方特色與自然風貌打造旅遊景點和品牌,不斷完善旅遊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探索旅遊發展之路,注重旅遊項目和服務質量,努力實現了景區品質的提升。
2016年,由新華社《半月談》雜誌社、中國國情調查研究中心共同主辦,以“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共建綠色美好家園”為宗旨,在全國開展了百佳生態文明城市與景區、美麗鄉村推選活動,經過評選,遵義市新蒲新區三渡鎮榮獲“ 全國十佳生態建設示範景區”稱號。
全國衛生鄉鎮
2015年三渡鎮列入全國衛生鄉鎮,三渡鎮動員全鎮力量積極參與創建國家衛生鄉鎮工作,堅持實行格線化包保,不斷加大基礎設施投入,著力改善集鎮及周邊環境衛生,創建國家衛生城鎮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2017年6月23日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授牌三渡鎮為“ 全國衛生鄉鎮”。
全國十佳生態文化旅遊鄉鎮
2018年4月21日,第三屆“全國生態文明建設高峰論壇暨城市與景區、美麗鄉村” 推選活動由新華社《半月談》雜誌社、人民日報社《民生周刊》雜誌社、中國國情調查研究中心共同主辦,以“促進生態文明建設 共建美好家園”為主題,弘揚社會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推選出“中國最美休閒度假勝地”“全國十佳生態文明城市”“全國十佳生態休閒旅遊城市”“全國十佳文化生態景區”等系列代表、百家生態文明典型。
在推選成果發布會上,遵義市新蒲新區三渡鎮上了2018美麗中國-生態城市與美麗鄉村獲獎名單,2018年5月3日獲得“ 全國十佳生態文化旅遊鄉鎮”稱號。
旅遊景點
雲門囤景區
雲門囤,位於三渡鎮花橋村湄江河同樂(洛)江河交匯處,又稱穿洞。
《平播全書》稱“川崖”,還叫“天生橋”、“天門”。明萬曆年間,播州宣慰使楊應龍在這裡據險設隘,駐兵屯守,故稱雲門屯。依託樂安江、湄江山水景觀和天門洞自然景觀及民間傳說,雲門囤已建設成為以避署渡假為主,兼休閒、娛樂、觀光、探險、科考為一體的原生態旅遊景區。
明萬曆二十八年四月初九日,平播官兵龍泉(今風岡縣縣城)路副總兵陳良玭令參將王一桂督率施南(今湖北恩施)九司門寨土兵攻剿川(穿)崖、青山(今蝦子鎮青山村境內)。樂安江水越天生橋下“穿洞”匯入湄江,至蝦子鎮蘭生村、南坪村交界處匯入湘江。
《遵義府志》敘:“雲門囤,遵義縣(今遵義市播州區)東之奇境也”,位於三渡關西南,與蝦子鎮紅光村隔河相望。雲門囤奇、奇在浩蕩的洛安江一路狂奔至雲門囤,似無路可走,一山擋於河心,兩岸高山聳峙,似於這裡將成為一條淹沒數十里河谷的高原河湖。奇蹟發生了,雲門囤打開一道宏大的“門”讓澎湃的江水從“心臟”中穿過。雲門囤是門,水從門中湧出;雲門囤是橋,一座大山是它的脊樑;雲門囤是洞,人們叫它是“穿洞”。
西南巨儒,清代著名詩人鄭珍曾到此遊覽,並作有《雲門囤》一詩:
牢江驅白雲,流入蒼龍門。
門高一千仞,柱天氣何尊;
蕩蕩百步中,水石互吐吞;
阿房廣作樂,巨洪皆牛犇;
餘波噴青壁,震怒不可訓;
眉水若處女,春風吹綠裙。
迎門卻挽去,碧入千花村。
幽蘭在深谷,本自無人識,
只因馨香重,求者遍山隅。
民間傳說:很久以前,樂安江水被黃蓮崗擋住,河水泛濫成災。魯班帶著徒弟趙巧,前往鑿山開洞疏通樂安江河流。師徒倆相對掘進,晝夜不休,驚動了“山神”、“土地”。鑿到下半夜,師徒倆疲睏睡著,“山神”學雞叫令“水怪”將師徒倆已開鑿出的洞填平如初。天復一天如此。第三天下半夜,趙巧用一根鐵鑿釘入黃蓮崗山頂,鎮住“山神”;魯班將寶劍投入水中,鎮住“水怪”,師徒齊心對面鑿洞。魯班使出渾身神力猛劈一斧,天門洞開,樂安江水患消除。
這裡峭壁聳立,橫岩飛架,崖頂叢巉排列,雲門囤仿佛象城垣聳立雲際。雲門囤之門,高數十丈,寬十數丈,洛安江由此穿出與湄江匯合。其洞門氣勢雄偉,晨昏暮陰,或嵐起于山巔,薄霧遮面;或雲繞山腰,山麓時隱時現,猶如一幅畫卷;或霧鎮江面,只聽漁歌互答,林中啄木聲清遠,絮狀白霧,塞滿偌大一座巨門,似是九天南天門,身入仙境,這便是“雲門”。
“雲門”下亂石林立,樂安江水川流噴涌而南出,隆隆的水聲,似大雨雷鳴,數里可聞。古人在雲門東石壁上刻盆大三字“神雷吼”.樂安江與湄江匯合後,蜿蜒南流,兩岸白崖連綿高聳。一路驚濤駭浪,糝雪糅雲,風雷震吼,使人驚心動魄。若逢水勢稍緩,則碧綠映青山,魚翔淺底,河沿“岸芷汀藍,郁郁青青,”萬類霜天竟自由“.
雲門囤東半山,有一大溶洞,洞口高大,可容百人進出,進而有坎,高3米餘,梯而下之,內甚寬廣,廣約千餘平方米,石筍、鐘乳石千姿百態,其中一尊石筍,狀若觀音打坐。再向里走,岔洞極多,如入迷宮,大洞套小洞,小洞拱大洞,不可知多少,無從曉其終。洞中有小泉,宛然指粗,清涼沁脾。
如今,高峽出平湖,壩成龍馴,不聞雷吼,唯見江水如雪,兩江靜如玉練,條條大魚影影綽綽往來穿梭,忽而滕空彈起,響聲清脆利落,驚得岸邊垂鉤漁人張口結舌,半天看不到舌頭。
龍王大金山
相傳夜郎王李汗和外敵打仗,兵敗糧絕行軍於此,龍王給了他一桶一碗,用桶取水水一下變成了黃金;取碗盛米,米來不斷。為感謝龍王恩賜,即在此塑大金山、大佛、金桶、金碗,取名“龍王大金山”。來此朝拜祈願,便可心想事成。
大龍崖
傳說龍王在水中嬉戲玩耍之後,常到大崖下撓撓癢,久而久之,山崖被龍王擂出龍形,大龍崖由此得名。宋時有人崖下塑觀音,供奉觀音娘娘,因此又叫觀音崖,以護佑當地百姓安居樂業。
大龍潭
相傳龍王率蝦兵蟹將騰雲駕霧布雨經過這裡,沉溺水中嬉戲樂不思歸,因而大龍潭從此得名。不起風時,水平如鏡似碧玉;每逢春秋兩季起風時,又波浪滔天,浪花如雪,美不勝收!
大虎穴
相傳很久以前,山中大王母老虎常在此築巢產子,在這裡帶著虎仔嬉戲打鬧,石崖上便留下了一串串珍貴虎爪足印,後來,當地百姓習慣稱此地為大虎穴。
大風帆
景區有一自然奇景“三帆石”,三個高聳而起的巨石倚江而立,依次排開,如同大風帆乘風破浪,迎風招展,甚是宏偉。
大地縫
距今已有千萬年曆史,因雲貴高原地殼運動的張力撕裂了山體而形成,我們把它喻為“天地一線牽”。地縫全長約200多米,高約百餘丈,走進去如同行走在天地之間,奇幻無窮。
湄江大畫廊
江面平波如鏡,兩岸或青山綠樹,或峭壁懸崖,或農家田舍,在欣賞絕美山水風光的同時感受農家四季的辛勞和豐收的喜悅。空氣清新,峭壁凌空,怪石成趣,枯藤纏繞,百鳥爭鳴,群群野猴攀岩,對對鴛鴦戲水。江之柔美,山之險峻,奇山異水,交相輝映。青峰如屏倒影江中,畫船似錦點綴黛間。水映青山秀,青山醉碧波。“分明看到青山頂,人在青山頂上行”,大有“船在江中行,人在畫中游”之感。
從天生橋到牛角塘遊船行駛約30分鐘靠岸,不會感覺到乘船的疲勞。牛角塘另有一番詩情畫
意。蹬天梯,觀天眼,入地縫,觀瀑布,感受自然奇觀。天梯陡而不險,地縫窄而不驚,天眼幽而不靜,瀑布盛而不凌,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和諧,情景相融。鴛鴦瀑布如少女在綠水青山中秀髮飄灑,輕盈嫵媚賜給你清爽的感覺。疊翠瀑布,串串珠簾高懸在酷似蓮台的山壁,陽光的映照和山間綠蔭的陪襯顯示出千姿百態、五彩繽紛的奇幻景象,層次分明,色彩柔美,水霧瀰漫林間,幻境頻臨瞼下,迷霧濛濛,飄飄欲然,如入仙境,遐思無限。
兩岸景色閱不盡,湄江畫廊總關情。數十里湄江兩岸,山水交映,風景如畫。湄江河鴛鴦成群,一年四季嬉戲於湄江河中,不離不棄。同時,“夔門”也是湄江大畫廊又一勝景。
水上大天門
雲門囤之魂,大自然鬼斧神工鑿造而成,被人們譽為“東方凱旋門”。集“雄、奇、險、秀”為一體,經過億萬年的地殼運動和江水沖刷,造就了中國第一的水上石門。寬約80餘米,高約100米,世界罕見。
大鯢洞
大鯢洞長100米高6米,是野生娃娃魚保護基地。在這裡,散養著數十條珍稀娃娃魚,有壽齡高達一百多歲的太祖級娃娃魚,也有七八十歲的爺爺奶奶級。絕對讓你一飽眼福。
洛安江景區
洛安江AAA級景區由四川易園文博旅遊資源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易園文旅”)負責設計和打造。易園文旅對洛安江的資源現狀、未來的市場定位、旅遊產品的開發以及效益的估算作了一個詳細的分析,並根據三渡鎮的地理區位和周邊旅遊景區景點的分布挖掘出冬季市場及夜間市場為本區域的旅遊空白市場,針對冬季旅遊、夜間經濟打造更多體驗性的旅遊度假產品,塑造區域旅遊度假目的地的精品形象。
洛安江AAA級景區項目投入的資金多、時間長,方案還需細化,要明確整個項目的盈利點,結合三渡的鄨國文化,打造融入三渡文化底蘊的旅遊項目。在項目的設計上既要與雲門囤景區相互呼應,又要有所區別,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建設出有特色、有文化、有內涵的三渡旅遊群。
民俗文化
花燈
三渡人唱花燈,沿於何時,已無考證,倘若以中國古典文學中的花燈時間為始的話,那要算《隨唐演義》中的敘述,薛剛鬧花燈了。此時起就有春節時玩花燈的習俗。何時由中原傳至西南僻壤,就不得而知了。《遵義府志》載:“上元時,鄉人以扮燈為樂,用姣童,作時女裝,隨月逐家,雙雙踏歌,和以音樂,艷以燈火,抑揚府仰,極態增妍,謂之鬧宵。”是遵義地區見之文字最早的有關花燈的記載。
唱花燈一般是以一個生產隊(村民組)或鄰近幾個村民組的村民集體演唱的春節娛樂節目。為頭的人稱“燈頭”,組織燈眾的過程叫“團燈”。首先安排有扎燈工藝的燈眾扎燈籠。燈以竹絲紮成各種各樣的工藝燈。外面用皮紙糊上,用彩色筆畫上花、鳥、蟲、魚,山水畫等,或提上詩句或對聯,柳田村北的花燈,多次請教師鄒人瑩寫畫,她擅長寫花鳥草蟲,幾筆構畫,栩栩如生,燈友都喜歡找她寫畫燈籠。到了晚上,燈籠裡面點上蠟燭,透亮異常,十分漂亮。燈眾是練就的歌手,稱之為“唐二”。朱家山的陳華普,山河的王瞎子、寨上的陳錦文,勝利組的陳學文弟兄、何龍志等是境內著名的“唐二”。眾燈友約定正月初三四或初五出燈就是,只是物色“么妹”卻有些費神。“么妹”要男扮女裝,年齡最好是15~25歲之間的男性青年,年齡大了裝扮起來就不自然,就不“真”。一般家庭的男子是不讓當“么妹”的,說當了么妹連媳婦都娶不到。境內流傳著“有男不學戲,有女不看燈”的封建意識,認為當么妹是和戲子一般的下九流。現世雖不那么封建保守,傳統偏見色彩仍有那么些絲絲風味。找到了么妹,要試唱一兩晚。一般是在燈頭家,眾燈友打起鑼,試唱試跳幾回,把么妹調教好。么妹是不唱的,從頭到腳盡套女裝,頭上扎髮髻,別大夾發針,打口紅,畫眉,險蛋上搽胭脂,身著花布衣,下穿裙子,手執花扇和手巾,一雙大腳穿不上女人鞋,只好作罷。有大膽出格的“么妹”,要使自己“逼真”,胸部塞上一對棉球作成“乳房”。1974年春節,勝利花燈隊上三渡東部山區一戶人家唱花燈,主人是一位著名慣唱“唐二”,誤以為么妹是真旦角,每唱完一段時,唐二就像老虎撲豬那樣向么妹“嗷”的一聲撲來,其狀猥瑣而憨態可掬,連撲三次。事後,么妹和唐二都有微詞,唐二說,我以為是“真”妹子,給了大價錢,到第三次摸準了,方知是假貨。么妹說,最初的一撲,把我嚇懵了,後來知道他想摸“乳子”,就故意嬌滴滴,躲躲閃閃,讓他不著邊際。
傍晚,出燈了。走何方是首先訂好了的,白天派去的聯絡人,一家一家散貼子,接了花燈貼子的主人一定要接納花燈,縱然唱到天明,花燈隊也要把接了貼子的人家唱完,否則,主人視為不吉利,要找花燈隊討說法的。出燈了,前面“排燈“引路,排燈是一個上寬下窄的棱形燈籠,貼有對聯:“風調雨順家家樂,國泰民安處處春”,排燈上設有香位。眾燈友有三人為鼓手,至少有6至8個燈籠,擁進主人堂屋,一名唐二打著燈籠踏步繞著圈子開始說春了,“春啦春,你在哪裡長,哪裡生,南京城裡長,北京城裡生……看官不會說,說個撮箕來剎角(結束),主人家的銀子用撮箕撮,打起你的鏘咚鏘,甩起我的牛尾巴。”鑼鼓聲隨起,演出開始了,唐二、么妹起舞,唐二大步來回跳,么妹走碎步舞蹈,配合默契,踩著鼓點節奏。鑼鼓聲停,唐二、么妹走步,開唱了,由唐二領唱,也有周圍的眾燈友唱的。花燈曲調數十種,《採茶》、《倒採茶》、《繡洛陽橋》、《祝英調》、《柳蔭調》、《五更轉》、《十繡》、《繡荷包》等,有的一段詞有各種變調,花燈詞多數按十二月編成十二段,有按五更時辰編的叫《五更轉》,有十段的如《十繡》,一人領唱,眾人幫腔。
好的出色唐二能即興編唱,唐二儘量拿出渾身本事搞笑,動作滑稽,詼諧幽默。唱一段又鼓樂一回,跳舞又開始,一個曲調或數個曲調完,此時如果主人不刻意留吃宵夜,便已拿錢與專門收款記帳的隨排燈走的三位燈友。排燈唿哨一聲,在夜空中噓得山響,眾燈友知道該走了。唐二突然說:“唉,被打鑼先生一棒給我打落了”,眾應“唱發了”,又一批燈友說“給主人家說個吉利”,唐二說“擤泡鼻痢”,有和,“我說主家房屋起得寬,”眾合“耍龍獅子好轉彎,”唐二“彎彎轉,轉彎彎”,眾和“不做文官做武官。”鑼鼓聲起,打一個鑼排子“長引”(鑼鼓曲排時間較長),眾燈友隨著遠處排燈走向,進入第二家去。進門開場白和結束語都有不拘一格的吉利語和詼諧說詞,使花燈活動的整夜過程中,沉浸在快樂祥和的,春的氛圍中,預祝當年風調雨順,人壽年豐,合家歡樂,歲歲平安的美好祝願。1990年過後,年輕人紛紛外出,幾位老唐二先後作古,家家影視影碟,文化生活多姿多彩,花燈這傳統的,非物質春節娛樂文化,漸漸淡出塵世,境內最後一次燈會是在1997年春節,三渡施家寨花燈唱到了楊柳田,至今再沒見花燈了。
瘟燈
瘟燈的演舞形式大體與花燈相類似,不同的是,務必扎一隻“瘟船”燈籠,排燈香位上有“驅逐瘟神”字樣。眾燈友進主家門後,先有一人手執木大刀揮舞劈刺,凶神凶煞般吆喝後,一唐二隨即手執蠅甩,在屋內人圈中起舞,吆喝道:“一掃東方甲寅木,二掃南方丙丁火,三掃西方庚生金,四掃北方壬癸水,若逢瘟神作爛事,橫掃瘟神就是我,今朝掃除瘟神去,歲歲平安家家樂”。鑼鼓聲起,接著便是唱燈了,瘟燈結束也說吉利語,但最終要以掃瘟神的話語結束,即“天上罩子紛紛,地下煙霧沉沉,瘟燈過後,掃走瘟神。”
唱到元宵節前,正月十四就要收燈。這一天燈友全體集中,“打平伙”(吃散燈宴)。前些年豬肉不好買,準得殺腔羊。作成黃醬甜酸羊肉,另置辦些好酒菜,請道士做一場“化燈”法事,尤其瘟燈要做“送瘟神,驅邪惡”的化燈道場。才把花燈、瘟船、排燈等道具,送到荒郊河灘,“紙船明燭照天燒”一火焚之,然後眾燈友歡聚一起,大碗喝酒,大塊吃甜酸羊肉,暢談今生今世,一醉方休。興起時不著裝,再唱幾則花燈,快樂歡度元宵節。
龍燈
三渡境內的春節龍燈,有兩種,一是花龍,一是草把龍。花龍是用竹篾啟成薄絲綁紮成的一段段圓筒,形成龍身燈,龍頭和龍尾特要有工藝水平的人製作。龍頭有作成平龍頭的,也有做成彎頸龍頭的,彎頸龍頭製作水平要求更高。凡是龍頭都要做成大張口,龍頭有角、有眼,龍頭的好賴漂亮,取決於扎龍師傅的工藝水平。鄢高福是紙紮的能工巧匠,所扎的龍頭活靈活現,栩栩如生。把龍頭、龍身各段及龍尾用繩串起來就是一條龍了。一般龍頭至尾七至九節,再做一個16瓣球形燈籠,這就是“寶”,正月初九,龍燈出動,稱上九出龍,十五結束。
玩龍時,每段龍身用1人撐著,夜間各節龍身燈、寶燈內點上蠟燭,一條火龍蜿蜒遊動在春的曠野中。鑼鼓聲起,玩龍藝人舉著龍頭,龍頭張著大口總想吞進眼前的“寶珠”,而寶珠左翻右拐不讓龍頭吞進,龍頭跟著寶珠翻騰扭動,後面各段龍身龍尾跟著龍頭遊動曲折翻騰的空中道路上下翻飛。“寶珠”越舞越快,龍身飛速翻騰在夜空中,遠遠望去宛如一條火龍在上下串動,左右飛舞。這時,主人事先所築炮竹、煙花,所溶鐵水似火花紛紛向著火龍噴放。玩龍的小伙子們玩得性起,乾脆赤身上陣,渾身冒汗。只見寶珠、龍頭、龍身在火花煙霧中上下翻飛,時隱時沒,一時鞭炮聲,鑼鼓聲,火花噓噓聲,玩龍的人“呵火”聲,人們的歡呼聲,響成一片,整個村寨成了燈、火、光的海洋……,整晚玩龍燈結束,花龍已燒得只剩下幾個蔑條圈圈。待到次日下午,飽睡一上午的燈友們又趕著修補花龍,作上色彩,循著遞貼的方向,一家家龍燈拜年。龍燈也有排燈引路。化燈時,也如花燈一樣,請道士做堂法事,把龍燒掉,然後大家舉杯痛飲,整個春節愉快而祥和。
另一種“草把龍”,用稻草綁紮而成,仍然做成幾段,有頭有尾,因沒燈籠燃燭,只在每段龍身上遍插燃香,所以“草把龍”也叫“香龍”,整個龍燈隊伍只有一個真正的燈籠,那就是排燈。玩“草把龍”的一般都是十四五歲的孩子,村人也把草把龍叫著“娃兒龍”,有一條民間規定,“草把龍”要比花龍“大”,如“草把龍”與“花龍”狹路相逢,則“花龍”要為“草把龍”讓道,待“草把龍”通過,“花龍”才上路自行。
忌日
立春節後,逢乾支表的“戊日”,便不能動土,挖土,翻田。甚至屋前屋後的水溝,院壩都不能挖翻,凡是土都不能動。習俗認為不忌戊,將受冰雹襲擊,一年至少要忌五戊,二月初二忌“麻雀戊”,不進山林,不砍柴,不割草,認為不忌麻雀戊,鳥要啄食莊稼;三月三日稱“大戊”、“正戊”是“土皇忌日”,欲稱“大戊三月三,田不犁,水不擔”,此後一年一度的“戊”便忌完了,但仍有村民到正戊日要停耕一天。
總體規劃
發展定位
一鎮兩線三帶五區。
一鎮:打造新型特色旅遊文化集鎮;
兩線:建成326國道和高峰通村公路風景線;
三帶:完成湄江河、茅官河、洛安江旅遊核心帶建設;
五區:三渡關古鎮遊客集散服務區、雲門囤天門勝景遊覽區、走馬嶺雲山水鄉度假區、高峰風電科普觀光區、柳田田園美景休閒區。
鎮域產業空間布局
規劃形成“一主、一副、一軸、兩帶、一環、三片區”的產業空間發展格局。
“一主”:城鎮綜合服務主中心。
“一副”:城鎮綜合服務副中心。
“一軸”:城鎮綜合發展軸。
“兩帶”:旅遊服務發展帶及農業產業發展帶。
“一環”:農旅一體功能環。
“三片區”:分別為田園美景休閒區、特色生態旅遊區以及旅遊綜合服務區。
旅遊發展項目
抓緊建設三渡古鎮旅遊服務基地,在鎮區配套遊客服務中心、旅行社、酒店、餐飲、會議、文化娛樂等公共服務設施,並銜接好綜合交通;實施各景區景點星級酒店、農家旅館等多層次的住宿配套建設,提升各景區各農家旅館檔次,增加民俗氣氛和文化品位;完善景區基礎設施配套建設。
雲門囤景區5A級景區申建工作
突出雲門囤景區地方特色,營造景區文化氛圍。加強洛安江風光、雲門囤水上天生橋奇景、湄江河十里畫廊觀光、牛角塘景區、龍王灘、漂流、夜郎古道提升景區的遊玩觀景體驗。大力提高交通通達水平,不斷完善景區基礎設施建設,合理布局公共休息設施和景區衛生設施。不斷提升景區公共服務水平。建立緊急救援體系,完善郵電服務、旅遊購物。到2020年,實現智慧旅遊覆蓋景區,年接待遊客量超過100萬人次。
三渡古鎮改造
以建成“三渡文化旅遊”服務基地、打造精品旅遊特色古鎮為目標,加快推進特色小城鎮改造。還原古鎮歷史風貌,凸顯古鎮歷史、文化特色,完成老街立面改造、新街道路改造,進一步推進雲門大道風情街建設和後期運營工作,在古鎮引入各項旅遊服務和娛樂設施,完善古鎮旅遊服務功能。
梭米河漂流項目
進一步最佳化梭米河漂流項目建設,對不合理的游線,予以整改,準確定位、突出特色,豐富項目內景點的類型,合理布局,確保項目游線的合理性及豐富度。在項目運營中要切實加強安全管理,落實安全責任,規範安全管理,確保遊客安全無隱患。
高峰生態休閒觀光旅遊綜合開發項目
大力發展高峰村綠色農業、生態山水特色品牌,將高峰村特色農業資源和旅遊資源一體化開發,最佳化項目規劃布局,開發建設的同時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力爭在2018年完成項目建設,實現生態休閒觀光與康體養生度假融為一體的中高品位的農村休閒度假旅遊的綜合項目,打造出品牌效應。
桂花湖生態休閒旅遊度假區項目
加快推進前期規劃工作,做好項目施工準備。有計畫有步驟分期分批開發建設,合理安排建設工期,力爭2017全面開工建設。要嚴格執行環保要求,按照環評批覆,避免造成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加強政府各部門服務職能,大力支持項目建設,改進服務,解決項目實際困難和問題,儘快實現項目建成投用。
走馬嶺雲山水鄉度假區項目
加快推進雲山門、雲山廣場、總服務廳、停車場、觀光車站、雲山水鄉度假小鎮、雲水湖、荷塘田園濕地公園、歡樂天地、山地養生康療園、健身體育活動中心、文靜苑、999級天梯、亞洲水輪泵站、新民水電站、茅官湖、茅官湖度假村、冷水魚生態養殖場、娃娃魚洞、天泉洞、擦耳岩、擦耳岩棧道、芭蕉塘度假村、金絲楠木王、金絲楠木群、河灘親水消夏園等項目或景點的招商引資、規劃設計、施工進度等推進工作,做好各項服務工作。
天池壩養老度假區項目
加強招商引資,做好規劃設計,積極推進生態農家樂、荷花下的鯉魚、田坎葡萄園、三月雪山、蔬菜大棚、三星級賓館、健身中心、生態停車場、露天澡堂、休閒長廊500米等項目或景點落到實處。
三台山綜合旅遊區項目
遵循歷史原貌,做好三台寺、觀音庵等古建築原貌恢復工作,保護維修李化龍古墓群,修繕何軫府。
三渡鎮冷水魚 養殖業 項目
實施冷水魚養殖與休閒觀光項目建設,是農業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需要。冷水魚產業不僅帶動農民致富,還可以帶動當地第三產業發展。由於本項目基地臨近旅遊風景區,因此可有序地發展休閒漁業,使冷水魚與旅遊休閒餐飲有機地結合;目前,冷水魚已成為歐美等國家人民的主流水產食品,被中國營養協會評為“向全國人民推薦的最佳健腦食品”。
老鷹岩溶洞開發建設項目
加強對水洋村、羅莊村、平豐村的溶洞進行整體開發打造。包括基礎設施建設、遊客接待中心和附屬設施建設。
鎮域交通規劃
( 1 ) . 鎮域交通結構
三渡鎮鎮域交通形成“一高、一橫、三縱、多環”的交通結構。
“一高”——杭瑞高速(G56)
杭瑞高速公路於鎮區東側新增高速出入口,提升三渡區域交通聯繫。
“一橫”——國道G326
國道G326東西向穿過三渡鎮域,提等改造以後是三渡對外交通的主通道,向西聯繫蝦子鎮、新蒲組團,向東聯繫湄潭。
“三縱” ——東環線、X334、X335
東環線:聯繫遵義東部的重要區域幹道。
X334:向北聯繫永樂,向南聯繫湄潭。
X335:串接雙河村、柳田村,聯繫新舟鎮。
“多環” ——鎮域聯繫環
由四級公路形成的鎮村、村莊之間的內部交通聯繫環線,規劃道路等級為三級、四級公路為主,串聯鎮域主要設施與村民組。
( 2 ) . 公路 交通布局
高速公路:杭瑞高速(G56)。
一級公路:國道G326、東環線。
二級公路:蝦子東路。
三級公路:X335、X334。
四級公路:完善鎮區與各行政村,以及行政村與各村莊的通村路四級公路的建設,實現村村通油路。
鎮內道路交通規劃
(1).對外交通規劃
杭瑞高速、新國道G326將形成鎮區的主要對外交通幹線。杭瑞高速承擔區域高速通達,串接區域主要功能組團;新國道G326承擔聯繫鎮域主要空間組團,有效外移過境和對外交通。
(2).道路系統規劃
鎮區內部道路系統分為“主幹路-支路”兩級。
採用方格網、自由式布局的路網模式,依山就勢、靈活布置,形成形成以鎮區老國道G326和雲門囤大道為主軸的“一橫一縱”的主幹路網結構。
主幹路:老國道G326紅線寬度為16m,斷面形式為一塊板;雲門大道紅線寬度為20m,斷面形式為二塊板。
支路:紅線寬度控制在7-10m,道路橫斷面設計依據交通流量分配及道路功能組織進行靈活布置,斷面形式為一塊板。
用地布局結構規劃
規劃確定鎮區功能結構為 “一環、兩軸、兩帶、兩大板塊”。
(1)“一環”——環鎮綠道遊憩環
環鎮綠道遊憩環:依託城鎮綠帶、鄉村道路、景區道路建設,串接城鎮功能板塊,田園、景區、古鎮等要素,服務居民遊客的環鎮綠道遊憩環。
( 2 )“兩軸”——區域聯繫 發展軸 和 城鎮綜合發展軸
區域聯繫發展軸:依託G56高速串接三渡與周邊地區的聯繫通道。
城鎮綜合發展軸:依託326國道串接兩大板塊的發展軸線。
( 3 )“兩帶”——中央休閒遊憩帶、旅遊綜合發展帶
中央休閒遊憩帶:橫向串接兩大板塊的生態休閒遊憩綠帶。
旅遊綜合發展帶:縱向串接鎮區旅遊服務功能區及外圍景區的旅遊綜合發展帶。
( 4 )“兩大板塊”——新鎮綜合服務板塊、鎮景一體 發展 服務板塊
新鎮綜合服務板塊:圍繞花橋景區出口形成的具有行政服務、公共服務、旅遊服務、康體休閒及生態居住功能的板塊。
鎮景一體發展服務板塊:依託鎮區發展形成包括商業服務、旅遊服務、交通集散以及生態居住等功能的綜合板塊。
景觀風貌規劃
規劃結合城鎮自然條件及其他組成部分的規劃,綜合考慮,合理布局,形成“一心、兩帶、五區、多點”的景觀風貌結構。
一心:以老鎮街區為景觀核心的三渡黔北古街景觀風貌核心。
兩帶:分別依託G326國道和雲門大道打造兩條風貌展示帶,其中依託G326打造城鎮風貌展示帶,依託雲門大道打造農旅一體景觀帶。
五區:結合建築風貌及景觀要素特點將規劃區劃分為五大風貌區,分別為旅遊精品小鎮風貌區、山林景觀風貌區、旅遊門戶風貌區、黔北田園風貌區及生態新鎮風貌區。
多點:圍繞鎮區公園綠地、城鎮入口等形成的多個景觀形象節點。
鎮村職能結構表
序號 | 名稱 | 等級 | 規劃人口(人) | 規劃職能 | 主要產業 |
1 | 三渡鎮區(含水洋村) | 中心鎮區 (中心村) | 10000 | 集交通、商業、旅遊、行政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服務主中心 | 商業零售,賓館酒店,餐飲娛樂以及旅遊服務業 |
2 | 雙河村 | 中心村 | 6000 | 全鎮西部重要的服務副中心,是生態農業和農產品深加工的集中區 | 烤菸、果蔬種植、特色養殖、農產品加工以及旅遊服務業 |
3 | 花橋村 | 基層村 | 4000 | 以特色農業種植和生態觀光旅遊為主 | 果蔬種植、特色養殖,旅遊服務業 |
4 | 坪豐村 | 基層村 | 2000 | 生態養殖和特色農產品種植基地 | 果蔬種植,特色養殖業。 |
5 | 羅莊村 | 基層村 | 2000 | 結合休閒旅遊發展果蔬種植、特色養殖 | 果蔬種植,特色養殖、旅遊服務業 |
6 | 高峰村 | 基層村 | 1500 | 結合農旅一體觀光示範園的發展特色高山休閒旅遊 | 果蔬種植、特色養殖,以及旅遊服務業 |
7 | 柳田村 | 基層村 | 3500 | 以特種養殖和果蔬種植為主的生態農業生產基地 | 糧食、果蔬種植、流水養殖以及休閒旅遊服務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