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淵源
據族譜記載,明朝永樂年間許姓祖先遷居於此,已有600多年歷史。疑為明建文帝舊臣部屬,在靖難之役時為避禍遷徙而來,故在老許家的諸多祖墳上,至今尚未發現有關於明朝的碑文記載.但村中尚殘存有一所精美的明朝小屋,即愛吾廬.
許家祖先最初擇居在牛眠坊,後遷居於現定居之處.老許家居地雖小,但人丁繁衍甚蕃.故歷代中多有分居之事,新許家、大園、大沖、十五畝皆為老許家分居之村。村里原建有觀音社、九子娘娘廟、祠堂、公廳、愛吾廬,村外有盤王廟、土地廟、包公亭、二郎神廟、惜字文塔等古蹟。四九年之後,在歷次政治運動中毀沒。現僅存公廳、愛吾廬(已損毀大半)和惜字文塔。
老許家村原本純一許姓,在土改運動中,請別縣別村之人協助打擊地主,故吳姓者開始在村中居住。
人文地理
寶山竹影、茶嶺花果、鴨婆背雲、寨下釣魚、四山望月、松嶺聽濤、加行看霧、牛頭龍吟是為許家八景。
村子以前被野林叢圍,外人難以發現;村中僅有兩巷可以通人,南北面皆有門,可以上鎖,以防盜竊。後在"大躍進"時,林木砍光,村門也被拆除。現村中僅存兩棵無名古樹,另殘存有一門坊,名曰穩如泰山,字跡尚在。
村東離惜字文塔不遠有一古井,常年水流如玉,水質甜美,飲後使人甘之如飴,水裡含鐵元素較多,故本村之人大多肌膚較好。但暴雨時水會發黃,可能是由於處在田野之中的緣故。村西南包公亭不遠亦有兩口古井,一口叫四季井,一叫雷公井。雷公井須春天首次打雷後才會發水,但到秋天則會斷水。而四季井則是一年四季細水長流,無論怎樣大旱,也不會幹涸。平時田地灌溉主要靠此兩井之水,大旱時才會從水庫引流。
民風民俗
老許家村主要以農耕為業,種植稻穀,菸草,花生,黃豆,辣椒,紅薯等農種物。農人以養豬為主要副業,村里民風淳樸,人們愛喝茶喝酒吃辣椒,茶酒大多出於自製。山地里有茶葉樹和油茶樹,這兩種樹前者製成茶葉作飲,後者榨油後食用,都是養生的好材料。酒為紅薯燒酒,都是農人親手釀造,酒色如井水,溫醇甘涼,微帶寒性,喝後不傷頭身,且可作藥用。由於部分土質屬紅土壤,故栽種的茶樹雖為綠茶樹,但茶品卻是紅茶,香而淡,清而濃,是名副其實的中國式紅茶。平日暇時,農活歸來,三姑六婆,大人小孩,圍成一桌,即成茶會.
村中尚有古老習俗流傳,二月初一過長忌節,三月三插薺菜花,五月初五喝雄黃酒采草藥,七月初七過七香節,八月十子吃粽子等.婚喪禮習,雖隨時代有所改變,但皆以大事相待,村人無不義而相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