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2016年10月19日,國家衛計委公布《中國流動人口發展報告(2016)》稱,中國流動人口達2.47億人,其中流動老人占將近1800萬,主要以低齡為主,其中有八成低於70歲。他們無聲地來到一座陌生的城市,分散在各個角落,是在某個家庭的廚房裡忙碌做飯的父母;是每個工作日的下午5點準時在幼稚園門口等待孩子下課的爺爺奶奶;是在漢堡店裡拉著孫子用不標準的國語詢問哪種漢堡不辣的顧客。人們創造了一個新詞來稱呼這群流動的銀髮族——“老漂”。
流動原因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副院長段成榮總結過“流動人口家庭化四階段”的理論:第一階段在19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結婚或未婚的年輕人隻身一人外出打工;第二階段出現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紮根的年輕人在城市裡結婚或者接另一半進城,夫妻一起流動;第三階段在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所謂“核心家庭”即夫妻和未成年子女一起流動,其標誌是城市流動兒童增多;第四階段叫做“擴展家庭”,是在“核心家庭”流動的基礎上,帶動其他血緣較近的家庭成員,如老人或者兄弟姐妹進城。2015年後,流動人口可能還在從第二階段向第三階段過渡,但是第四階段已經開始出現。老漂的情況處在第四階段的開始,他們認為幫子女照顧下一代是自己的責任。這樣的流動老人逐年增多,從2011年起,一些社會學的研究就開始聚焦於“老漂”這個群體。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秘書長、研究員唐鈞在2011年發表的《關注“老漂”一族》一文中提到,“老漂”,就是“老了老了還在漂泊”。和其他“漂族”比,除了代際差異,他們的漂泊並非為了就業,而主要是為了下一代。
有研究報告顯示,2015年流動老人占總流動人口的7.2%,以低齡為主,照顧晚輩、養老和就業是流動的三個原因,其中照顧晚輩的比例接近一半。
面臨問題
對於“漂”的類型,天津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畢宏音從流動的地點、時間長短以及人數方面總結了幾種情況——同城漂或異地漂、階段漂或長期漂、共同漂或單體漂。這其中,很多人屬於“異地漂”和“長期漂”,這些人經常遭遇“水土不服”的問題。老漂族普遍存在“精神空巢”的問題——老年人離開熟悉的故鄉,需要重建社交圈,但由於語言、生活習慣等原因而難以融入新城市,缺乏歸屬感和認同感;而且與兒女有觀念和習慣的分歧,家庭中也有代溝和隔閡等。
不認路
兒子、兒媳白天上班,老太太早上出門站在馬路邊,不知道該往哪兒走。每次要東張西望半天,或者向路人打聽,時間久了才慢慢熟悉一些。
溝通難
因為都是外地人,子女所在的社區里也有老人,但大家都來自天南海北,摸不清對方的底細,聊天肯定會涉及自家的情況,不敢隨意搭訕。雖然不再與孩子異地。
子女早出晚歸,老人不懂他們的生活圈,嘗試和他們聊自己早年的故事,年輕人對這些陳年舊事不理解,也不感興趣,幾句話就糊弄過去了。
與年輕人有分歧時,覺得家醜不可外揚,從來不把這種心事告訴任何鄰里。而更多的分歧是在孫子的撫養和教育問題上。這些老人從來不知道抱嬰兒之前要洗手、換衣服,更不懂營養配餐。明明以前的孩子吃母乳餵奶粉也長得好好的,現在得給孩子單做,還要注意不同的營養搭配。
1980年代,年輕人婚後與父代經歷著“先合再分”的階段。合源於“住房少”,又主要因為“增加和改善住房條件”而分。但是30多年後的今天,這種家庭結構又經歷著“先分再合”的新規律,“人口流動”是分家的重要影響因素,“撫養孫輩”又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合家”。
這一次“合家”意味著大部分流動老人“投奔”子女,“子代權威”取代了“父代權威”,流動老人來到新的城市,不僅失去了社交圈,也失去了在家庭中的主導權。
流動對老人來說,肯定要做出一定的犧牲,比如(失去)主導權,生活也會隨之打亂。
政策空白
社區服務
流動老人原先的社會關係斷裂,新的社會關係又難以建立,很難融入當地居民群體及參加各類社區活動,缺乏社區認同感。但是流動老人要適應一個新的環境,不僅是流動老人融入城市,而且需要他們和城市之間相互接納和認同。子女對這些父母的照顧時間不長,老人心理敏感、猜忌,對健康有擔憂。社區邀請社會團體開展心理輔導課,也找社會醫療機構定期為這些老人體檢和義診,不分京籍和非京籍。
另外,他們組織了針對老年人的文體活動,萬象新天小區有晨練隊、太極隊、合唱隊、舞蹈隊和模特隊,成員的平均年齡都在50歲以上。主要是通過文體活動幫助他們打消時間。經常參加活動的都是那些孫子比較大的老人,不需要他們天天看著,暑假期間參與的人數也會增多。
醫保報銷
醫保報銷是令許多流動老人發愁的問題:很多流動老人在農村參加了新農合,但是沒有實際作用。有些政策本身就已經制定好了,但是宣傳不夠。所以一方面需要完善政策,一方面需要對現有的安排和政策加強宣傳,讓老百姓了解這個政策,有效地使用這些政策,有很多工作要做。
醫保異地報銷問題的解決還需要一個過程,在異地和在老家享受的待遇一樣現在確實還沒有達到,所以應當研究如何積極穩妥地推進這個過程。
根據國家衛計委的訊息,2016年11月18日,遼寧、吉林、黑龍江、海南、四川、貴州、陝西、甘肅等省份簽署了跨省就醫聯網結報服務協定,各省之間互為甲、乙方,明確了參合省和就醫省的責任、義務,規範了轉診、定點就醫、墊付、審核、回款等業務環節。協定省內參合患者經轉診至協定定點聯網機構就醫,便可享受出院視窗直接結報服務。另外,衛計委也稱,將在2017年底前開展省內異地就醫直接結報工作和跨省就醫結報試點。
戶籍改革
流動人口最初是大量的就業人群,所以國家的制度安排主要是圍繞就業收入、培訓、工商勞動契約等問題來完善政策,包括戶籍制度改革意見等。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隨著流動兒童的增加,跟兒童有關的議題也迅速提到議程中來。但是老漂的加入,還是一個比較新的現象,相關的制度安排和設計甚至可以說是空白。從這個意義來講,整體上要迅速發展完善跟流動人口有關的政策。
多數老年人的生活重心不是就業,而是進城多年後社保的接續和異地轉移,而且他們跟年輕人相比,更加急迫。整個社會包括政府和學術界,對這群人的需求知之甚少,甚至基本上一無所知。所以需要迅速開展調研,了解他們的需求,針對需求來制定政策、提供服務,至少使得基本的公共服務迅速改善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