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結構:
1、翼齶窩:
由於蝶竇腔的發育差異,蝶竇的解剖形態及大小也變得複雜多樣,氣化良好的蝶竇腔內有明顯的解剖標誌,如頸內動脈、視神經管、翼管以及三叉神經的上頜神經、下頜神經等分支的壓跡形成面向竇內的隆起,亦有頸內動脈視神經隱窩及斜坡凹陷等標誌用以指導手術。但氣化不良的蝶竇腔,如甲介型、鞍前型等蝶竇,竇內解剖不明顯,翼管神經就成了非常重要的解剖標誌。翼管神經血管束走行於蝶竇底壁,我們發現國人翼管近半數位於蝶骨骨質內,只有51.6%完全或半突入蝶竇腔內,而國外統計約64%半突入或完全突入蝶竇腔內,這主要為中、西方人種蝶竇發育差異所致。國人翼管長度及翼管前口、圓孔的內徑與國外報導無明顯差別。了解翼管所處位置對制定尋找翼管神經手術方式至關重要,故國人蝶竇發育情況也決定了國內尋找翼管神經多採用經鼻齶徑路,從神經外科角度來看,翼管神經及上頜神經是翼齶窩內兩個最重要的解剖標誌,兩者均從翼齶窩後壁上側穿出。[1]
2、翼管動脈:
系經過翼管的1個小動脈。此動脈起自上頜動脈或齶降動脈,向後經翼管至咽腔上部,並有小支至咽鼓管和鼓室。
3、翼管神經:
由來自頸內動脈交感神經叢組成的岩深神經,與來自面神經分出的岩淺大神經(副交感神經)在翼管內匯合組成的神經。臨床所行的翼管神經切斷術,用於治療變態反應性鼻炎,即通過切除副交感神經成分而減輕其臨床症狀。
與翼管相關的疾病:
翼管神經痛:
翼管神經受某些因素刺激而產生的頭面部疼痛。此病的表現為鼻、面、眼、耳、頭頸和肩部的嚴重疼痛,常為一側性,多在夜間發作,伴有鼻竇炎症狀。此系神經在翼管內受到刺激或炎症影響所致,常見於蝶竇和篩竇炎的患者,但亦偶可見於無鼻竇炎者。上頜動脈擴張亦為致病因素。治療:1%地卡因棉片填塞於蝶篩隱窩內,相當於蝶竇前壁,待15~20分鐘後,可發生止痛效果;病情較重且確診有鼻竇炎存在者,可進行相應的鼻竇手術。
系神經科的一種疾病。多由鼻竇炎等刺激或其他原因致翼管神經炎而引起。多見於成年女性,單側多見,常以夜間發作為多,疼痛嚴重,疼痛部位為鼻、面、耳、眼及頭、頸、肩部。此病多伴有鼻塞、流淚等鼻竇炎症狀。多見於成年女性,以夜間發作為多,疼痛出現在鼻、面、眼、耳與頭、頸、肩部,常伴有鼻竇炎症狀。治療用0.1%~0.3%丁卡因或0.25%~0.5%利多卡因封閉蝶齶神經節可奏效。
Vail綜合徵:
又稱翼管神經痛綜合徵;翼管神經綜合徵;Vidian神經綜合徵。本綜合徵由Vail於1932年首先報導而得名。病因為翼管神經刺激或炎症。男女均可罹患,但以成年女性多見。症狀主要表現為一側性,通常在夜間發作,有鼻、面、眼、耳、頭、頸和肩部劇痛,常有鼻竇炎,淺感覺無障礙。根據發作時的臨床特點可考慮本徵,發作時蝶齶神經節用古柯鹼封閉有助於診斷。積極治療原發鼻竇感染,蝶齶神經節注射普魯卡因或酒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