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外文書名: Translation and Cultural Identity:Translation Studies on Chinese-American Literature
叢書名: 當代語言學研究文庫
167頁
正文語種: 漢語
開本: 16
ISBN: 9787313065087
內容簡介
《翻譯與文化身份:美國華裔文學翻譯研究》以湯亭亭和譚恩美小說作品為個案,借用後殖民理論來研究美國華裔文學作品中的文化翻譯及該類作品的漢譯與文化身份之間的關係,指出譯者通過翻譯對源語和目的語社會中的特定文化身份進行了塑造,而譯者本人的文化身份則對此塑造過程具有一定的影響。
編輯推薦
《翻譯與文化身份:美國華裔文學翻譯研究》:《當代語言學研究文庫》是一個具有開放性和創新性的學術平台,旨在探索當代語言學研究的最新領域,多角度展示研究成果。文庫第二輯在為當代語言學的研究、發展提供學者間交流機會的同時,繼續學科融通、兼收並蓄的編輯理念,崇尚原創作品,力推新人新作。
作者簡介
劉芳,1979年生,2000年畢業於山東大學英語系,2008年於解放軍外國語學院獲得英語語言文學專業博士學位,研究方向為翻譯理論與實踐,曾在《外語學刊》、《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山東外語教學》、《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等學術刊物發表論文數篇。
目錄
第1章 緒論
第2章 湯亭亭、譚恩美小說作品文化翻譯及漢譯
第3章 美華文學文化翻譯中中國文化的折射影像,
第4章 美國本土文化身份的塑造
第5章 民族主義立場上的形象改造
第6章 翻譯與民族文化:流失與重建
第7章結論
附錄
參考文獻
後記
序言
本書由筆者在博士畢業論文的基礎上修改而成,其研究對象是美國華裔文學(書中簡稱“美華文學”,其作家簡稱為“美華作家”,作品簡稱為“美華作品”)作品中的文化翻譯及該類作品的漢譯。本書的產生最初源自筆者對於翻譯研究、文化研究及美國華裔文學的多重興趣。
隨著翻譯研究學科建設的持續進展,其研究對象的範圍亦呈不斷擴大之勢。但是,在我國翻譯研究領域,研究對象還多局限於那些存在一個確定的原文文本並與該文本具有某種意義上的“對等”關係的翻譯文本,這就限制了自己的視野,難以與國際學術界接軌、對話,無疑是不利於自身的發展與壯大的。當前世界人口流動空前頻繁的狀況促使包括美華文學在內的流散①文學(diasporic literature)中的翻譯現象引起了相關領域學者的注意,對這一現象的研究既具有現實性,又具有前沿性和挑戰性。由於西方學者對我國語言文化的了解程度遠比不上我們對英語語言文化的了解,所以,在美華文學文化翻譯的研究方面,我們無疑是具有優勢的,完全應該憑藉這一優勢在該領域進行深入的探索,為國際譯學的發展做出中國獨特的貢獻。如果說,與西方學者相比,我們具有語言文化上的優勢,那么,與早已注意到美華文學中的文化翻譯現象的文學研究學者相比,我們則具有學科訓練上的優勢。
後記
值本書定稿之際,謹向下列人士表示誠摯的謝意:
我在解放軍外國語學院攻讀碩士、博士學位時的導師孫致禮教授。正是由於孫教授幫我爭取到了提前攻讀博士學位的機會,我的學習生涯才得以持續,從而使本書的問世成為可能。在師從於孫教授的五年多時間裡,無論是在學術科研方面還是在為人處世方面都獲益頗多。而在本書的撰寫過程中,孫教授的諄諄教導與悉心指點也使本書的巨觀架構與細節處理更趨合理與完善。
嚴辰松教授、蔡新樂教授、孫會軍教授、韓子滿教授和石平萍教授。諸位老師皆曾就本書給出相當中肯的意見,對本書的成形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由嚴辰松教授處學得的英漢語言比較知識對本書的部分譯例分析提供了極大的幫助,他所指出的我國南北方文化的差異則直接啟發了本書最後一部分的寫作。蔡新樂教授從哲學的高度對翻譯與文化的思考給我的領悟無疑也賦予了本書一定的深度。尤其感謝孫會軍教授最初幫我確定了選題方向,並借給我許多相關資料。韓子滿教授剛自英倫歸來,尚未洗掉旅途的風塵就接過了本書最初的提綱,後來又審閱本書初稿並提出寶貴的修改意見。此外,還承蒙石平萍教授慷慨借予大量美國華裔文學研究資料,從而強化了本書的跨學科視角。
楊仕章教授、申迎麗博士和金兵博士。諸位老師在教學、科研事務異常繁忙的情況下通讀了本書初稿,並熱情地幫助我進行繁瑣的修訂工作。
我的同窗兼好友張曉芸。本書撰寫過程中恰逢她在清華訪學,因此多次勞她幫忙查找資料、借閱書籍。她自己學業負擔頗重,卻總是毫無怨言地給予我各方面的幫助,在此深表感謝。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王超明編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