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翻譯與現代中國知識分子的身份認同

新青年翻譯與現代中國知識分子的身份認同

《新青年翻譯與現代中國知識分子的身份認同》是2008年齊魯書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潘艷慧。本書主要探究了現代中國文化文學的發生與知識分子的現代身份認同之間的互動關係。

圖書信息

出版社: 齊魯書社;

叢書名: 文史哲博士文叢

ISBN: 9787533319885

尺寸: 20 x 13.8 x 1.8 cm

重量: 340 g

作者簡介

潘艷慧,1970年7月生,湖北浠水人。1993年畢業於黃岡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外語系;1997年畢業於華中師範大學外語學院,獲英語語言文學學士學位,2001年畢業於華中師範大學外語學院英國文學專業,獲文學碩士學位;2006年畢業於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獲文學博士學位。現任教於浙江工業大學外語學院,主要從事英語文化文學、比較文學、西方文論、文學翻譯等研究,曾主持、參與省、校級項目5項,在《外國文學研究》、《學術論壇》、《貴州師範大學學報》、《海南師範大學學報》等刊物上發表論文十餘篇。

內容簡介

《〈新青年〉翻譯與現代中國知識分子的身份認同》是“文史哲博士文叢”之一,該書以《新青年》翻譯現象為案例,著重探討了《新青年》翻譯與現代中國分子身份認同與建構之間的各種邏輯關聯和表現形態。

序一

序二

引論

一、緣起:現代知識分子的身份認同與現代中國文化文學

二、問題:翻譯與知識分子的身份認同

三、《新青年》研究與《新青年》翻譯研究

四、主要概念界定

第一章 晚清到五四:翻譯與身份想像

第一節 1915年前

一、“大變局”與“醒覺”中的翻譯

二、譯者主體意識的初顯

第二節 《新青年》時代

一、文化自覺中的“眾聲翻譯”

二、譯者主體意識的凸現

第二章 翻譯語境與現代知識分子的身份預設

第一節 身份支援

一、留學背景與跨文化視角的形成

二、早期譯介與現代價值觀的確立

第二節 身份預設

一、譯者的身份預設

二、譯者身份的群體認同

第三章 翻譯實踐與現代知識分子身份建構的“個體”陳述

第一節 陳獨秀:法蘭西文明與“革命者”身份

一、法蘭西革命與“革命者”身份意識出現

二、法蘭西文明與“革命者”身份的認證

第二節 胡適:易卜生主義與“自由者”身份

一、“易卜生主義”與“自由主義”思想的顯現

二、“自由主義”思想與“自由者”身份的例證

第三節 周作人:“弱民族”文學與“研究者”身份

一、“弱民族”文學與“研究者”心態的產生

二、“哀莢”的發現與“研究者”身份的彰顯

第四章 翻譯策略與現代知識分子的身份獲取

第一節 翻譯話語優勢地位的構建

一、《新青年》翻譯話語的主導性作用

二、《新青年》翻譯話語的典範性效能

第二節 鏡中之“我”:翻譯話語的權力之爭與現代知識分子的身份獲取

一、林紓:作為“他者”的存在

二、林紓:作為“自我”的發現

第五章 翻譯立場與現代知識分子身份的評價機制

第一節 “現代人”:在質疑“過去”中定位“現在”

一、“過去”、“現在”思想的形成及其“內在理路”

二、在翻譯“過去”與“未來”申確認“現在”

第二節 “中國人”:在陳述“西方”中重建“中國”

一、“借鏡西洋”與“我族中心”

二、“回到本土”與“拿來主義”

結語

主要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