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水三岔河石窟

習水三岔河石窟開鑿於清嘉慶十四年(1809年),次年雕鑿完畢。 龕頂刻“真如密諦”斗大4字,窟中有一小窟,造像4尊,高0.3米。 該石窟寺“寺祠合一,神人共塑”,有“貴州第一石窟”之美譽。

習水三岔河石窟開鑿於清嘉慶十四年(1809年),次年雕鑿完畢。石窟寺(祠)現存石碑二通、摩崖二方,詳細記載石窟的開鑿及管理等情況。該石窟位於習水縣三岔河鄉三岔河村望仙台,石窟造像雕鑿在高一百餘米的紅砂石質岩腔里。座東北向西南,東西長30米,占地面積300平方米,按其布局可分為西北、東南兩窟。
西北窟規模最大,為袁錦道修建生祠時開鑿的石窟寺,窟壁中央雕鑿摩崖圓雕佛像3尊,中為釋迦牟尼,左為迦葉,右為阿儺,均高2.3米,身著架裟,結跏跌座於高0.4米的蓮花寶座之上,背部有圓光浮雕,並施以色彩。座像之下,石砌神台“八”字排開,上奉圓雕神像48尊,除佛教外,還有道教、儒教神像。龕頂刻“真如密諦”斗大4字,窟中有一小窟,造像4尊,高0.3米。窟前碑刻記載:造像群成於清嘉慶15年(1810)冬月。
東南窟為袁錦道祠。鑿岩為龕,石龕雕四柱三門石牌坊,總高3.7米,進深1.2米。龕內,袁氏及其一妻二妾圓雕石像正襟危坐,袁像高1.16米,余者略低。
該石窟寺“寺祠合一,神人共塑”,有“貴州第一石窟”之美譽。
1982年2月23日, 經貴州人民政府批准,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