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雄

群雄

群雄,漢語辭彙。 拼音:qún xióng 釋義:舊時稱在時局混亂中稱王稱霸的一些人。今指英雄人物。 【出處】《後漢書·樊準傳》:“羣雄崩擾,旌旗亂野。”

基本信息

詞目

群雄

拼音

qún xióng

引證解釋

舊時稱在時局混亂中稱王稱霸的一些人。今指英雄人物。

1、《後漢書·樊準傳》:“羣雄崩擾,旌旗亂野。”

2、《三國志·吳志·陸遜傳》:“羣雄虎爭,英豪踴躍。”

3、明 郎瑛 《七修類稿·國事五·本朝岳鎮海瀆碑》 :“自 有元 失馭,群雄鼎沸,土宇分裂,聲教不同。”

4、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七回:“伏睹朝廷陵替,綱紀崩摧 ,群雄亂國,惡黨欺君,備心膽俱裂。”

5、朱德《贈友人》詩:“北華收復賴羣雄,猛士如雲唱《大風》。”

漢末群雄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在鎮壓黃巾農民大起義的過程中,各地地主武裝乘機擴大自己的勢力,強占地盤,從而形成一股割據勢力,“務相兼併以自強大”。如:

公孫度,占據遼東。

劉虞,公孫瓚,先後占據幽州。

袁紹,占據冀州。

高幹,占據并州。

曹操,占據兗州。

孫堅,孫策,占據江東。

袁術,先占據南陽,後占據揚州一部分。

劉表,占據荊州。

劉焉,劉璋,占據益州。

張魯,占據漢中。

陶謙,劉備,呂布,先後占據徐州。

董卓,李傕等,先後占據司隸。

馬騰,馬超,占據雍州。

韓遂,占據涼州。

張濟,張繡,占據宛。

劉度,占據零州。

孔融,占據北海。

王匡,占據河內(非越南首都河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