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原文
我打江南走過
那等在季節里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
東風不來,三月的柳絮不飛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響,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
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
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
作品簡析

詩歌發展

台灣的新詩現代化運動有一個鮮明的特點,便是西方的現代主義因素與中國傳統文化的互動融合。雖然紀弦曾提倡過“橫的移植”,但在創作上並未得到真正的回響。在藝術方法的運用上,成熟的詩作充分表現出中西對接、融合的特點。它受到西方現代主義文學強調的意象、象徵、暗示等藝術手法的強烈影響;但在其發展過程中,詩人們又將其與意境、比興、含蓄等典型的中國手法熔於一爐,形成一種獨特的東方現代主義文學風格。在語言上,他們也吸取了西方現代主義文學語言創新的優長,不僅對傳統修辭手段如隱喻、反諷、通感、暗示等進行了翻新出奇的運用,而且運用了幻覺、夢幻、甚至自動、半自動的語言,以充滿新鮮和陌生化的手段給讀者造成強烈刺激。但詩人們更注重現代漢語的自身特點,以音樂感來增強現代詩的美感和魅力。實際上,現代主義詩歌的語言創新始終還是在現代漢語的河床里奔流。
在這方面,鄭愁予是一位突出代表。他的作品洋溢著現代人的複雜的感覺、感情、感悟,在意象的創造上也表現出充分的現代技巧,但當他用優美的中國文字將這一切組合成一個整體時,濃郁的詩情、深邃的意境就出現了。《錯誤》正是如此,“蓮花開落”、“東風不來”、“柳絮不飛”、“窗扉緊掩”、“街道向晚”、“跫音不響”,各種意象翩然飛入,無一字寫人,可總有一個美麗的倩影若隱若現。“不來”、“不飛”、“不響”、“不揭”,四個否定句式在彼此相對的位置上呼應重複,既加強了抒情的深婉性,又有助於音調的和諧。
詩人把思婦的容顏比作“蓮花的開落”,把思婦的心喻作“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比喻新穎巧妙;而且這三句的語序原本應是“開落的蓮花”、“向晚的青石的街道”和“小小的緊掩的窗扉”,如今把“開落”、“向晚”和“緊掩”這些動態的語詞倒裝在後,既照顧了音韻的諧美,更是化板為活,去俗取新,加強了語言的變化。至於最後一節的“我達達的馬蹄聲是美麗的錯誤”更是已經成為經典名句。“達達的馬蹄”與“青石的街道”相照應,既突出了江南小城的寂靜和思婦內心的苦寂,更喻示著這馬蹄聲聲仿佛敲打在思婦的心坎上,牽扯出無盡的愁思。“美麗的錯誤”則是西方現代文藝理論及修辭學中所謂的“矛盾語”,即由矛盾的句法、不合邏輯的比喻、互相衝突的意象等等聯結形成一個新的和諧統一的秩序。“美麗”和“錯誤”這兩個詞語的表層意義是互相背離的,作者把它們搭配在一起,表現出遊子的馬蹄叩響了思婦的希望之門,卻不能在思婦身邊駐足的悲涼與無奈。“美麗”和“錯誤”相反相生,韻味無窮,令人涵泳不已。
作者介紹
![美麗的錯誤[鄭愁予創作詩歌]](/img/b/d92/nBnauM3XwYjN5AjN2QjN0gzN4QTM5YDMwIjMxADMwAzMxAzL0YzLxY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一詩恰如其分地運用意象、潛心於語言的錘鍊,營造出美妙而迷幻的意境,流溢著唐詩宋詞一般的雋永、幽美,使作者無愧於一位“絕對的現代的”、“最中國的中國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