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中國傳統文化教育中的陰陽五行哲學思想、儒家倫理道德觀念、中醫營養攝生學說,還有文化藝術成就、飲食審
美風尚、民族性格特徵諸多因素的影響下,創造出彪炳史冊的中國烹飪技藝,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國飲食文化。
從沿革看,中國飲食文化綿延170多萬年,分為生食、熟食、自然烹飪、科學烹飪4個發展階段,推出6萬多種傳統菜
點、2萬多種工業食品、五光十色的筵宴和流光溢彩的風味流派,獲得“烹飪王國”的美譽。
從內涵上看,中國飲食文化涉及到食源的開發與利用、食具的運用與創新、食品的生產與消費、餐飲的服務與接待、餐
飲業與食品業的經營與管理,以及飲食與國泰民安、飲食與文學藝術、飲食與人生境界的關係等,深厚廣博。
從外延看,中國飲食文化可以從時代與技法、地域與經濟、民族與宗教、食品與食具、消費與層次、民俗與功能等
多種角度進行分類,展示出不同的文化品味,體現出不同的使用價值,異彩紛呈。
從特質看,中國飲食文化突出養助益充的營衛論(素食為主,重視藥膳和進補),五味調和的境界說(風味鮮明,
適口者珍,有“舌頭菜”之譽),奇正互變的烹調法(廚規為本,靈活變通),暢神怡情的美食觀(文質彬彬,寓教於
食)等4大屬性,有著不同於海外各國飲食文化的天生麗質。
從影響看,中國飲食文化直接影響到日本、蒙古、朝鮮、韓國、泰國、新加坡等國家,是東方飲食文化圈的軸心;
與此同時,它還間接影響到歐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像中國的素食文化、茶文化、醬醋、麵食、藥膳、陶瓷餐具和
大豆等,都惠及全世界數十億人。
總之,中國飲食文化是一種廣視野、深層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區域文化;是中華各族人民在100多萬年的生產
和生活實踐中,在食源開發、食具研製、食品調理、營養保健和飲食審美等方面創造、積累並影響周邊國家和世界的物
質財富及精神財富。
特點
中國美食體現了中華民族的飲食文化傳統,它與世界各國烹飪相比,有許多獨特之處。
(一)風味多樣。地域廣闊的中華民族,由於各地氣候、物產、風俗習慣的差異,自古以來,中華飲食上就形成了許多各不相同的菜系。就地方劃分而言,有巴蜀、齊魯、淮揚、粵閩四大菜系之分。
(二)四季有別。一年四季,按季節而調配飲食,是中國烹飪的主要特徵。我國一直遵循按季節調味、配菜,冬則味醇濃厚,夏則清淡涼爽。冬多燉燜煨,夏多涼拌冷凍。各種菜蔬更是四時更替,適時而食。
(三)講究菜餚的美感。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協調一致,對菜餚美感的
表現是多方面的,廚師們利用自己的聰明技巧及藝術修養,塑造出各種各樣的美食,獨樹一幟達到色、香、味、形的統一,而且給人以精神和物質高度統一的特殊享受。
(四)注重情趣。我國烹飪自古以來就注重品味情趣,不僅對飯菜點心的色、香、味、形、器和質量、營養有嚴格的要求,而且在菜餚的命名、品味的方式、時間的選擇、進餐時的節奏、娛樂的穿插等都有一定雅致的要求,立意新穎,風趣盎然。
(五)食醫結合。我國的烹飪技術,和醫療保健有密切的聯繫。在我國,向來 就很重視“醫食同源”、“藥膳同功”,利用食物原料的藥用價值,烹成各種美味的佳肴,達到對某些疾病防與治的目的。藥食同源即藥與食物相同.《黃帝內經太素》中寫道:“空腹食之為食物,患者食之為藥物”,反映出“藥食同源”的思想。
美食雜談中有手藝的露一手,沒手藝的捏捏手,飽覽美食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