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中國美術理論以東晉顧愷之的傳神論、“遷想妙得”和南朝齊謝赫的六法論以及南朝陳姚最的“心師造化”為代表,奠定了中國美術理論的基石。其後有影響的畫論有唐代張璪的“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等,著作有五代荊浩

西方美術理論可溯源於希臘哲學。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對雕刻和繪畫均有論述。特別是亞里士多德的藝術模仿說對後世歐洲的美術理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歐洲文藝復興使美術理論更多吸收了自然科學中的營養,得以長足發展。L.達·芬奇以及後來的W.荷加斯、D.狄德羅、G.E.萊辛、G.W黑格爾、近代的G.庫爾貝、H.A.泰納、A.羅丹等使之不斷完善和系統。西方美術理論的特點,從理論形態上看,理論性強,多側重作品形式的抽象分析和闡釋;哲學基礎,偏重從科學的角度尋找藝術形式美的依據,產生了透視學、藝術解剖學、色彩學等學科,且因強調個性和意志的自由 ,而有極端化和絕對化的傾向;從社會學意義上看,強調對作品形式美的自由觀照,強調美術的無利害和非功利性。
由於美術理論是對美術實踐的科學總結,因而不論創作者承認與否,它對美術實踐均會產生一定影響。至於其作用是否積極、有力,取決於美術理論本身的客觀性、科學性和深刻性。
研究方向
美術理論把以下3個方面作為研究的對象:
①作為藝術門類之一的美術自身,包括美術創作、美術欣賞、美術作品和美術家等;
②美術同諸如社會、生活、自然等外部條件的關係;
③作為抽象思維產物的美術理論自身。
適用任務

①探討並揭示美術的起源、本質、形態、創作、欣賞及功能等關於美術的一般原理,探討並揭示美術同社會、政治、經濟、哲學、宗教等之間的相互關係。對各方面的專門研究,又形成相應的理論和學科,如美術本質論、美術特徵論、美術創作論、美術發生學、美術形態學、美術社會學、美術心理學和美術哲學等。雖然這些理論和學科又常常包容美術以外的藝術門類,而成為交叉學科或綜合學科,但是,它們大都離不開對美術的論述。美術原理是美術理論研究的中心任務和主要內容。
②總結、研究美術作品的材料、工具、製作技術和方法。在這方面,包括傳統中的筆法、墨法、民間畫訣和所謂透視學、藝術解剖學及色彩學等。
③探索廣義的美術理論自身──除基礎理論外,還包括美術史和美術批評的發展規律,總結其成敗得失,尋求其如何提高和完善,如美術思潮發展史、美術批評史、美術研究方法論等。
歷史發展

此後,唐代張彥遠對繪畫筆法、構思、功能及書畫同源等多方面的論述,'"class=link>張“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理論,五代荊浩的《筆法記》,宋代托郭熙之名的《林泉高致》,郭若虛的《圖畫見聞志》,蘇軾與元代'"class=link>趙孟、倪瓚等人的文人畫理論,明代王履的《華山圖序》,計成的《園冶》,以及清代笪重光的《畫鑒》、石濤的《苦瓜和尚畫語錄》、鄭燮的藝術見解,都在各自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繼承前人的理論,而發展了以書畫為主的中國美術理論。中國美術特別是中國繪畫和書法理論,代有迭出。《四庫提要藝術類》及《藝術存目》所列關於畫學的著述,有68種,清代官修《佩文齋書畫譜》纂輯書目達1844種。20世紀以來,齊白石、黃賓虹、潘天壽、'"class=link>龐薰、王朝聞等在傳統美術理論的基礎上,擴大研究領域,更新研究方法,對美術理論作了新的發展。
西方美術理論可溯源於希臘哲學。畢達格拉斯學派已開始尋找形式背後的數學關係,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對雕刻和繪畫都有論述。特別是亞里士多德的藝術模仿說對後世歐洲的美術理論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歐洲文藝復興使美術理論更多地吸收自然科學中的營養,並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通過當時的L.B.阿爾貝蒂、L.達·芬奇,後來的W.荷加斯、D.狄德羅、G.E.萊辛、G.W.黑格爾,以及近代的G.庫爾貝、H.A.泰納、A.羅丹等,西方美術理論不斷得到完善化和系統化。20世紀以來,中國和西方美術也相互發生影響,從而使中國美術理論較前更為理論化、系統化;而西方美術理論在一定程度上也吸收了中國美術的觀念。
比較

①從理論形態上看,中國傳統美術理論多為感受性和經驗性的評議,多結合對具體作品的品評,進而涉及作者的個性品格;西方美術理論的理論性較強,多是側重作品形式的抽象分析和闡釋。
②從哲學基礎上看,中國傳統美術理論崇尚和諧、中正,其範疇多為相互作用、相互制約、對立統一的辯證關係,如形與神、情與理、虛與實、剛與柔、正與奇等;西方美術理論,偏重從科學的角度尋究造型藝術形式美的依據,從而,其傳統的理論一直以模仿說為主導,並產生了透視學、藝術解剖學、色彩學等學科。西方現代美術理論因強調個性和意志的自由,而有極端化和絕對化的傾向。
③從社會學意義上看,中國美術理論注重美術同自然和社會的和諧關係,注重美術的社會功能;西方美術理論更多地強調對作品形式美的自由觀照,強調美術的無利害和非功利性。當然,這種比較只是從整體上相對而言,隨著中西美術交流和文化相互影響的加強,中西美術理論也相互產生影響,出現一定程度的相互吸收和融合現象。然而,與此同時,在理論上所表現的差異增大和多元化傾向也更加明顯。
評價展望

在傳統美術發生變革、傳統美術觀念不斷更新的歷史時期,傳統的美術理論也面臨挑戰,行將開始重大的變革,諸如研究領域的拓展、研究方法的變更、美術價值觀念的轉化等。只有這樣,才能與美術實踐以及社會的發展相適應。美術理論也可以是美學、文藝學的分支學科,它的發展同美學、文藝學的發展是相互促進和相互制約的。20世紀以來,美學和文藝學在思辨性的道路上進展甚微,正在從對一些具體藝術門類的探索中取得新的進展。美術理論的深入研究為美學、文藝學提供了有益的內容。與此同時,美術理論也獲益於美學、文藝學的發展,而別開生面,如從審美的角度進行研究,使美術與其他藝術門類作比較等。在今後的發展中,隨著美術理論自身的覺醒和自身價值的加強,中國美術理論將出現由愈來愈強的獨特性、科學性、嚴整性和豐富性所構成的空前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