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概論:技法理論類

一、美術作品的本源 二、美術作品的物性 一、美術作品的層次

圖書信息

出版社: 嶺南美術出版社; 第1版 (2003年1月1日)
外文書名: Arts
叢書名: 高等院校美術專業系列教材
平裝: 323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7536227361
條形碼: 9787536227361
尺寸: 28.2 x 20.8 x 2 cm
重量: 898 g

內容簡介

《美術概論(技法理論類)》講述了美術的本質,美術主體的深層次結構——審美體驗,美術創作——人與世界的多維關係,美術作品——結構與存在的美等十章內容。

目錄

總序
第一章 美術是什麼——對西方美術概念幾種主要觀點的評述
第一節 美術是對世界的一種認識
一、傳統認識論圖式——美術是對客觀存在的認識
二、現代認識論圖式——直覺論與現象學
三、對馬克思哲學中對象化概念的思考
第二節 美術是一種符號體系
一、形象符號是美術的基本特徵
二、美術形象是一種符號系統
第三節 美術的本質是一種行為
一、美術是人類種種行為中的一種方式
二、美術是一種製作行為的藝術
第二章 美術的本質
第一節 美術定義的本質論與反本質論之爭
一、反本質論者的觀點
二、本質論者的觀點
三、美術的本質有一系列明確的邏輯程式
第二節 美術的本質論
一、美術本質論的幾種形態
二、馬克思主義本質論
第三節 對美術概念的理解
一、美術概念歷時形態的變化
二、美術的主要特徵
第三章 美術主體的深層結構——審美體驗
第一節 審美體驗與非審美體驗
一、什麼是審美體驗
二、審美體驗與非審美體驗
第二節 審美體驗的發生層次
一、審美體驗的準備
二、審美體驗的實現
三、審美體驗的效應
第三節 審美體驗的特性
一、主體參與性
二、主體情感的強力滲透
三、創造性想像力的充分發揮
四、瞬間的永恆
第四節 審美體驗的層次性與拓展性
一、生理層次
二、心理層次
三、社會文化層次
第四章 美術創作——人與世界的多維關係
第一節 美術創作是一種不可知的心理事件
一、感覺和知覺
二、想像與情感
三、無意識與靈感
第二節 美術創作的思維活動
一、意象思維和抽象思維
二、理論思維和意象思維的辨析
第三節 美術創作過程
一、創作主體的審美文化理念
二、美術家的創作意識
第四節 美術技巧與媒介材料在創作中的作用
一、技巧在創作中的運用
二、媒介材料在創作中的作用
第五節 後現代主義與美術創作
一、現代性、現代主義、後現代性、後現代主義
二、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的美術文本
三、後現代主義語境下的美術創作
第五章 美術作品——結構與存在的美
第一節 美術作品的本源與物性
一、美術作品的本源
二、美術作品的物性
第二節 美術作品的語言結構
一、美術的語言元素
二、美術的語言類型
第三節 美術作品的形式
一、美術的獨特性與獨立性就在於它的形式
二、美術作品的魅力就體現在它的形式美上
第四節 美術作品的符號與意蘊
一、符號與美術符號
二、幾種符號的實踐形式
三、美術作品的意蘊
第五節 美術作品的層次與格調
一、美術作品的層次
二、美術作品的格調與品位
第六章 美術接受——解釋作為再創造
第一節 美術接受的性質與特徵
一、美術接受是構成美術活動完整性的重要環節
二、美術接受方式與美術的本質
三、美術接受是一種認識實踐
第二節 美術接受的社會環境與社會環節
一、美術接受的社會環境——美術世界
二、美術接受的社會環節——藝術中介機構
第三節 美術接受的對話與潛對話
一、美術接受是一種對話與交流的關係
二、美術接受是一個無限創造的過程
第四節 美術接受的內在過程
一、準備階段
二、初級階段
三、高級階段
第七章 美術批評、傳播媒介與美術市場
第一節 美術批評
一、美術批評的含義
二、美術批評與美術評論
三、美術批評的二重性
第二節 美術批評的形態
一、日記式批評
二、形式主義批評
三、社會歷史(藝術史)批評
四、倫理批評
五、心理分析美術批評
六、馬克思主義美術批評
第三節 美術批評的功能和影響
一、美術批評的功能
二、美術批評與美術運動
三、美術批評的影響
第四節 傳播媒介與美術生產
一、作為中介的傳播媒介
二、媒介演化與視覺文化轉型
三、傳播媒介與美術生產的互動作用
第五節 美術市場
一、美術市場的作用
二、中國的美術市場
第八章 美術信息傳播的社會互動
第一節 美術信息傳播的基本問題
一、信息與美術信息
二、以本體論的觀點理解美術信息
三、從認識論的角度看美術信息
第二節 美術信息傳播的特徵
一、關於美術信息傳播概念的描述
二、美術信息傳播的定義和基本特點
三、美術信息傳播現象舉隅
第三節 美術信息傳播的基本模式
一、美術信息傳播的基本要素
二、美術信息的幾種主要傳播模式
三、美術信息活動過程中的循環和互動模式
四、美術信息的編碼與解碼
第四節 美術信息系統的分類
一、人際信息系統
二、群體信息系統
三、組織信息系統
四、大眾美術信息系統
第九章 美術信息傳播的互動效應
第一節 傳播者角色特徵分析
一、傳播致效諸因素分析
二、美術信息傳播信源的可信度
三、“把關人”或“守門人”
四、傳播特權與地位
第二節 受傳者諸因素綜論
一、受傳者的角色與作用
二、信息接受的效應分析
第三節 受傳者心理效應分析
一、威信效應
二、“名片”效應
三、“自己人”效應
四、“暈輪”效應
五、“影響的焦慮
第十章 西方現當代藝術的譜系描述
第一節 印象主義美術譜系
一、印象主義
二、新印象派
三、後期印象派
第二節 現代主義美術譜系
一、野獸派
二、表現主義
三、立體主義
四、未來主義
五、構成派
第三節 抽象主義美術譜系
一、超現實主義
二、抽象主義
三、抽象表現主義與紐約畫派
四、行動表現與波洛克的繪畫
第四節 後現代主義美術譜系
一、達達主義藝術
二、波普藝術
三、觀念藝術
四、大地藝術
五、超級寫實主義
六、最少主義藝術
七、裝置藝術
八、錄像藝術與多媒體藝術
第五節 現代設計的搖籃——包浩斯
一、包浩斯的藝術觀念
二、包浩斯的哲學主張
三、包浩斯強調“國際風格”
四、包浩斯的教學方法
五、包浩斯的教育目的
編者的話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