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福音在亞美尼亞的傳播最早可追溯到使徒時代。當年,十二使徒之一的巴多羅買來到亞美尼亞宣教,使很多人受洗,歸入主的名下。但宣教工作遭到當地傳統宗教勢力的仇視,他們將巴多羅買逮捕,帶到亞美尼亞國王亞士提亞基面前審訊。國王對著他大罵道:“你誘騙我的兄弟、我的妻子和我的孩子,騷擾了我們對諸神的敬拜。亞士塔諾的祭司已在哭求你的血。如果你不停止傳講耶穌,並且向我們的神獻祭,將被處以最痛苦的死刑。” 巴多羅買堅定地回答:“我沒有誘騙他們,我幫助他們回到真理。我不會向你們的假神獻祭,我只傳講當向獨一的真神敬拜。我寧願用自己的血來見證所傳的,而不願我的良心和信仰受損!” 國王大怒,為了讓巴多羅買屈服,下令對其嚴刑拷打。面對酷刑巴多羅買仍堅守主道,催促人們信守真理。國王無可奈何,下令將巴多羅買處死。刑罰十分慘酷,巴多羅買被倒釘在十字架上,並被斬首、剝皮。巴多羅買殉道後,基督教亦被禁止。但仍有不少信徒在嚴酷的逼迫環境下,持守真理,等待著光明的到來。
公元2世紀時,基督教宣教士從安提阿再次進入亞美尼亞。在神的保守下,福音的傳播順利,沒有出現使徒時代巨大攔阻的現象。有不少亞美尼亞的貴族接受了基督信仰,這其中就包括有“照耀者”之稱的格列高利。
格列高利屬於從波斯帕提亞帝國入主亞美尼亞的阿爾沙克王室,與亞美尼亞國王特拉達三世有親屬關係。他在亞美尼亞建立教會,又在特拉達三世的王宮邊上,建起了亞美尼亞的第一座教堂——埃奇米阿津大教堂。大約在302年,格列高利從愷撒里亞的宗主教處獲得宗主教稱號,成為第一位亞美尼亞宗主教。由格列高利創立的亞美尼亞教會也被冠以他的名字,稱為格列高利教會。格列高利積極向特拉達三世宣揚神的福音,使國王最終接受主耶穌基督為救主。4世紀初,特拉達三世正式定基督教為國教,從而使亞美尼亞成為世界上第一個信奉基督教的國家。公元405年,米索為亞美尼亞人民創造了亞美尼亞字母,並於5年後,將《聖經》翻譯成亞美尼亞文。
公元431年以弗所會議後,君士坦丁堡教區的修道士優提克斯提出基督只有神性,其人性已經融合於神性之中的一性論教義。此教義在埃及、中東等廣大地區受到普遍擁護,這些地區的一性論派反對正統教會關於基督一位二性的教義(完全的神性和完全的人性)。教會於公元451年召開迦克墩會議,制定《迦克敦信經》,正式確定基督一位二性的教義,主張一性論的亞美尼亞教會被視為異端,因而被逐出正統教會。從此,亞美尼亞教會與正統教會分離,形成獨立的一性論教派,直到現在。
現在,亞美尼亞教會仍是亞美尼亞的主流教會。擁有238萬信徒(受洗者136萬),教堂97間,占到亞美尼亞基督徒總數的百分之七十五。亞美尼亞教會的組織和敬拜方式和埃及的科普特教會大體相同。此外,亞美尼亞教會堅持1月6日主顯節為耶穌基督的誕生日。
發展
公元301年,亞美尼亞王特拉達三世定基督教為國教,使得亞美尼亞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基督教國家。
大約在302年,格列高利從愷撒里亞的宗主教處獲得宗主教稱號,成為第一位亞美尼亞宗主教。 由格列高利創立的亞美尼亞教會也被以他的名字命名為格列高利教會。
在國王提瑞達特三世的王宮邊上,格列高利建起了亞美尼亞的第一座教堂——埃奇米阿津大教堂,一千七百年來,王宮早已蕩然無存,而教堂卻一直是亞美尼亞大主教的駐地,被稱作亞美尼亞的梵蒂岡。
公元405年,米索為亞美尼亞的人民創造了亞美尼亞字母,翻譯製作了亞美尼亞聖經(410年)。
從5世紀中葉以來,亞美尼亞教會就一直保持獨立。直到現在,亞美尼亞教會依然獨立於基督教主流派以外。後來的羅馬天主教和希臘正教都是從基督教主流派分裂而來,那么當然亞美尼亞教會跟雙方都沒有關係了。
教義
亞美尼亞教會,是一個獨立基督教會,信奉單一屬性說,獨立於基督教主流派以外。
基督教的主流教義強調神的“三位一體”和“兩種屬性”,即認為基督的本身具有兩種本性,即神性與人性,這兩種屬性相和而不相混。基督有兩種性質,“每種性質本身都很完善,彼此又有區別,二者卻完全結合在一個人的身上,這個人既是上帝,又是人。” 基督既是完全的神,又是完全的人。在451年,基督教的卡爾西頓第四次會議上,這種“兩性說”獲得勝利,成為基督教的正統。
亞美尼亞教會並沒有追隨卡爾西頓決議,不承認卡爾西頓決議的合法性。亞美尼亞人另外提出了一種基督教觀點,既不同於羅馬的觀點,也不同於波斯人的觀點。與主流信奉不同,亞美尼亞教會信奉神的“一性說”,認為基督的人性完全溶入神性,因此只有一個真正的屬性——神性。但是他們在歷史上,因其基督信仰被視為異端而遭受了可怕迫害。
與一般教會所認為的12月25日聖誕節是耶穌誕辰不同,亞美尼亞的教會則堅持1月6日主顯節是耶穌的誕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