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著作

美學著作

1、鮑姆嘉通的《美學》 2、黑格爾的《美學》 6、通用的《美學》


魏濤:中國實用美學踐行者魏濤:中國實用美學踐行者

《美學/Aesthetic》

一般認為,《美學》一書即黑格爾的著作。
但實際上自鮑姆嘉通之後,不同年代的學者都曾以“美學/Aesthetic”為名發表過論著。所以,作為書名,《美學》的版本有很多。中國實用美學與美學經濟踐行者、政和民通(公共)諮詢有限公司創始人魏濤進行了實證性的整理後,對《美學》幾個重要的著作版本做一下闡釋,有關套用美學、美學經濟案例可至其個人網站進行查閱。
1鮑姆嘉通的《美學》
十八世紀,德國理性主義哲學家,普魯士哈列大學的哲學教授鮑姆嘉通(Baumgarten,1714—1762)第一個把美學這個術語稱作一門學科名稱的人。1750年,鮑姆嘉通正式以“Aesthetic”這個術語出版了他的著作——《美學》第一卷,並闡述了其關於感性認識的理論。
鮑姆嘉通被學界公認為美學創始人。
2、黑格爾的《美學》
十八世紀,德國古典唯心主義辯證法哲學的集大成者黑格爾1817年開始講授美學,並於1835—1838年出版《美學》一書。但本書為作者於18世紀至19世紀30年代在德國海德堡大學和柏林大學的授課講稿,黑格爾死後,由其學生根據聽課筆記整理編輯出版,故又稱為《美學講演錄》。該書是黑格爾後期成熟的美學思想的匯集和總結,它集西方傳統美學思想和德國古典美學之大成,是德國古典美學的高峰。
《美學》是黑格爾整個哲學體系中的一個重要部分,而它本身又具有相對獨立的完整體系。全書共分三卷。第一卷主要論述了美的概念和藝術美的基本原理;第二卷分講象徵藝術、古典藝術和浪漫藝術的特徵及其歷史發展過程;第三卷詳細論述與上述三類藝術相應的各門藝術的審美特徵和歷史發展,其中又把詩(文學)作為重點分析。
3、克羅齊的《美學》
二十世紀初,義大利著名的新黑格爾主義哲學家,歷史學家,政治家克羅齊(Benedetto Croce,1866~1952)出版《美學》,原名為“作為表現科學和普通語言學的美學”,亦有譯作原理《美學原理》。克羅齊《美學》共分18章,所討論的不僅是普通的美學問題,尤其是美學在整個哲學中的地位,審美活動與其他心靈活動的分別與關係。當然,克羅齊的全部美學都從一個基本概念出發:直覺即藝術。
4、B.鮑桑葵的《美學史》
一部比較詳細而完整的西方美學史專著,對上自古希臘羅馬,下迄當代美學發展歷程做了全面系統的考察,集中反映了作者的唯心美學史觀.本書重點論述了自然美和藝術美的關係,從論述美學史和美的藝術史、自然美和藝術美、美的定義及其與美學史的關係入手,在對這些關係作了明確闡述的基礎上,愛美學史發展線索對各個時代的美學理論予以考察,並敘述了各個時代的審美意識的特徵以及這些審美特徵賴以形成的歷史基礎和現實條件。
B.鮑桑葵(Bernard Bosanquet),1842-1923,英國哲學家、美學家和倫理學家,新黑格爾主義者。畢業於牛津大學,曾任聖安德魯斯大學教授,倫敦亞里士多德學會會長。中年時期轉入美學和倫理學研究,相信美學能調節後天與先天、自然與超自然,倫理學能調和享樂與義務、利己主義與利他主義。著有《美學史》、《美學三講》、《知識與現實》、《個人的現實》、《國家的哲學理論》等。
5、朱光潛譯《美學》
將《美學》原著譯成中文,使得黑格爾的《美學》在中國得以普及的,正是中國美學家、文藝理論家、教育家、翻譯家朱光潛(1897~1986年)先生。朱光潛熟練掌握英、法、德語,他對黑格爾110萬字的巨著《美學》的翻譯,以及克羅齊的《美學原理》的翻譯,為他贏得了中國美學泰斗的崇高聲譽。
朱光潛先後在國立北京大學、國立四川大學、國立武漢大學任教。並任中華全國美學學會名譽會長。歷任全國政協委員、常委,民盟中央委員,中國美學學會會長、名譽會長,中國作協顧問,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
6、通用的《美學》
如今,我們通常講到《美學》書籍,多是當代學者在前人的基礎上編撰的美學學科教程,多用於教學或科普參考,基本與近代史上美學家們所著《美學》無關,多稱作《美學原理》、《美學教程》、《美學知識》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