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孚燈

美孚燈

美孚燈--煤油燈的舊稱。初出於美國美孚石油公司,故名。 至少在半個多世紀裡讓中國人不能離開它。美孚燈比豆油燈先進多了。明亮的燈罩可以擋風,不會像其它油燈那樣跳動而炫目。“機關燈頭”能調節燈芯的高低控制亮度。美孚燈除保留了中國“燈”的元素之外,對“燈”的功能與部件幾乎進行了革命性的改善,

美孚燈簡介

美孚燈 美孚燈
美孚燈 美孚燈

上世紀二十年代初,美國美孚公司最早進入中國上流社會的工藝裝飾燈具。  這種燈具就叫 美孚燈。當中國人還普遍使用棉紗滲豆油的照明方式的時候, 美孚燈作為一種新穎的照明用具,從大洋彼岸悄然來到中國。如今已經很少有人了解 美孚燈是什麼東西。可是它曾經廣泛地被國人使用過,至少在半個多世紀裡讓中國人不能離開它。 美孚燈比豆油燈先進多了。明亮的燈罩可以擋風,不會像其它油燈那樣跳動而炫目。“機關燈頭”能調節燈芯的高低控制亮度。 美孚燈除保留了中國“燈”的元素之外,對“燈”的功能與部件幾乎進行了革命性的改善,因而當時普遍地為國人所接受。 美孚燈不僅用來照明,許多 美孚燈還用作室內裝飾與家具上的點綴。無論尋常百姓家還是深閨豪宅,都有它的身影。

關於美孚燈的故事

美孚燈 美孚燈

故事得從19世紀60年代說起。莊市人葉澄衷依靠誠信起家後,成為上海著名的商人,主要經營各類五金,還是上海最大的火油代理商。

火油,在當時都叫做洋油,如今多叫做煤油。在火油尚沒有用於照明前,上海和中國其他城市及廣大農村一樣,夜裡照明用的燈具叫“菜油燈盞”,一兩根燈芯,點燃的是菜油或豆油等植物油。燈火如豆,昏暗一片。火油和新型的火油燈一旦進入了國人的生活,就一發而不可收了。

巨大的商機使火油(煤油)很快成為洋商最初在中國打開市場銷路的主要商品之一。當時,英國亞細亞公司、美國德士古公司 和洛克菲勒集團的美孚公司都想把產品打進上海市場,競爭十分激烈。美孚公司捷足先登,很快派人找到了葉澄衷,請葉澄衷來當美孚公司的代表,經營美孚火油。

當時,石油公司代理的佣金是20%,葉澄衷卻要求美孚公司給他的佣金是25%,美孚公司竟然接受了。葉澄衷到底用什麼法寶,讓美孚接受這樣的條件呢?原來能說英語的葉澄衷,為美孚定了三條“錦囊妙計”,讓洋商嘗到甜頭——

第一計,設計“美孚燈”。

葉澄衷讓美孚公司 設計生產一種新的火油燈。這種火油燈整體結構可分為三個部分,下面是燈體,大多是一個圓形的瓶體,有的還有托腳,多由玻璃製作,形式圖案變化較多。玻璃瓶體其實就是儲油罐。瓶口上是燈芯帶,燈芯帶裝在一個銅製的機械里,旁邊有一個旋柄,可以調節燈芯帶;燈芯帶伸出越長,燈光就越亮,否則就越暗。這個燈芯帶調節裝置與瓶口用螺紋連線,而它的上端就是玻璃燈罩。燈罩一般是葫蘆形的,兩頭圓口,一頭插在燈芯帶調節裝置上,一頭就成為排煙口,根據冷熱氣體流動的規律,將火油燃燒的煙氣排出,又能防風,使燈芯帶正常燃燒。這種火油燈體積小,裝油少,省油、方便、實惠、美觀,由於是美孚公司出品,就成了盛行一時的“美孚燈”。

第二計,火油小包裝,加送火油燈。

美孚燈 的玻璃燈罩很薄,稍不留神就會碰碎。所以,葉澄衷要求洛克菲勒集團,將銷售給民間使用的火油改成小包裝,如果買一箱煤油,還附送一盞油燈。小包裝的火油一聽15公斤左右,在一般老百姓家裡可以使用一年。葉澄衷另外向客戶承諾,只要碎的玻璃 燈罩還在,就可以免費置換一個新的燈罩。美孚燈很快在大江南北推廣開來。美孚燈幾乎成了火油燈、煤油燈的代名詞。

第三計,火油箱做畚箕。

在歐洲,火油箱使用完以後,基本上是扔掉或回收。但在中國,如果火油箱形狀設計得合適,油箱對角一剪為二的,就是兩個鐵皮畚箕,這讓買家感到很合算。葉澄衷親自量了家裡和店堂里用的畚箕的尺寸,提供給美孚公司的工作人員,很快,剪開能做成兩個畚箕的火油 箱運抵上海。這種火油箱做的畚箕,特別受農民用戶歡迎。江南多雨,浸過煤油的鐵皮箱不易銹爛,非常耐用。這樣,既有美孚燈點了,價錢也不貴,還多了兩個畚箕,有什麼不好?

錦囊三計定天下,三條妙計,不僅讓葉澄衷順利當上了“火油大亨”和“火油董事”,還讓葉澄衷和“美孚燈”的故事流傳至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