鷹派[強硬維護國家利益的人物]

鷹派[強硬維護國家利益的人物]

鷹派,來源於美國,原本是用來形容1810年當選並主張擴張主義的青年國會議員,該派勢力主要來自於當時的美國南部和西部。由於該派的鼓吹,最後美國於1812年向英國宣戰。鷹派時一個廣泛用於政治上的名詞,用以形容主張採取強勢外交手段或積極軍事擴張的人士、團體或勢力。

基本信息

概述

鷹派(War Hawk),一個廣泛用於政治上的名詞,用以形容主張採取強勢外交手段或積極軍事擴張的人士、團體或勢力,反義詞為鴿派,鷹派一詞源於美國,原本是用來形容1810年當選並主張擴張主義的青年國會議員,該派勢力主要來自於當時的美國南部和西部。由於該派的鼓吹,最後美國於1812年向英國宣戰。日本首相菅直人組建新一屆內閣。防務政策領域“鷹派”人物、前國土交通大臣前原誠司改任外務大臣。作為民主黨青壯派代表人物,前原在安保、防衛等政策領域持“鷹派”強硬觀點。

鷹派鴿派

鷹派 鷹派

1、美國政壇有鷹派,有鴿派。鷹派比鴿派強悍、兇猛,極具攻擊性。在美國人看來,伊拉克戰爭的勝利是鷹派的勝利。所以,美國打贏伊拉克戰爭之後,大出風頭的不是前線總指揮弗蘭克斯將軍,而是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他是鷹派的頭面人物。美國鷹派在國會、商界、新聞界都有很多支持者,擁有一個龐大的支持網,特別是美國的軍火商們更是鷹派的鐵桿兒後台。

2、在美國,五角大樓是一個“鷹巢”,拉姆斯菲爾德是這個“鷹巢”內的一隻“老鷹”。一是他年紀比較老,1932年出生。二是他資歷比較老,先後兩次出任國防部長,在五角大樓內無人能比。三是他很早就是搞政治、搞冷戰的老手,其鷹派立場絕非始自今日。在當今美國政壇,副總統切尼、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和前國防部副部長沃爾福威茨號稱鷹派“三駕馬車”。這3隻“猛鷹”盤鏇在小布希山頭上空,左右著當今美國的防務政策和軍事戰略。

理論觀點

鷹派 鷹派

1、“美國帝國”與“單邊主義”,冷戰結束以來,世界上有一個奇怪現象:上個世紀在全球風行了幾十年的“打倒美帝國主義”這句口號已銷聲匿跡,相反,美國人自己卻把“美國帝國”這個字眼掛到了嘴邊。基辛格認為:“21世紀的國際體系將至少包括5個主要的強大力量——美國歐洲中國日本俄國,也許還有印度。”但賴斯卻說,“多極世界”是世界發生分裂的惡魔。它在20世紀導致了兩次世界大戰,導致了美蘇50年冷戰,因此今天在這個世界上再提“多極世界”並不是什麼好事情。今天這個世界不應該再分為眾多的“極”,在全球政治中只有一個“極”,美國才是“自由、和平與正義之極”。美國有權對那些“令人民痛苦的國家”動武。

2、“絕對優勢”與“絕對安全”,鷹派有一個堅定不移的主張:美國必須謀求並保持軍事上的“絕對優勢”,以確保美國的“絕對安全”。拉姆斯菲爾德是竭力推行這一政策主張的主將。早在柯林頓時代,拉姆斯菲爾德領導的一個專家小組就形成了一個《拉姆斯菲爾德報告》。報告最後得出結論,美國應該加緊部署“國家彈道飛彈防禦系統(NMD)”。小布希入主白宮後,部署“國家彈道飛彈防禦系統”成為他首先考慮的問題之一。冷戰以後,美國進行的戰爭都是“老鷹抓小雞”式的非對稱戰爭。過去在兩相對峙的情況下,美國即使對一個弱小對手開戰,也總會有一些“後顧之憂”,現在沒有了,放心地打好了。只要美國決意向誰開戰,它打勝是沒有什麼懸念的。所以,它是越打越過癮,越打越想打。

3、“先發制人”與“預防性打擊”,“9•11”事件之後,美國落下了“9.11”恐懼症。在這種“被圍”心理驅使下,鷹派認為“進攻是最好的防禦”,竭力主張對“潛在的”敵對國家採取“先發制人”的“預防性打擊”,“不讓恐怖主義威脅到我們的人民和我們的國家”。在上述鷹派理論的支配下,美國的新世紀軍事戰略充滿了一意孤行的色彩,對別國採取軍事行動的主觀隨意性陡增。伊拉克戰爭,美國開戰的主要理由是一口咬定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並說這是對美國的最大威脅。但戰前聯合國核查人員到伊拉克反覆核查一直沒有查到什麼證據,戰後美國派出大批核查人員進去嚴查還是查不到證據。“情報門”事件充分暴露了美國鷹派的霸道作風。在鷹派心目中,伊拉克戰爭已經打勝了,薩達姆政權已被搞掉了,這才是最重要的。

4、“震懾”與“斬首”,而且“震懾”不是一般性地打,而是重拳出擊,直搗要害,給敵人以毀滅性的一擊,力爭一舉將敵打昏、打蒙。霍納將軍回憶道,在海灣戰爭中,他指揮的美國空軍一舉打掉了指揮伊軍飛行員的地面導航雷達,伊拉克飛行員立刻成了沒頭蒼蠅亂作一團,迅速失去了作戰能力。“斬首”理論是與“震懾”理論緊密相連的。“斬首”行動是最有效的“震懾”手段。所謂“斬首’,是斬交戰國國家元首之“首”。對於上一次海灣戰爭的結局,鷹派很不滿意。他們認為海灣戰爭“沒有完成任務”,因為“伊拉克獨裁者還在台上”,“伊拉克問題沒有徹底解決”,這是海灣戰爭留下的“極大遺憾”。伊拉克戰爭,鷹派從戰前謀劃到每一步具體作戰行動,都把炸死薩達姆、推翻薩達姆政權作為首要目標。

 

中國威脅

鷹派 鷹派

1、為了展示自己的當政色彩,凸顯自己的存在感,前原開始在日本的安保、外交等領域發表了不少強硬的觀點。2005年12月,前原作為民主黨黨首訪問美國時,在華盛頓發表的講演中,公開提倡修改日本憲法,允許自衛隊派兵海外。並公開叫囂“中國威脅論”,稱中國的威脅已經變成現實,“面對中國的軍事威脅,日本有必要採取毅然的態度予以對處”。前原的言論引起美國輿論的譁然,被稱為“日本最鷹派的政治家”。

2、尤其是在北京訪問期間,於外交學院講演時公開聲稱“中國威脅論”,引起了外界的強烈不滿,也被日本輿論批評為“年少氣盛,不知禮儀”。原定與中國領導人的會見也臨時被取消。但是,當時執政的自民黨對於前原的觀點持歡迎態度,小泉純一郎首相更是把前原看作是自己的“政治盟友”。

3、前原是前不久日本海上保全廳在釣魚島附近海域逮捕中國船長的直接責任者。在日本政府中,海上保全廳是他分管的工作,他為此還從東京鏇風般地訪問了位於沖繩縣石垣島,看望了圍捕中國漁船的海上保全官們。而在就任外務大臣的記者會見中,他公開指出,如果中國有挖掘春曉油氣田的跡象的話,日本不會等閒視之。

最高理想

美國鷹派如此咄咄逼人,他們的最高理想是什麼?那就是按美國的意志“塑造世界”。美國鷹派認為,美國作為“21世紀最強大的民主國家”,它“肩負的義務”就是要“將政治和經濟自由化像救世主降臨般地推廣開來”。

美國鷹派想用美國模子“塑造世界”,但是西方哲學和東方哲學都告訴我們,世界上所有一廂情願的事情只有在想像中才是“美好”的,一旦進入實踐領域,事情從來不會那么簡單。美國此次打伊拉克戰爭,戰略目標是要“重塑中東版圖”,這件事也不會像美國想像的那么簡單。

有的評論說,美國在伊拉克是“迅速取得勝利,慢慢遭受折磨”。

從伊拉克傳出的信息表明,久久不能從伊拉克脫身的美軍官兵們並不喜歡咄咄逼人的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甚至有些憤恨他。有一位士兵對採訪他的記者說:“如果他現在在這裡,我會要求他立刻下台。”

中國式鷹派

以中國鷹派自居的戴旭、羅援等人,對美國問題表現強硬,對朝鮮扣押我國漁船等事件則閉口不談,稱他們為選擇性鷹派或者叫中國式鷹派。

相關新聞

2013年6月20日,在美聯儲議息會議後,伯南克一句“如果經濟走勢達到美聯儲的目標,美聯儲可能會在今年開始放緩史無前例的債券購買步伐”激起千層浪,全球市場出現了暴跌,美股更是大幅收低,三大股指跌幅均超2%,推升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達到了22個月以來的新高,黃金價格則跌至2010年以來的最低價位。

2013年7月11日,伯南克在發表演講時稱,因通脹率處於低位且失業率為7.6%,美聯儲有必要繼續維持寬鬆貨幣政策。話音剛落,股票期貨應聲上漲,而美國國債收益率也出現下跌。在伯南克講話結束後的三個小時內,黃金價格急速攀升3.02%,當周漲幅約5%,為2011年10月以來最大周漲幅。

“縮減QE”還是“繼續寬鬆”?伯老的言論似乎令投資者難以確切掌握美聯儲未來的動向。

對於上周伯南克偏鴿派言論,伯南克告訴市場,儘管美聯儲可能放緩每月850億美元的購債項目,但聯儲官員們沒有拋棄對寬鬆貨幣政策的承諾。他預計,美聯儲在失業率跌至6.5%後的一段時間內不會加息。伯南克列出了維持寬鬆政策的幾大理由:高失業率,低通脹,以及"相當有限的"財政政策。

而追溯至上個月的美聯儲議息會議。美聯儲就曾明確表示對未來經濟回暖的擔憂:“近幾個月就業增長已經放緩,失業率仍居高不下,家庭支出增速較今年稍早有所放緩。儘管樓市有一些改善跡象,但仍承壓。”雖然如此,主流輿論在解讀美聯儲公告和伯南克講話時,把伯南克關於退出QE的前提條件看淡甚至忽略,對於美國經濟的發展前景盲目樂觀,甚至據此對貨幣緊縮政策提前做出了明確預期。

其實,仔細研究就可發現,伯南克很多觀點的前提條件被市場忽略。回顧當時伯南克的言論,市場核心的一種解讀就是:只要有經濟數據配合,美聯儲就會開始逐步的縮減QE。

本周三和周四(2013年7月17日和2013年7月18日)伯老將分別在眾議院和參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就貨幣政策發表證詞陳述,希望通過此次證詞,我們能夠更為細緻的剖析伯老和其團隊背後的真正意圖。一切懸念有待伯老講話給出答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