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甲艦時代的先驅
在19世紀50年代,促使艦船技術向鐵甲艦時代邁進的三大要素:鋼鐵裝甲·蒸汽機和現代火炮均已出現,並在實戰中得到初步運用。
在1854年至1856年的克里米亞戰爭中,向來熱衷於開發新技術的法國海軍率先建造了三艘鐵甲淺水炮艦,在木製船體外覆蓋鑄鐵裝甲板,在1855年10月17日炮擊俄軍金伯恩角炮台的戰鬥中,三艘鐵甲炮艦衝進俄軍岸炮攻擊範圍之內進行抵近射擊,摧毀了大量俄軍工事,並在裝甲的保護下毫髮無傷。根據戰爭經驗,法國海軍在1858年開工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鐵甲艦“光榮”號(Gloire)。而英國海軍則奮起直追,在1861年完成了更為強大的鐵甲艦“勇士”號(HMS Warrior),不過這些鐵甲艦的先驅們都還保留了風帆戰艦的基本特徵,只是在木製船殼上包裹鐵甲,雖然安裝了蒸汽機,但也保留了風帆。相比之下,在大西洋彼岸出現在美國內戰戰場上的鐵甲艦從技術上來說更接近其後半個世紀內稱雄海洋的蒸汽裝甲戰艦,或者說是真正意義上的鐵甲艦,儘管當時它們並不具備在遠洋作戰的能力。
基本類型和設計
在美國內戰中改裝·建造的鐵甲艦主要包括兩種類型,一種是以北方聯邦海軍“莫尼特”號為代表的淺水炮艦,其特徵是乾舷極低,吃水淺,配有封閉式旋轉炮塔;另一種是以南方邦聯海軍“維吉尼亞”號為藍本不斷發展改進的舷側炮戰艦,通常配有梯形截面·鋪設裝甲的上層建築,與風帆戰艦一樣以舷側火炮為主要武器。結構複雜的旋轉跑塔對於製造能力薄弱的南方邦聯來說實在是一個難以接受的挑戰,因此很自然地選擇了相對簡單·易於改裝和建造的舷側炮戰艦類型作為鐵甲艦的基本樣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