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本書是《美國外交——從孤立主義到全球主義》一書的修訂本。《美國外交》於1990年出版以來,世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冷戰解體了,世界進入後冷戰時代,美國開始謀求後冷戰的外交理念與政策。修訂本的主要工作是在第四編中補寫“冷戰的解體”這一節,並增加第五編——後冷戰美國外交。這一編一直寫到2004年11月美國總統選舉。此外,根據讀者要求,對書中所引資料加上出處或注釋。
在美國走向全球舞台後,美國與世界各國發生過許多利益匯合與衝突。美國為世界作出過巨大的貢獻,但它的霸權主義也給許多國家造成災難與損失。當今的反恐是人類的共同事業,是美國與世界各國又一次的利益匯合。但由於小布希政府實行單邊反恐,使其與世界各國的利益匯合縮小了,衝突反而增大了。美國要改變的不是反恐這個目標,而是反恐的方法。正如美國外交要改變的不是目標——一個和平的、民主的、開放的世界,而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方法。不論反恐還是建立世界新秩序,美國都不能君臨各國之上,以美國國家利益代替或等同於全人類利益。國際新秩序應該由世界各國,特別是世界大國共同努力與合作去締造。
編輯推薦
“是我國學者撰寫的第一本論述自18世紀70年代迄今的美國外交簡史的專著。”“值得特別說明和讚賞的是,作者將中美關係有機地放在美國外交的整體中加以考察。這鮮明地體現了該書的中國特色。”“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有益的嘗試,即從美國外交看中美關係,從中美關係看美國外交,對於中國學者而言,是極必要的,應當引起學界同仁的足夠重視。”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1992年第2期
“有論者指出,20—30年代,美國外交的基本特徵是實行獨立的世界主義與非軍事干涉,即重新把自己隔絕於戰爭之外,維持在國際事務中獨立作出決定的自由,使用非軍事手段——條約、會議、裁軍、經濟與財政協定來保持和平和均勢。‘不承認主義’就是這一方針的典型體現。”
——資中筠、陶文釗主編《架起理解的新橋樑——中美關係史研究回顧與展望》
《美國外交》一書……內容富有新意,敘述簡明扼要。作者對美國外交史上一系列重大問題,包括冷戰與美蘇關係提出了新觀點,將中美關係放在美國外交的整體中加以研究……”
——《美國外交》第1版(1990年)“出版前言”
《美國外交》一書,1994年獲江蘇省社會科學獎三等獎。被美國的檢索期刊《歷史文摘》收錄。
作者簡介
李慶余(1937-)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1959年南京大學歷史系畢業,留校任教。1981年至1983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訪問學者,從事美國史、美國外交史研究。主要著作:
◎《美國外交政策》(譯著,兩卷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年。
◎《美國外交》,南京大學出版社,1990年。
◎《第一次重分世界》,南京大學出版社,1990年。
◎《美國現代化道路》(主要作者),人民出版社,1994年。
◎《11個美國人與現代中國》(主編),安徽大學出版社,1997年。
◎《相信進步——羅斯福與新政》(合著),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
◎發表美國史、美國外交史論文四十篇。
目錄
第一編 革命與擴張(從獨立戰爭到1914年)
一、獨立、中立與貿易:革命外交
二、大陸領土擴張
三、不許歐洲干涉:內戰外交
四、美西戰爭與美國成為世界大國
五、美國霸權主義的興起
六、早期中美關係
第二編 謀求國際新秩序(1914—1945年)
一、從中立到參戰:一戰外交
二、美國式的集體安全體系
三、“新政”外交與歐洲集體安全的破產
四、美國對華政策與日美矛盾
五、“睦鄰”政策
六、從中立到結盟:二戰外交
第三編 冷戰與遏制(一)(1945—1969年)
一、冷戰的起源
二、遏制戰略在歐洲
三、遏制戰略在東亞
四、持續冷戰
五、越南戰爭:軍事遏制的破產
第四編 冷戰與遏制(二)(1969—1989年)
一、世界走向多極與美國外交新布局
二、從冷戰到緩和:美蘇限制戰略武器談判
三、重建中美友好
四、夥伴關係:美國與西歐、日本
五、美國與第三世界
六、冷戰的解體
第五編 後冷戰美國外交(1989—2004年)
一、挑戰與應戰
二、布希政府:重建“世界新秩序
三、柯林頓政府與“擴展”外交
四、小布希政府與“反恐”外交
參考書目
圖表
歐洲大國的四次競爭
歐洲集體安全體系的破滅
美國對華與對日出口對比
戰時主要會議(1941—1945年)
戰後美國結盟
馬歇爾計畫援助(1948年)
戰後美蘇首腦會晤
1973年已開發國家對進口能源的依賴(百分比)
美國一利比亞衝突
北約擴大
“9·11”前美國遭到的重大恐怖攻擊
地圖
1783年的美國
美國大陸領土擴張
美國印第安人的過去和現在
杜威進攻菲律賓
美國對加勒比海地區的軍事干涉
租借裝運(1941—1946年)
韓戰形勢變化圖
戰略村概況
越南戰爭與印度支那半島
以色列與被占領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