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洲村[10]

重陽節:民間尚有特製的點心,叫“九重果”,也稱“登高果”。 祭灶:農曆十二月廿四日為“祭灶”日。 小歲,又稱“小晦”。

概況 羅洲村位於福建省福州市閩侯縣南通鎮,福州市區正南方,毗鄰閩江下游最大支流大樟溪。舊稱“芹洲”、“瀛洲”。全村人口以江夏虎丘黃氏為主,素有“虎丘家聲遠,芹渚世澤長”之稱。全村耕地面積廣闊,以種植蔬菜為主,零星散落一些工藝品及作坊加工業。村內河網縱貫,自然資源豐富。目前在大福州“一城兩翼雙軸線”規劃中未來的發展潛力將逐漸凸顯。距離國家風景名勝區十八重溪10公里。隨著福建海峽農副產品批發市場搬遷至該鎮,對該村的蔬菜銷售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村內環境優美,綠化極高。通行閩東方言福州話。
特產 龍眼、荔枝、橄欖。幾乎每家每戶都種植有龍眼。這裡種植的龍眼遠近聞名。 另外當地的綠色蔬菜也受外地人的青睞,遠銷浙滬蘇等。
交通發展 上世紀在90年代,可謂難出家門,村民都只是通過輪渡從灣邊到福州市區,極不方便。近十來年的經濟發展,境內有了國道316及324橫穿,車流來往不息。距離福銀高速公路福州南入口也就約5公里。 在福州寶龍或西客站可坐往南通的城鄉中巴,到羅洲村口;也可在福州蒼霞那乘坐138路公車到羅洲村站。 交通可謂翻天覆地。目前新南港大橋正抓緊建設中。氣候特點

境內屬於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閩江沿岸的低海拔地區,具有南亞熱帶氣候特徵。唐朝韓渥詩道:“四序有花長見雨,一冬無雪卻聞雷”。境內地處福建東南部,帶有海洋性氣候,夏長無酷暑,冬短無嚴寒,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9.5℃。境內年降雨量1200~2100毫米。年平均降水量為1673.9毫米。全縣平均雨日150天,占全年日數的41.8%。年總輻射107.3千卡/CM2。最多109.7千卡/CM2,最少103.7千卡/CM2。年無霜期240~320天。 境內年平均氣溫14.8℃~19.5℃。一年中,以7~8月份為最熱,月平均氣溫在23.6℃~29.3℃;12月至翌年2月為最冷,月平均氣溫在6℃~10.5℃。年平均最高氣溫為23.6℃,年平均最低氣溫為16.4℃。

民俗風情

春節:俗稱“做年”,是民間最重視的傳統節日,時間為農曆正月初一至初三。除夕剛交午夜,家家戶戶焚香放炮燃煙花。初一日人人早起,身著新裝,晚輩向長輩拜年。
元宵:農曆正月十五日為民間傳統元宵節,舊稱“上元燈節。節俗從正月十一日到十八日為節日活動時期,組織舞龍、舞獅、踩高蹺、跑旱船、十番尺等活動。
拗九”:俗稱“拗九節”,早餐,家家煮糯米糖粥,加入花生、紅棗、桂圓肉等佐料,薦獻給祖先。出嫁女兒送糖粥回娘家孝敬父母。
清明:男女上祖墳清除雜草,壓紙錢,還帶上魚、肉、酒等祭品供祭祖先。 “做夏”:即於“立夏”之日。家家煎“夏餅”,炊“碗糕”,煮“鼎邊糊”。
端午節:家家插蒲艾,包粽子,飲雄黃酒,燃雄黃炮。孩子掛香袋。
七夕節:青年女子多在場、院中備瓜果相聚,看牛郎、織女鵲橋相會,聯絡感情。“七夕”還有分蠶豆為福州地區(含閩侯縣)特有的風俗。據傳清乾隆年間知府李拔推廣田埂豆,收成適在節前,農家遂把田埂豆爆熟,分贈親友嘗新,以促進鄰里和睦友好,即謂之“分豆結緣”。
半段:農民在夏收之後,趁農閒舉行祭田、祭祀儀式,酬謝管理土地的神祉和開闢田園的祖先,也含有慶祝豐收的意義。 宴請親朋好友光臨聯絡感情,並且還有隆重的傳統游神活動。 
中秋節:家家備月餅、蒸糕果、備家宴慶祝團圓。親友間則互相饋送月餅。
重陽節:民間尚有特製的點心,叫“九重果”,也稱“登高果”。一些鄉村在這一天備酒宴歡宴賓客,某些鄉鎮還有祭掃祖墓的習俗。許多地方都在這一天開展慰問老年人活動。
冬至:又稱冬節、冬節前夜,合家圍坐在一起,點紅燭,燃鞭炮,搓圓時。冬節日早餐煮圓時,拌以紅糖、芝麻、花生粉、豆沙食之,叫“食時”。
祭灶:農曆十二月廿四日為“祭灶”日。民間相傳玉皇大帝派灶神至人間監督每家每戶的行為善惡,每年農曆正月初四日到任,十二月廿四日任滿上天稟報,而玉皇就根據灶君的稟報情況,決定是降災還是降福。人們都希望灶君稟報時說好話,所以才在每年灶君回到天上這一天以水果、素菜、灶糖、灶餅等素食作供品,焚香鳴炮為灶君、灶媽餞行。
做年”:臘月二十日左右開始打掃房宇屋舍,謂之“掃堂”或“筅堂”。二十五日後開始蒸年糕、舂白果等,準備過年。
小歲,又稱“小晦”。時間在農曆小月十二月廿八日或大月十二月廿九日,即除夕前夜。家家備晚宴,慶“小歲”。 大歲,農曆十二月最後一晚,故又叫除夕,福州話稱“三十盲晡”。民間習俗,以雞、鴨、魚、肉、酒、年糕、水果等十道菜為供品供奉神明。除夕之夜,合家團聚,共進晚餐。宴罷,長者給未成年的晚輩“壓歲錢”,然後守歲。
送年,即已出嫁的女兒在祭灶後“做年”前,備雞、鴨、魚、肉、線面、糖果等厚禮孝敬父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