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歷簡介
1953年1月出生,湖南隆回人。高級農藝師,湖南省註冊科技諮詢師。中共黨員。
1978年畢業於湖南省邵陽地區農業技術學校
1998年畢業於湖南農業大學。現任湖南省隆回縣農業技術培訓部主任,兼任湖南省隆回縣農業專家組組長。
1988年因公致殘,身為一等殘廢,身殘志堅,克服了一般常人難以克服的困難,繼續努力工作,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和多項榮譽,對地方建設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2002年被評為湖南省邵陽市做出突出貢獻的專業技術人員
2003年被評為全國第三屆自強模範。
主要業績
多年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共完成部、省、市、縣四級農業科研項目29項,有22項獲得科研進步獎和農業豐收獎,其中農業部一等獎1項,省級等獎共6項,市級等獎共7項,縣級獎共8項。在駕駛工作難點,協調社會關係方面,能夠負責奮進,創造性開展工作,在實際工作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工作認真負責,能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
成長曆程
羅教弟出生時,正值解放後的第三個春天,他是聽著雲溪河嘩嘩的流水聲降生,踏著高州的羊腸小道長大的。他當過農民、教過書、當過兵,曾就讀於邵陽農校,畢業後分配在農業戰線,現供職於隆回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系中國農學會會員,湖南省茶葉學會會員,隆回縣農業專家服務組組長
1988年8月7日,他冒著酷暑,騎著腳踏車在金石橋和鴨田檢查茶葉生產,中午飯都沒吃,當太陽快下山時才往回趕,被迎面開來的一輛貨車撞翻,摔出幾丈遠,鮮紅的血從褲腳里涌了出來……“快,快去喊茶場的同志救我!”教弟從昏迷中甦醒過來。他緊緊地捂住破裂的大動脈血管。
茶場的領導和同志聞訊後火速趕到了出事地點,立即把教弟抬到了金石橋醫院,做了簡單的包紮後又送往縣人民醫院……
教弟的妻子匆匆趕來了,看到血淋淋躺在床上,泣不成聲。
在醫院,羅教弟整整呆了15個月,大大小小的手術做了8次,輸了4000多毫升的血,他那條腿已不像一條腿了。
1989年11月6日,羅教弟的腿切除了,裝上了假肢。在那段日子裡,他忍受著巨大的痛苦,欲哭無淚,蒙在被子裡抽泣。好長一段時間,精神差點垮了,他甚至想到了死。但他又想到:孩子大的才10歲,小的還不滿6歲,都年幼無知,母親已年過花甲,體弱多病,妹妹是智力殘疾,無人照顧,妻子也是間歇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他們不能沒有我呀,還有,那些科研項目、課題不能半途而廢呀!
羅教弟面對這些身殘志堅的強者,懦弱之心怦然亢奮起來:我應該向他們學習,自強不息,與命運抗爭,走出自己的人生之路,擷取自己的事業之果。
1992年11月5日,羅教弟出席了中國殘聯在隆回召開的調研座談會,他的心靈又受到了震撼,生命之舟又鼓起了遠航的風帆,他拄著拐杖,又在那塊神奇的土地上馳騁。
1995年考入了湖南農業大學,取得了大專學歷。他的科技素質和基礎理論水平不斷提高。
10多年來,他筆耕不輟,撰寫了《隆回縣名優茶製造講義》、《龍牙百合優質豐富栽培與加工技術》、《淺析加入對我國農業經濟的影響與對策》等論文共38篇,有多篇論文在省市、國家獲獎。
10多年來,他苦心探索,拄著拐杖,爬山越嶺,大力推廣農業科技,攻克了一個又一個科學難點,科技成果轉化為了生產力,有的在縣裡生根開花結果,有的在全國推廣套用,他多次被評為縣市的先進個人,被聘為“中國農村致富技術函授大學隆回鄉校輔導員”,五次受隆回縣人民政府嘉獎,一次榮立三等功。
然而,進入90年代中期時,茶葉生產開始走入低谷:品種單一老化;種植和加工技術滯後;效益低,生產每況愈下。
羅教弟作為一個農業科技工作者,心裡總不是滋味。這樣下去,全國紅碎茶生產基地縣就會名存實亡,如何對得起父老鄉親啊。一種拯救茶葉“危亡”的責任感、使命感油然而生,他暗暗下決心:要傾心於茶葉事業,要克服困難,為茶葉生產的東山再起,為科技興農的再度輝煌盡職盡責。
從搞好隆回縣茶樹資源普查入手,摸清底子,擇優發展!於是,他風裡來雨里去,披星戴月,翻山越嶺,忍飢受餓,走遍了全縣所有茶葉生產區,深入調查研究,蒐集、選育和引進優良品種。經過反覆比較、鑑定,最後選定適制紅茶、名優茶的茶樹新品種21個,親自創建了“隆回縣蚊子界茶樹良種繁育場”,拉開了茶樹良種繁育試驗和技術推廣的序幕。
在蚊子界那個人造小平原上,一些人正在掄鎬揮鋤,揮汗如雨,他們或墾荒,或栽茶樹,忘記了勞累,忘記了飢餓,他們在栽種希望、富裕。
他和場裡的同事同吃同住同勞動,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親手栽培了隆回第一片像模像樣的良種茶,繁育出400多萬株良種茶苗,使5000多畝荒山變成了綠茵茵的茶園……那場飛來的橫禍差點粉碎了他研製白馬毛尖名茶的美夢。
在醫院那些難熬的日子裡,他想得最多的還是名茶的研製。
領導、同事多次到醫院看望他,他次次要問問名茶研製的情況,他對名茶研製情有獨鍾啊,多么可貴的精神,多么崇高的境界。
1990年1月,一個吉祥的日子。羅教弟傷口癒合出院了,他望著這個車水馬龍的世界,望著那冉冉東升的太陽,把悲觀化作一道彩虹,拄著拐仗,立即又投入到了如火如荼的名茶研製工作中。
當他的同事朱長來講起羅教弟時,便肅然起敬,滔滔不絕:他的忘我精神,常人難以做到,在研製“白馬毛尖”名茶的日子裡,他幾乎每天守在溫度高達攝氏180度的手工防毒鍋邊,打個赤背,穿條短褲,背上搭條擦汗的毛巾,每炒一鍋茶要花上3個小時,日工作十幾個小時,一回到宿舍,他就腰酸腿痛,取下假肢,腿上有一節都是紅腫的,為消腫止痛,只好用熱毛巾做熱敷,一敷就是一兩個小時,第二天又出現在炒鍋邊或茶山上,講句良心話,沒有他那種毅力,沒有他那種精神,也許就沒有這個湖南名茶!是啊,羅教弟為了名茶的問世,真是嘔心瀝血,任截肢傷口痛疼如割,他沒離開加工房一步,緊把每一道製作關,以鍥而不捨的敬業精神,以務實求真的科學態度,和同事們一道,終於把“白馬毛尖”推向了湖南名茶的寶座
為鞏固這個研製成果,他身體力行,一如既往“扶上馬再送一程”,終使“白馬毛尖”名茶連續4年被評為省優名茶,為隆回縣帶來了滾滾財富,僅1991年,就為生產廠家黃金井茶廠新增效益30多萬元。
繼“白馬毛尖”開啟了隆回茶葉生產歷史的新航道,他又成功地研製出了“銀寨春芽”、“文廳貢茶”、“白銀毫峰”、“茅坳銀毫”等省級名茶,當新世紀的鐘聲剛剛敲響時,他又向新的目標衝刺,“銀寨春螺”名茶的研製又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羅教弟不但在茶葉生產研製推廣中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而且在水果、藥材、水稻、油菜、紅薯等10項科研項目中亦顯風流,有5項獲獎,特別是2001年他主持,參與完成了優質水稻推廣項目,實施推廣面積56萬餘畝,新增效益7000餘萬元……
一次次攀登,一次次觀察,一次次試驗,他找到了奈李樹“不育症”的特性,採取修剪、保花保果和進行病蟲害防治與加強肥水管理等綜合技術措施,終於解決了“三月李花一片白,七月摘果就沒得”的技術難題。1995年,南田村場總產奈李6000多公斤,一年產量相當於前4年產量總和的15倍。這下,使南田人樂不可支,逢人便夸:老羅真行,老羅是個財神菩薩。
科研研究
農技推廣引領產業調整 羅教弟從80年代以來,主持農技推廣示範基地18處,面積1.38萬畝,有力地帶動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1985年至1988年,他創辦司門前鎮蟻子界茶場,與場員用吃同住同勞動,率先建成該縣茶葉良種繁育基地,三年繁育良種茶苗400萬株。1995年至1997年,他在南嶽廟、三閣司等地主持水果示範栽培,通過修剪、保花保果、病蟲害防治、肥水管理等綜合配套技術的套用推廣,攻克奈李產量低的難題,實現最高單株產果102公斤。2000年至2002年,他駐荷田鄉黃皮村、石橋村搞中藥材生產示範,當年種植中藥材180畝,採收62畝,總收入65.2萬元。
農技推廣引領產業調整
科教興農富萬家 從1995年開始,羅教弟主動請纓擔任“中國農民致富技術函授大學隆回分校”兼職老師,10年來,在全縣32個貧困村,舉辦培訓班394期,幫助1.86萬人脫貧致富。他採取討論式、啟發式、示範式等教學方式,堅持“教師與選題領導、書本知識與視頻技術、集中授課與個別輔導、點上教學與面上指導、技術諮詢與配套服務、科技理論與實踐試驗”六結合的方法培訓,從解決實際問題入手,幫助農民掌握生產技術,依據貧困村的地理氣候等自然因素,指導制訂科學的脫貧發展規劃,有針對性開展技術扶貧。農民都說羅老師的課通俗易懂,實在實用。北山鄉觀音村是一個育苗大村,羅教弟上課一天,現場指導兩天,即為該村培育出一支40人的嫁接隊伍,實現當年育苗50多萬株,獲利22萬元。
科教興農富萬家
潛心科研結碩果 羅教弟主持參與實施農技推廣和科技項目29項,有22項獲得科技進步獎和農業豐收獎,累計新增產植為2.49億元。撰寫各種調查報告和技術資料280餘篇、論文42篇,其中《淺析加入WTO對我縣農業經濟的影響和對策》等獲邵陽市優秀論文獎;獨立編寫的《龍牙百合優質豐產栽培與加工技術》,填補了種植技術的空缺。1991年,他研製的“白馬毛尖”茶被評為湖南省名茶,填補了邵陽市無省級名茶的空白。2004年,他研製的“峰都翠螺”茶被認證為中國綠色食品。每年制茶季節,羅教弟都套戴一條假腿,堅守在高溫的手工殺青鍋旁,一天工作10至14小時,一乾就是10多天,這種堅強的意志和忘我的精神,得到大家的交口稱讚。
潛心科研結碩果
榮譽
多年來,羅教弟在農技推廣事業中,還先後寫出了38篇農技論文;主持農技推廣和科研項目16項,其中“湖南省茶樹規範化栽培技術推廣”項目獲農業部農業豐收一等獎。在農技推廣這個平凡的工作崗位上,羅教弟憑著殘腿走出了輝煌的人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