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況
羅家鎮(羅家集)為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區下轄鎮,位於南昌市境東部,集鎮距市中心僅10公里,轄區總面積為80.6平方公里,統計到2008年人口逾12萬。轄羅家街、謝埠街等2個居委會,白蘭、貨場、楓下、義坊、京川、佛塔、胡家、羅家、秦坊、棠溪、石橋、梧崗、崗下、竹山、慈母、胡坊、板溪、沈橋、黎明、觀田、殷王、濡溪、前湖、樓付、趙坊、壩橋等26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崗下村。解放東路、南昌—新聯公路穿境。昌景黃高鐵南昌東站落戶青山湖區羅家鎮,項目將於“十三五”期間啟動建設。建成後,南昌西站、南昌火車站、南昌東站構成三足鼎立態勢。
各區域郵編碼
[郵編]330012
[代碼]360111103:~001羅家居委會 ~002謝埠居委會 ~200崗下村 ~207白蘭村 ~208秦坊村 ~209棠溪村 ~210慈母村 ~211胡坊村 ~212楓下村 ~213板溪村 ~216觀田村 ~217殷王村 ~218竹山村 ~219貨場村 ~220濡溪村 ~221前湖村 ~222樓付村 ~223趙坊村 ~224壩橋村 ~225羅家村 (還有8個行政村由南昌昌東工業區管理)
(南昌昌東工業區代碼360111501:~200梧崗村 ~201胡家村 ~202佛塔村 ~203京川村 ~204石橋村~205義坊村 ~206沈橋村 ~207黎明村 ~400一區 ~401二區)
地理位置
羅家鎮素有南昌“東大門”之稱,是久負盛名的小商品和農副產品集散地、歷史悠久的知名集市。羅家集街道則是羅家鎮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歷史沿革
1949年為南昌縣二區羅家鄉,1958年為超美公社,1961年置羅家鎮,1968年改為羅家公社,1972年分設羅家鎮和羅家鄉。1980年5月,南昌縣的羅家鎮劃歸郊區管轄。1986年2月,將南昌縣的羅家鄉劃歸郊區與羅家鎮合併。1995年建設部批准為“全國小城鎮建設試點鎮”和全省“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1997年,面積80.6平方千米,人口12萬,轄羅家街、謝埠街2個居委會及梧崗、胡家、佛塔、京川、石橋、義坊、崗下、秦坊、棠溪、慈母、胡坊、楓下、板溪、沈橋、黎明、聯勝、月坊、觀田、殷王、竹山、貨場、濡溪、前湖、樓付、趙坊、壩橋、羅家、白蘭28個行政村。鎮政府駐羅集街,距市區中心12千米。2001年12月,將月坊村、聯勝村劃歸京東鎮管轄。
經濟社會建設
截止到2008年初,羅家鎮區內有南鋼、氨廠、七四六廠等省市屬大中型企業13家,擁有鎮村企業千餘家,針織、建材、糧食加工等個私經濟實體星羅棋布,民營經濟非常發達;以聖豐、金綠園山莊等特色農產業逐步發展壯大;到2005年末農業人口5.3萬人,耕地面積27320畝,完成農業產值5200萬元;工業產值146701萬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523萬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00129萬元;實際利用外資630萬美元;利用內資13111萬元,出口創匯104萬美元;實現財政總收入3517萬元;實現地方財政收入111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4068元。
此外,全鎮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以道路建設為重點,鎮區內先後建成昌東大道、昌南大道、京東大道南峽公路以及護城河工程,啟動解放東路延伸段的綜合改造,到2008年初,已建成日供水1.5萬噸自來水加壓供水系統,實現城區自來水管網對接,基本完成農電網改造。堅持科教興鎮,科技培訓,注重教育投入,先後完成了慈母、楓下、志強、胡坊等國小新建改造,到2007年末,全鎮共有國小12所,中學1所,可容納5538名學生,義務制教育基本普及;醫療衛生事業發展迅速,除鎮主衛生院外,幾乎村村都有取得合法手續的診所等衛生醫療機構,方便了廣大民眾就診;計畫生育、體育、就業、社會保障、民政優撫、國防、村級管理工作穩步推進;社會治安環境日益好轉,全鎮刑事、治安案件發案逐年下降,人民安居樂業,呈現發展、穩定、祥和的發展態勢。
改革開放以來,素有“南昌東大門”之稱的羅家鎮 ,不坐失發展良機,力爭後來者居上,始終堅持兩個文明一起抓,城東百年古鎮再現勃勃生機。駐鎮中央省市單位13家,為全國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羅家鎮占據毗鄰省會城市的綜合優勢,與城市共享供水、供電、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就近依託城市的科技、管理人才、市場、信息與資金等資源,地理位置相當優越。進入21世紀以來,在江西逐漸於中部地區崛起,南昌要建設為現代文明花園城市的大環境下,羅家鎮也被列入到南昌市整體規劃的板塊之中,面臨著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2001年後,伴隨著南昌昌東工業區的啟動和一系列基礎設施項目的建設,羅家鎮日益成為各類企業發展的沃土和投資的熱點。兩個文明建設積累的豐碩成果為加快該鎮區域經濟的跨越式發展提供了廣袤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