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
簡介羅北平,男,1962年8月出生,湖南湘鄉人。教授。1985年7月畢業於湘潭大學化學工程專業,獲工學學士學位,2001年湖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化工專業工程碩士研究生班畢業,2006年獲中南大學冶金物理化學專業博士學位。
成就現擔任化學化工學院化學化工及相關專業的教學和科研工作,現主要從事材料及套用電化學方向的研究。近幾年分別在《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Rare Metals》、《功能材料》、《化學工程》、《中國稀土學報》等期刊發表論文三十多篇,其中被SCI收錄1篇,EI收錄7篇。目前主持一項省教育廳資助課題《《電沉積製備新型軟磁功能材料―鐵鎳多元合金箔的研究》,參與多項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省教育廳科學研究重點項目的研究工作。
優秀教師
簡歷羅北平(1938~1985),四川江安縣永樂鄉人。1952年秋考入重慶市第一中學讀高中,任學生會副主席。1955年秋,考入西南師範學院物理系就讀。先後任學院學生會學習部長、宣傳部長。畢業後,於1959年秋分配到通江中學任高中物理課。文革中,羅北平被調到沙溪區鹽井國小、永安“五・七”中學任教。1978年秋調回通中工作,1980任教導主任,1984年任副校長,主管教學工作。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通江縣第一屆委員會委員,第二屆常委。縣教育學會副理事長,達縣地區物理學會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
事跡通江縣地處山區,教育落後,羅北平是第一個受過高等教育而分配到通中的專職物理教師。據當時在通中讀書的學生回憶:“這以前上物理課,老師照書本念,灌得學生打瞌睡。羅老師到學校後,講課深入淺出,用生動的語言講清概念、定理、定律和基本知識,有時以日常生活、簡單勞動中的事例打比方,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課堂活躍,學生學得懂,記得牢。”此後,逐步改變了重文輕理的風氣。“文化大革命中”羅北平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被下放到區鄉任教。1973年調永安中學,已患肝炎,身體清瘦,教學上仍堅持“四認真”的原則,從不缺課。1980年羅北平被提升為通江中學教導主任,他抓了兩件事:一是建立學生檔案,加深學籍管理。新生建立檔案,舊生設立卡片,轉進轉出的學生,均按批准手續辦理,結束了學籍管理的混亂局面。二是建立正常教學秩序,加強教管理。羅根據《教學大綱》的規定和學校實際,對各學科分別提出了不同要求,又制定了教學考核細則》和一系列規章制度來推動、督促《教學大綱》的貫徹,正常的教育秩序很快建立起來。
1984年秋羅北平的肝病已轉化為癌症,到1985年春,手腳、大腿和腰均先後呈現紅蜘蛛網狀斑痕,經縣醫院珍斷為“肝癌晚期症狀”。此時,如能休息治療,或許能轉危為安。可是,進入校級領導班子後,工作擔子更重了,他既要考慮全校教學工作的安排部署,又要處理日常事務、了解學生思想動向,還擔任高三一個班的物理教學工作,每天晚上都是凌晨1時左右才睡覺。羅北平已知道自己在人世的時間不多了,同事們勸他休息治病,他則說:“我要利用有限的時間,多乾點實事,不然我算是白讀了大學。”他於4月中旬開始準備《如何防止過失性失分”的報告,原定5月份給學生講,怕遲了影響學生受益,就提前於4月26講。這時,羅已集肝病、膽結石、胃病於一身。這天下午天氣並不熱,上台了半小時,就汗流浹背,臉上灰色,右手按著肋部,牙齒咬得剝剝響。主持會議的同志勸他休息,改期再講,他說:“學生時間緊,一次講完免得再搭攤子。”就這樣強忍著劇痛作完報告,雙手按著肋部,彎腰往家走,到廁所旁打了幾個趔趄,同事急去扶住,才勉強回到寢室。隨著病痛的加重,他不得不到西南醫院檢查,肝癌得到確診,醫生要他立即入院治療。但他惦記工作,很快回到了學校,繼續堅持戰鬥。高考後,又對全級考生的試卷進行分析,指導學生填報好志願書,預計可上錄取線90人。做妥了考生的一切工作後,才去成都治病,可是已經晚了。8月18日開刀,除切除癌塊外,還取出如櫻桃大的膽結石三顆,手術後病情逐日惡化。8月28日學校第二次趕到醫院護理,見面後羅首先問高考上線多少人?當得知“92人”上線後,羅興奮地說“完成任務了!”並低沉而深情地向床邊的校方領導說:“我不行了,請轉告同志們,要注意健康,身體好才能多為山區培養人才。”9月1日,病情危急,處於昏迷狀態,下午4時醒來似有話要說,想說不能說,想寫手不能動,雙眼呆呆地望著。1985年9月2日,羅北平逝世於成都陸軍總醫院,終年48歲。在9月10日(第一個教師節)的追悼會上,中共通江縣委追認他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