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本書精選30箇中外經典繪本作為載體,嘗試對學齡前兒童進行一生受用的“生命教育”。對於孩子們來說,繪本就像一座可以行走的花園,伴隨著他們歡樂的童年。通過本書的親子共讀,可望讓孩子們在淺顯易懂、童趣盎然的繪本故事中領悟深奧的人生哲理,學會珍惜生命、欣賞自己、關愛他人,與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和諧相處,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人。
作為學習的延伸,本書配有針對繪本故事所編寫的《親子學習遊戲手冊》和有助於情感激勵的主題曲CD糟。
編輯推薦
自從關切小孩生活經驗、能力和需求的“當下故事”(now and here story)在1930年代現身後,發展至今,越來越多創作者毫不隱諱地將小孩真實生活世界坦露於書頁間。除了這是真正貼近小孩、令他們感興趣的閱讀主題外,也印證美國童書作家伊芙.邦婷的一句話:“小孩必須學習認識生命中的困境和抉擇。”畢竟,真實人生里沒有王子和公主,結局也不盡然是“幸福快樂的日子”。
如同攤開這本書花團錦簇的封面後所見到的景象,作者呈現的生命花園雖然不美麗,卻很真實:可怕的戰爭和饑荒、權力欲望和貧富不均、遭到破壞的海洋與大地,以及傷痛的淚水。作者刻意讓小孩清楚看見生命不美好的一面,同時透過書中那個尚未臨世的小男孩懇切的心聲,用一句句“應該…”,提醒小孩回想這世界原本應有的樣貌,然後思考自己該如何面對、怎么決定和行動。因為力道十足的“應該”兩字頻頻現身,突顯現實世界的醜陋與小孩想像的美好, 因此,繪圖者也用巧妙的圖像布局強化這樣的反差效果。隨情境更迭的紛亂色彩表現真實世界的種種不堪和缺憾,對應留白和線條簡約的小孩想像。雖然畫面上的小孩總顯得單薄微弱,這股純真的力量卻漸漸凝聚擴散,然後懷抱信心勇敢誕生。於是畫面在最後整個翻轉,小孩為了無生息的灰澀世界帶來亮麗色彩,也像窗台上抽芽吐蕊的小花苗, 注入新生的希望。
這本書同時能為那些憂心大環境不適合小孩生存的大人增添信心。儘管世界並不全然美好,生命依然有她生存的方式和能力,況且,新生命總會帶來新的可能和改變。只是,作者似乎也在提醒每個大人,當小孩懷抱信心和希望誕生時,我們該給他一個什麼樣的世界?
全書頗富哲學意味,或許就如作者所說的:“這些生活中的好與壞,都是生命中的一部份。我只是提出對生命的熱情,還有積極的生活態度。”所以,這世界是有許多不好的地方,孩子還是決定出生,只因為他也擁有跟作者一樣,對生命的熱情,及積極的生活態度吧。
本書的插圖表現,可以看到色彩很濃重很鮮艷,媒材上除了油畫技巧外,還運用到拼貼、素描。醜陋的現實是以油畫來表現,孩子想改造的美好世界則是素描及淡柔的彩繪,還有部份的留白。
作者簡介
劉乃華,華東師範大學學前教育博士。先後獲得台灣嘉義大學幼兒教育系學士、台灣南華大學教育哲學碩士等學位。曾任台灣公立幼稚園教師、園長ck灣私立幼稚園創園園長,台灣教育系講師;台灣幼教學會師資培訓專任師資培訓專任講師,台灣幼兒教材出版社幼兒教材主編劃及審訂;台灣幼稚園評鑑委員。
研發《幼稚園中英文主題統整課程》、《幼稚園經典教育課程》和《幼稚園生命教育課程》等課程。擔任台灣教育雜誌幼兒親子專業欄作家,發表《21世紀精緻幼兒教育》、《儒家人格教育在當今教育中的意義》、《親近自然的魅力-幼兒的遊戲童年》等數十篇教專文。發展《美麗的心靈工程-淺談幼兒生命教育》、《兒童哲學和倫理教育》等多篇論文。
目錄
美麗的心靈工程(序)
欣賞自己(第一向度·人與自己)
我不想長大
星月
愛花的牛
我為什麼快樂
相親相愛(第二向度·人與別人)
愛心樹
用愛心說實話
莉莉的紫色小皮包
生存與關懷(第三向度·人與環境)
聽那鯨魚在歌唱
挖土機年年作響
賞鳥人
街道是大家的
媽媽爸爸不住一起了
活了100萬次的貓
花婆婆
精彩過一生(第四向度·人與生命)
爺爺有沒有穿西裝
再見,愛瑪奶奶
我永遠愛你
尋找遠岸
花城
怎樣使用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