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金竹蓀

織金竹蓀

織金竹蓀是一種食用菌類,隸屬於腹菌綱、鬼筆目、鬼筆科、竹蓀屬,又名竹笙、竹菌、竹參、網紗菇、竹籤、面紗菌、網紗菌、竹姑娘等,因產於貴州織金縣而得名。織金竹蓀是世界上最珍貴的食用菌之一,其裙較短小且肉實,柄厚,肉質細膩,顏色呈乳白色,含有優質的植物蛋白和維生素等營養源,早在古代即為南方官吏對歷代皇帝的貢品。

基本信息

傳世盛名

織金竹蓀織金竹蓀
1973年,周恩來總理宴請美國特使基辛格時,席上有“竹蓀芙蓉湯”而為美國記者報導,織金竹蓀的名氣便不脛而走,很快傳遍世界,達到每公斤值4000港元以上,被譽為“真菌皇后”、“真菌之花”、“山珍之王”。

形態特徵

織金竹蓀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種隱花菌類,形狀略似網狀乾白蛇皮,它有深綠色的菌帽,雪白色的圓柱狀的菌柄,粉紅色的蛋形菌托,在菌柄頂端有一圍細緻潔白的網狀裙從菌蓋向下鋪開,整個菌體顯得十分俊美、色彩鮮艷稀有珍貴。其身形俊美動人,鮮品形態猶如一個穿紗裙的姑娘,堪稱“雪裙仙子”、“山珍之花”、“真菌之花”、“菌中皇后”。

織金竹蓀營養成分表

營養成分

重量Mg/100g

營養成分

重量Mg/100g

維生素B1

0.09

谷氨酸

1.13

維生素B2

1.14

甘氨酸

1.46

2435

丙氨酸

0.76

180.7

纈氨酸

0.70

21.05

蛋氨酸

0.16

5.17

異亮氨酸

0.42

2.67

亮氨酸

0.66

8.47

酪氨酸

0.25

79.28

苯丙氨酸

1.68

461.6

Y-氨基丁酸

0.04

天門冬氨酸

0.86

組氨酸

0.19

蘇氨酸

0.50

賴氨酸

0.41

絲氨酸

0.50

色氨酸

0.25

烹飪方式

織金竹蓀織金竹蓀
竹蓀作為菜餚,具有一種獨特的無可比擬的清鮮風味。其質地脆嫩疏鬆,能夠飽吸鮮湯葉,使味道愈見鮮美而爽口。竹蓀適宜於燒、炒、燜、扒、釀、燴、涮等多種烹飪方法,宜葷宜素,總能保持鬆脆鮮美特色。還可以單用,如“清湯竹蓀”、“紅燜竹蓀”,又可搭配葷料,如閩菜“竹蓀響螺湯”、粵菜“竹蓀扒鳳燕”、黔菜“蓀心肉餡湯”、桂菜“玻璃雞片竹蓀”等等;還可與素菜搭配,如“芥藍穿竹蓀”、“龍井竹蓀湯”、“口磨竹蓀湯”。廣東的“鼎湖上菜”必須有竹蓀,而“竹蓀銀耳”是貴州名菜,“竹蓀汽鍋雞”在雲南視為大補之品。

功效作用

1.竹蓀含有豐富的多種胺基酸、維生素、無機鹽等,具有滋補強壯、益氣補腦、寧神健體的功效;
2.竹蓀的有效成分可補充人體必需的營養物質,提高機體的免疫抗病能力;
3.竹蓀能夠保護肝臟,減少腹壁脂肪的積存,有俗稱“刮油”的作用,從而產生降血壓、降血脂和減肥的效果。

適合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肥胖、腦力工作者、失眠、高血壓、高血脂、高膽固醇患者、免疫力低下、腫瘤患者可以常食;
2.竹蓀性涼,脾胃虛寒之人不要吃得太多。

栽培種植

菌種製作

竹蓀母種專用培養基配方:竹蓀栽培種煮出液1000mL,葡萄糖20g,瓊脂20g,磷酸二氫鉀2g,硫酸鎂0.5g,碳酸鈣3g,pH值調節為5.0~5.5。
竹蓀原種麥粒培養基配方:以小麥粒質量為100%,碳酸鈣占麥粒質量的2.5%,葡萄糖占2.5%,含水量60%,每瓶乾樣質量150g。
竹蓀栽培種培養基配方:木屑(闊葉樹)53%,竹屑15%,糖1%,石膏1%,麩皮30%,KH2PO40.2%,MgSO40.05%,1%檸檬酸調pH為5.0,含水量65%,每瓶乾樣質量150g左右。

栽培方法

場地選擇

竹蓀栽培應選擇高海拔(500~800m)的肥地。土質要求肥沃酸性,砂質壤土。高海拔氣候涼爽,濕度大,能避免夏季高溫天氣對菌絲生長和子實體發生的不良影響。
培養料選擇與處理

培養料宜選擇經過半年左右自然發酵的竹類材料,如竹鞭、竹根、竹枝、腐竹等,經鹼化處理後使用效果更好。培養料宜粗不宜細,其間要有一定的空隙度,並使之處於飽和水汽狀態下。

栽培季節

竹蓀是一種中溫型菌類,菌絲生長的最適溫度為23℃。2~3月播種,6月出菇,出菇期間溫度為20~30℃,濕度80%~90%。而4月接種,出菇期正好遇到高溫炎熱的7月,易伴有大量爛菇、爛蕾而影響產量。5~6月播種,則要到秋季形成子實體,由於9月以後氣溫下降,天氣乾燥,不能滿足子實體開傘時對溫度濕度的要求,出菇時間將延期到翌年6月前後。
4上料播種上料前土壤要求濕潤,太乾可用清水噴灑,然後將事先準備好的培養料鋪上。每平方米2.5kg,待料稍乾噴灑酸性營養液,料的表面未乾時即行播種。每平方米需栽培種8~9瓶,將種瓶打破後取出菌種,整體夾在栽培料中間,另用1~2瓶栽培種,挖出後均勻撒於料的表面,隨後覆土3-4cm,以不見料和菌種為度,再加蓋1層竹葉、樹葉、稻草等覆蓋物,以保溫保濕,促進菌絲生長發育。
播種後管理

要經常保持土壤濕潤狀態,嚴防積水。夏季高溫乾燥時,注意降溫、防旱,早晚向空間噴水降溫,切忌將過多水分噴於菌床上。冬季氣溫下降時,要注意保溫防凍,在畦床上加厚竹葉層等。隨著菌絲生長菌蕾發育,菌蛋破口,子實體開傘,要不斷增加空氣的相對濕度,一般菌蕾期85%,破口期90%,子實體開傘期95%左右。此外還要注意預防病蟲害,尤其要注意預防蛞蝓的為害,可於夜間人工捕捉或利用菌蓋的特殊氣味,放置溝內集中誘殺。
採收與加工

當子實體完全成熟,菌裙完全張開,孢子液尚未流下時採收。採收方法:用小刀割斷菌索,切忌用手向上拉斷,以避免損壞尚未成熟的菌蕾和菌蛋,然後摘除菌蓋和菌托,曬乾或烘乾,裝在塑膠袋內,放入避光乾燥的地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