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縉雲文化研究》中的文章,每篇都是王達欽先生在故鄉實地探索、反覆研究的心血結晶,其中有不少文章已在國內有關報刊上發表過,許多已為縉雲人民所熟悉。全書選題之廣,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具有涵蓋性;取證之博,引證古籍達數百種,非追求者難以達到,具有權威性;所論之言,精闢深化,客觀謹慎而中肯,具有科學性。其中研究黃帝文化,他從“縉雲”這個地名人手,窮古今圖籍秘笈,廣徵博引,科學論定,受到國內史學界肯定,就縉雲文化研究方面來說,具有開創先河和奠基者的地位;它對於縉雲作為我國軒轅黃帝“北陵南祠”和“中國南方黃帝文化輻射中心”地位的確定,作出了可貴的歷史貢獻。他是一位長期在農村基層工作的普通幹部,利用早晚工作空隙,而始終堅持做到不甘寂寞,孜孜不倦地潛心研究所在地區的歷史文化,且能達到這種水準,實屬不易。在《縉雲文化研究》中的每一篇論文,字字行行都滲透著作者辛勤的汗水和畢生的心血,充分表現出他對家鄉、對國家、對人民民眾、對事業的一種真摯無私的愛。毋庸置疑,這是一部啟示當今、有益後世的著作。我為家鄉有這樣一位朋友而自豪,為縉雲有這樣的專著問世而高興。作者簡介
王達欽,男,1943年生,浙江省縉雲縣人,中國共產黨黨員。江西省共產主義勞動大學井岡山分校畢業,後在江西省新建縣昌邑(鐵河)墾殖場工作。先後擔任國小教師、中心國小校長等職。1977年10月調回浙江省縉雲縣工作,先後擔任公社文書、區委秘書、公社副書記、鄉長、區委委員、鎮黨委委員、仙都風景旅遊管理局副局長等職。1991年被浙江省委宣傳部授予“優秀宣傳工作者”的稱號;1993年被國務院宗教事務局授予“全國基層宗教工作先進個人”的稱號。現為中國先秦史學會會員、浙江省歷史學會會員,以及縉雲縣黃帝(仙都)文化研究會副秘書長。
在工作之餘,運用紮實的文學和文字功底,全面深入地開展縉雲的地方文化研究。已經和即將出版的專著有:《仙都風光》、《縉雲文化研究》、《縉雲古城》、 《縉雲縣軍事志》、《仙都詩選》、《仙都摩崖碑刻集》和《仙都古今山水遊記》等。
目錄目錄
建置沿革
縉雲縣歷代建置沿革表
縉雲建縣時間辨證
縉雲建縣時間釋疑
附:我國古籍記載縉雲建縣時間一覽表
女皇武則天封禪與縉雲建縣
經濟
番薯、玉米的種植與縉雲的人口
宋代處州名酒金盤露的傳說與釀造
地質
天然的火山地質博物館——仙都
黃帝文化
縉雲黃帝文化概論
我國古代黃帝馭龍飛升的文化現象
中國古代的自然崇拜和縉雲封禪
三天子鄣山考
東夷、兩昊和蚩尤
軒轅黃帝車駕駐蹕之地——黃碧
黃帝合宮的文化遺產和縉雲河陽民居
仙都文化
縉雲仙都文化發展史綱
唐明皇敕封仙都的綜合考證
縉雲越王山傳說及其研究
括蒼山山脈地理和文化考察
縉雲永康之交東歷山虞舜文化考察
鼎湖峰巡禮
仙鄉帝里——縉雲瓊閣
元日登黃龍山記
文物考古
縉雲出土石器的年代初探
試探李邕《縉雲三帖》
再探李邕《縉雲三帖》
仙都的摩崖石刻
吏隱山中的李陽冰摩崖石刻
仙都胡塔地的宋元古橋
縉雲的古井
宋縉雲胡份《欽止帖》的考定
人物考索
隋代縉雲山高道——徐則
法華尊者——縉雲智威禪師
附:天台宗六祖——法華尊者智威
唐初麗州刺史——閭丘胤
“縉雲飛聲”的唐縣令——李陽冰
關於李陽凍的讀音
唐代淨土宗五祖——縉雲少康
附:淨土宗五祖——縉雲少康
縉雲詹驥的傳說和考證
縉雲宋代名將詹度
附:宋愛國名將——縉雲詹度
文物考古
人物考索
杜光庭年譜(青少年時代)
呂祖謙後裔族祖譜在縉雲被發現
明代縉雲五重臣
宗教
縉雲仙都道教概述
縉雲仙都與道教南天師道
縉雲是我國佛教初傳之聖地
仙都洞天的開啟和敕封
浙江古代趙炳崇拜
教育
縉雲縣學興廢史略
名家仙蹤
倪翁尋蹤
謝靈運慧眼首識縉雲山
縉雲古代兩胡則
蘇東坡和縉雲詹適的朋黨情結
朱熹與縉雲仙都的獨峰書院
歷代狀元仙都行
元末朱元璋兵取處州和禮聘劉伯溫
徐霞客考察仙都蹤跡
一路詩賦桃花嶺
農民戰事
縉雲鋼叉舞與古代浙中農民鬥爭
縉雲宣和紀事
縉雲張山寨陳十四的史實和傳說
太平軍在縉雲的歷史考證
傳說懷古
縉雲龍津懷古
縉雲青田古鐘之謎
玉盒記
好溪玳瑁魚的傳說
縉雲鬼仙的傳說
軒轅天黿在縉雲的蹤跡和傳說
城鎮溯源
五雲鎮的聚邑和集市
縉雲壺鎮的傳說和設鎮
史事鉤沉
辛亥革命時期的黃龍會黨
五四運動與縉雲
趙舒義救周恩來
縉雲大地上的紅軍活動足跡
朦朧的回憶
古史叢考
鬼谷子其人其書
夏禹塗山地名辨識
釋姑蔑
漯水、屯氏河和魯北徒駭河的禹息故城
跋
圖書文摘
建置沿革
縉雲建縣時間釋疑
1996年12月23日
在紀念縉雲建縣1300周年的時候,有人曾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今年真的是縉雲建縣1300年嗎?”出現這個問題,是我國古籍對縉雲建縣時間記載不一致所造成的。為了對歷史負責,有必要對此作全面的考證和認定。
我國是一個偉大文明古國,有浩如煙海的文獻典籍,它們詳盡地記錄著各個時期全國各地的生動歷史,其中有關縉雲建縣的史料,就我目前所知,就有十九種。歸納起來,有六種說法:
一、唐武德四至八年(621-25)說。《舊唐書·地理志》曰:“婺州東陽郡……永康,吳分烏傷縣置。武德四年置麗州,又分置縉雲縣。八年廢麗州及縉雲縣。以永康來屬。”
二、唐中宗嗣聖元年(684)說。明李寅《重建縉雲縣廳記》曰:“縉雲……始唐中宗改置名縣。”同持此說的還有:成化《處州府志》,萬曆《縉雲縣誌》,清康熙十一、二十三年、乾隆三十二年三部《縉雲縣誌》,還有樊獻科、李鐿等。
三、武周萬歲登封元年(696)說。唐李吉甫《元和郡縣誌》曰:“縉雲縣、上、萬歲登封元年分麗水縣北界、婺州永康縣南界置,因山(縉雲)名縣。”持此說的還有五代的《舊唐書》,北宋的《太平寰宇記》,道光、光緒、民國續志和新近修成的四部《縉雲縣誌》。
四、武周聖曆元年(698)說。《新唐書·地理志》曰:“縉雲,上。聖曆元年析括蒼及婺州永康置。有縉雲山。”持此說還有元陳性定的《仙都志》。
五、唐代宗大曆中(766-779)說。明李棠的《樊通縉雲集序》中有:“大曆中始分麗水、永康二縣為縉雲。”
六、唐寶曆間(825-826)說。明樊公倫《訪溪圖志序》云:“縉云為邑,秦所未聞,唐寶曆間始折括之麗水及婺之永康餘地建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