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何墓

練何墓

《練氏家譜》記載:“練何公世居河南省河內縣懷慶府”,即今河南省沁陽市懷府,葬懷府西北邊20多公里外的”紫金壇”上(即今神農壇),二世及旁三世、四世,“葬三尖山”,此地有紫金壇、三尖山,與譜載符合。

練何墓

《練氏家譜》記載:“練何公世居河南省河內縣懷慶府”,即今河南省沁陽市懷府,葬懷府西北邊20多公里外的”紫金壇”上(即今神農壇),二世及旁三世、四世,“葬三尖山”,此地有紫金壇、三尖山,與譜載符合。
練何,字子俊,唐貞觀時,為總管府錄事參軍,從李勣伐高句麗、獻火攻策、焚南蘇羅城,上以“精練軍戎”封岐山侯,賜姓練。摘自《中國人名大辭典》(1525頁)[1]
練何,河內人,本東姓,貞觀中為總管府錄事參軍,從李勣伐高句麗,獻火攻策南蘇羅城遂破之,上以“精練軍戎”之故,賜姓練,封岐山侯。(摘自957印景文淵閣四庫全書子部二六三957一449頁欽定四庫全書萬姓統譜卷一百二)
練何,字子俊,原姓東,是舜友東不訾公九十六代嗣裔,本貫河南省懷慶府河內(今沁陽)縣,以河內為郡。公智勇超常,於唐貞觀時為總管府錄事參軍,貞觀十八年(公元644年)十一月庚子日(農曆11月30日),從李勣伐高句麗,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五月甲申日(農曆5月17日),獻火攻策南蘇羅城,有功回朝,於貞觀十九(645)年十月戊午日(農曆10月23日),在臨渝關的漢武台刻石記功會上,唐太宗以“精練軍戎”,賜姓練,封岐山侯,封三世恩榮世襲騎尉將軍。欽差大臣兵御尚書大總管帥李勣贊曰拜題:“舜友賢裔,岐山侯第,貞觀恩及,賜姓啟宇,詩書冠冕,詒謀濟美。”妣趙氏,封一品夫人,與夫合葬於河南省懷慶府河內縣紫金壇。生二子:練舜麒、練舜麟。

中華練氏宗親聯誼會

中華練氏宗親聯誼會一行四人,遠赴河南省沁陽市尋根謁祖。在懷慶府市志辦,得到熱情接待。我們查戶籍、查市志,未能發現有關練氏的古今信息。但在市志上,查到了紫金山、紫金壇、三尖山這些古地名,仍在延用的記載資料,說明我練氏譜載,何公世居河內縣(今沁陽市)這一歷史事實。我們專程到紫金山(已改名為神農山),尋找久而嚮往的紫金壇(已改名為神農壇),這是受姓始祖何公仙居的地方。我們在紫金山下,注足神農山園區門前,得知無電,索道仃開,走路遠,費時間,我們徘徊多時,仰望紫金山而嘆息,無奈返回沁陽市。這是2005年6月3日的事情了。
未上紫金壇,心有不甘情不願,壇上情況如何?壇顏怎樣?結不解,思不休!於是在2007年7月,約與紫金觀城宗親,又一次專程到沁陽。在市志辦,又一次翻閱市志,同時查閱懷慶府志20卷,仍未發現有關信息。唯登紫金壇是最終目的、要園的夢。3日,天布低雲,紫金山在雲霧之中。開始,入門路過神農祭壇,我們沿水泥路徙步上山,至伏羲殿,三皇(伏羲、女媧、神農)大塑像,座排正殿廳中,金光濯眼,這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我們沿著伏羲殿右邊的石階梯向上,到了索道起點處,坐上索道,在峭岩石山深谷中,徐徐上向,終於登上了紫金壇!“何公啊,你的裔孫到了你仙居的地方!”“何公啊,你究竟在哪裡?”在這僅有2000平方米的平台上,實際由二個凸丘,中間凹帶聯接,一凸丘有古廟,另一凸丘是新開發的神農壇,近似“()二()”形。凹帶邊上,有棵千年白松。我們在雲霧之中,無法遠視,在神農壇凸丘(坐西向東,前為凹帶)台階旁,臥放一大石,上刻“神農壇”三個大字,階梯直向丘頂,我認定何公墳址有可能就在這裡!我在此獻上一束山花,在此捧上一把泥土!,地貌變了,沒有什麼跡象可指認,但我堅信,始祖仙葬紫金壇,是毫無疑義的。現在一個心愿,讓祖先的英靈,與神農壇永存!壇名字更變了,延用了一千多年的“紫金壇”古名,在練氏中,千秋萬代會依然不會忘記,更會繼而永遠嚮往!

焦作晚報《練姓始祖東何》

練何,河內(今沁陽市)人,本東姓,唐貞觀年間為總管府錄事參軍,從兵部尚書李勣伐高句麗(今朝鮮半島),獻火功策,南蘇羅城(遼東城,史書又稱遼州),遂破之,上(唐太宗李世民)以精練軍戎之故,賜姓練,封岐山侯。上述內容在《中國人名大辭典》(1525頁)、欽定四庫全書萬姓統譜卷一百二、《舊唐書》《中國通史》第六卷中古時代隋唐時期(下冊)、《資治通鑑》唐紀、《尚友錄》卷十八、《舊唐書太宗下》卷三、《新唐書太宗本紀》卷二等書均有記載。
貞觀十九年(645年)夏曆十月戊午日(農曆10月23日),臨渝關內的漢武台,呈現出一派隆重節日的景象,唐太宗李世民和他的將士們雀躍歡呼,舉行刻石記功的慶典活動,慶祝征伐高句麗勝利歸來。慶典活動由太宗皇帝親自主持。這次征伐高句麗,成績最大而損失最小,攻克了高句麗素稱為“保壘”的南蘇羅城。這次戰役功勞最大的,除了李世民賜姓、封公的三軍統帥李勣外,還有被賜姓、封侯的總管府錄事參軍東何。這樣一算,練姓距今已有1300多年了,故練氏後人奉東何為練姓的得姓始祖。
東何,字子俊,世居河內,才思敏捷,智勇超常。因精練兵戎有素,被李勣舉薦,並得到李世民的重用,委任為總管府錄事參軍,負責訓練兵勇。他為唐朝訓練了一批又一批的精兵,為征藩平亂獻了一個又一個的奇策。
唐太宗時代,高句麗、新羅、百濟等仍是臣服於唐王朝的藩屬之邦。它們占據著遼東和朝鮮半島,間有宿仇,迭相攻擊。唐因派使臣進行調解,調解不遂而介入他們的矛盾之中。加之,玄菟、蓋牟、遼東本為中央王朝的失地,唐也早有收復之意。所以,李世民決定用兵高句麗。這次征伐高句麗戰役,李世民率軍親征。東何帶領著他訓練過、被稱為“鐵騎”的數千精兵,在李世民帳下聽命。
戰事開始後,前方的士兵向李世民稟報:“李勣將軍已把南蘇羅城包圍得水泄不通,由於城牆堅固、高大,仍無法攻下。”李世民馬上令東何帶領“鐵騎”隨駕臨陣,以助李勣。
東何臨陣觀察:五月的天,本來又悶又熱,但此時陣陣的西南大風吹來,令人神爽。他即向李世民獻計:“陛下,臣認為,欲破此城,宜藉此時的西南風用火攻城。我帶領騎兵,備足火種、火藥,到西南角把引火之物射入城內,火借風威,風隨火勢,勝似十萬雄兵。然後由李勣元帥派兵登城,何愁此城不破!”
李世民贊同,即派遣練何帶領敏捷士兵登上沖桿的頂端,點燃西南城樓。(《唐書》記載:時間是貞觀十九年五月甲申日(農曆5月17日))。傾刻間,熊熊烈火,猶如周瑜火燒赤壁日,孔明火困司馬時。談笑間,火勢蔓延,很快燒到城中,整個南蘇羅城一片火海。李世民指揮將士們登城。高句麗兵雖奮力作戰,但終於抵抗不住,守城的官兵許多被燒死,不死的投降。南蘇羅城被攻破。唐軍殺敵一萬多人,俘虜一萬人,獲百姓男女四萬口,繳獲戰勝品無數,唐朝將士傷亡極少。同時,把遼東城攻為遼城州。此役也是李世民領兵親征最滿意的戰役。東征首次大捷,又時值月中的夜晚,滿月當空。李世民登臨城頭,看城內城外燈火萬盞、營帳林立,心情豁然開朗,詩興大發,於是,詠成《遼城望月》:玄菟月初明,澄輝照遼碣。映雲光漸隱,隔樹花如綴。魄滿桂枝圓,輪虧鏡彩缺。臨城卻影散,帶暈重圍結。駐蹕俯丸都,佇觀妖氛滅。
戰事結束後,李世民在臨渝關的漢武台主持舉行刻石記功、論功行賞慶典活動。其中東何因“精練軍戎”有素、獻火攻策有功,被李世民賜姓為“練”,封岐山侯。
因此,東何是練氏的始祖。李勣元帥贊曰:“舜友賢裔,岐山侯第,貞觀恩及,賜姓啟宇……”後來練何把李勣元帥的讚詞作為子孫名字的排行字輩。《練氏家譜》記載:何公生舜,舜生友,友生賢,賢生裔,裔生岐,岐生山,山生侯,侯生第……可見,練何用子孫的字輩,要子孫永遠記住賜姓封侯的輝煌歷史。
據《練氏家譜》老譜記載:“東何公世居河南省河內縣懷慶府”,2005年6月、2007年7月,中華練氏聯誼會曾遠赴沁陽市神農山尋根謁祖。

廣東練氏宗親赴神農山拜祭得姓始祖練何

練何仙居之地——神農壇
2014年2月2日(農曆正月初三),廣東練氏宗親一行15人,到神農山拜祭得姓始祖練何。據悉,這是廣東練氏後裔第三次到沁陽市尋根謁祖。前兩次分別是在2005年6月3日和2007年7月3日。此次祭祖活動是2013年9月2日的《焦作晚報》“人文山陽”版面刊登了筆者寫的《練姓始祖東何》的文章,網名為“精練軍戎”的練氏後裔練鴻佳(廣東省信宜市茶山鎮人,現居中山市,練何55代、入閩練淵文28代、入粵練元龍24代、入信宜市練仰信14代裔孫)看到網上的文章與筆者取得聯繫後,為加大宣傳力度而發起的。據練鴻佳說,今年還會有大批練氏後裔赴沁陽謁祖。
廣東練氏後裔到神農山尋根問祖的起因,是他們發現《練氏家譜》記載:“練何世居河南省河內縣懷慶府”,葬懷慶府西北20餘公里的“紫金壇”上(即今神農壇),2世及旁3世、4世,“葬三尖山”。2005年,他們第一次到此地查閱《懷慶府志》《沁陽市志》等文獻資料,儘管未能發現有關練氏的古今信息,但是發現神農山有紫金壇、三尖山,與譜載符合,因此認定了神農壇就是他們得姓始祖練何的仙居之地。但是這僅有2000平方米的平台地貌變了,沒有什麼跡象可指認。他們感慨:“練何公啊,你的裔孫到了你仙居的地方!”“練何公啊,你究竟在哪裡?”他們獻上一束山花在壇上,捧上一把泥土帶回去。
練鴻佳蒐集整理了很多練氏家族的文字和圖片資料,筆者看後,甚為感動。練氏源出伏羲之後,始自東不訾第96代嗣孫東何。唐太宗李世民賜其姓練,世居河內縣(今沁陽市),故東何為練氏得姓始祖。其孫練友明從河南第一次入閩建州(今浦城縣仙陽鎮練村),又傳16代練乾譽遷建寧府(今建甌市小橋鎮),傳至22代練詒嘉遷新淦縣三洲鎮(今峽江縣水邊鎮),傳至28代練淵文遷居福建武平縣象洞鄉洋貝村,傳至32代練元龍明初遷廣東梅縣,後遷興寧市甘專村,嗣裔分布廣東興寧、紫金、惠陽、惠東、陸河、河源、博羅、增城、信宜、高州、鬱南、雲浮、新興、陽春、陽江、陽東、四會、廣寧、鶴山、中山、廣州等40多個市縣。清乾隆年間,49代練慶廷遷居台灣苗栗縣頭份鎮,子孫繁衍已十餘代,遍及台、閩、粵、港、美洲及澳洲等地。由於練何世居河內縣,故練氏立“河內郡”。在福建省有“河內郡”、“丹陽郡”、“建安郡”3支。依據“丹陽郡”和“建安郡”兩支系提供的現存譜料,此兩郡均是練何後裔,因遺失以前的具體世系譜料,而以“丹陽郡”、“建安郡”立譜。練氏得姓至今已有1359年歷史,現已出現練何後裔57代。練氏分布在全國各地及海外,近千個聚居地,人口約29萬,在中華姓氏人口排名251位。
據考證,與焦作有關的姓氏達46個。我市是國家級優秀旅遊城市,近年來旅遊業發展非常迅速,藉助特有的姓氏文化資源發展尋根旅遊已經迫在眉睫。據悉,以廣東練氏後裔為主的全國各地及海外練氏宗親,正在集資,有意與沁陽市政府、旅遊局一同重修練何墓。此夢想一旦實現,並藉此開發其他姓氏的尋根資源,給與我市誕生和發展姓氏有關的海內外後裔宗親提供尋根問祖的便利,必將是我市文化旅遊的一大亮點。

練誕節

練姓是我國的姓氏之一。分布在全國各地及海外,近千個聚居地,人口約29萬,在中華姓氏人口排名第251位。唐太宗在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十月戊午日(農曆10月23日)在臨渝關的漢武台刻石記功會上,以“精練軍戎”賜東何姓練,封岐山侯。從公元645年農曆10月23日起,華夏大地、中華歷史上便有了練姓,練氏一脈相傳至今,已經1370年。練氏宗親定每年農曆10月23日為公祭練何將軍日,此日可簡稱為“練誕節”。
練姓始祖練何。練何,字子俊,原姓東,是伏羲後裔,伏羲氏以木德王其姓風氏。民之有姓,實自此始。厥裔羲仲,帝堯時,命掌東方,青陽之令,易風姓為東方氏,取義青陽,曾稱濟陽為郡。東方氏三傳有東不訾者,蓋帝舜七友中人,居太原墟,因帝呼為東友,即更其覆,而仍相傳為東,由居太原,故又易其郡為太原。練何是東不訾九十六代嗣裔,本貫河南省河內縣(今沁陽市),以河內為郡。公智勇超常,於唐貞觀時為總管府錄事參軍,貞觀十八年(公元644年)十一月庚子日(農曆11月30日),從李勣伐高句麗,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五月甲申日(農曆5月17日),獻火攻策南蘇羅城(遼東城,史書又稱遼州),有功回朝,於貞觀十九(645)年十月戊午日(農曆10月23日),在臨渝關的漢武台刻石記功會上,唐太宗以“精練軍戎”,賜姓練,封岐山侯,封三世恩榮世襲騎尉將軍。欽差大臣兵御尚書大總管帥李勣贊曰拜題:“舜友賢裔,岐山侯第,貞觀恩及,賜姓啟宇,詩書冠冕,詒謀濟美。”妣趙氏,封一品夫人,與夫合葬於河南省懷慶府河內縣紫金壇(今沁陽市神農壇)。生二子:練舜麒、練舜麟。
據練氏宗親會訊息說:每年的農曆10月23日,練氏聚居的廣東、福建、江西、廣西、江蘇、台灣等地,都要在當地練氏宗祠舉辦“練誕節”活動;這一天,他們還要選派宗親代表,不遠萬里來到河南省焦作市的沁陽市神農山,舉行“練誕節”相關紀念活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