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台(Mindenavenue)是香港九龍半島尖沙咀一條街道名稱,毗鄰九龍主要街道漆鹹道南及彌敦道之間。該街道的名字雖然稱為緬甸,但與東南亞國家緬甸無關。19世紀至20世紀初,該處曾有一批居民來自德國中部城市棉登(Minden),因以為名,後來英國及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份屬不同敵對陣營,原居於該處的德國人從此遷出。緬甸台的名字雖然沿用至今,但該處後來開了一條街道,已轉用“棉登道”(MindenRoad)命名。這種同一個名字,兩種譯音的情況,在香港早年猶為常見,影響至今。
相關詞條
-
緬甸戲劇
緬甸戲劇是豐富的舞蹈、音樂和歌曲混合的戲劇,繼承了東南亞國家宮廷藝術。緬甸的傳統戲劇形式多樣,並在此基礎上產生了舞蹈、音樂、啞劇和木偶劇。
緬甸戲劇 正文 配圖 相關連線 -
緬甸華人
緬甸與中國毗鄰,兩國的共同邊界綿延2,171 公里。自古以來,兩國人民即組成商隊,跋山涉水,進行物物交換的貿易活動。由於古時兩國分界並不明確,雲南與八莫...
緬甸聯邦 華人移民 華族社區 經濟活動 政治地位 -
撣邦果敢第一特區[緬甸撣邦北部果敢自治區]
緬甸撣邦第一特區果敢,鴉片戰爭後的100餘年來以出產鴉片聞名,從2002年起,特區政府禁止任何人種植罌粟。果敢曾屬於中國,被英國入侵後劃入緬甸,後成為緬...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人口民族 政治軍事 -
緬甸語
緬甸語是緬甸的官方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緬語支。主要分布於伊洛瓦底江流域和三角洲地區。使用人口約2800萬,在泰國、孟加拉、美國等也有少量分布。仰光(...
分布地區 使用情況 語言分類 國際套用 -
緬甸軍政府
1948年3月4日,緬甸獲得獨立以來,實行的是多黨民主議會制。1962年,吳奈溫將軍推翻了吳努政府,開始實行由緬甸社會主義綱領黨一黨執政的一黨制,現政府...
歷史 國家進程 民族政策 -
果敢[緬甸撣邦北部果敢自治區]
果敢全稱“緬甸撣邦北部果敢自治區”,首府老街市,位於緬甸與中國之間的撣邦高原,北面和東面緊鄰中國雲南省。北面是中國雲南省龍陵縣、芒市,東面與中國雲南省臨...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自然資源 人口 -
果敢人民共和國[緬甸撣邦北部果敢自治區]
果敢,全稱“撣邦北部果敢自治區”,首府老街市,位於緬甸與中國之間的撣邦高原,北面和東面緊鄰中國雲南省。北面是中國雲南省龍陵縣、芒市,東面與中國雲南省臨滄...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自然資源 人口 -
緬甸福建公司
緬甸福建籍華僑宗親團體聯合組織。成立於1867年以前,確切日期無可稽考。
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