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北大撤退

緬北大撤退

1942年4月19日,孫立人率領新38師收復了仁安羌油田,解救了英軍7000多人和被日軍俘虜的英緬軍官兵。仁安羌戰役後,孫立人原想繼續攻擊,但日軍第33師團集結,英緬軍第一師北撤無力再戰,20日盟軍全線向印度撤退,遠征軍隨即全軍陷入日軍包圍。同時,遠征軍東線防禦被日軍56師團全面突破,暫編55師被日軍擊潰。4月29日臘戍失守,5月1日曼德勒失守,5月8日密支那失守。中國遠征軍後路被日軍截斷,只得分路突圍。由於能走的道路均被日軍把守。部隊無奈在荒野、森林、泥澤里開道。氣候濕熱,飢餓難忍、疾病、霍亂蔓延,部隊傷亡慘重。

戰役背景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時,日軍在中國已經打通了全部交通線。日軍對東南亞的推進,可以從中國東北至中國華北,沿鐵路直接輸往中越邊境。日本占領了中國沿海城市的所有港口,中國依賴海外武器,只能依靠滇緬公路運送。

為了保護滇緬公路,1941年底,國民政府財政部緝私總隊改編為陸軍新三十八師,從貴州都勻、再轉興義,次年的三月初,部隊由貴州行軍到雲南,再坐車到臘戍,集中於緬甸首都曼德勒,不到一個星期,戰事就發生了。仁安羌戰況激烈之際,孫立人趕到親自指揮,將英軍解救出來。

在同一時期,廖耀湘率第五軍的新22師赴緬作戰,在斯瓦戰役中重創日軍第55師團。在斯瓦河逐次抵抗戰中表現高超的戰術水平。而戴安瀾將軍麾下的第五軍200師在同古(東瓜)率先消滅日軍第十五師團一部,旗開得勝,吐氣揚眉。

其後日軍已突破緬、印邊界防線,臘戍失守,緬甸到中國的路也被切斷。遠征軍的主力一下子成了失群的孤雁,陷入了絕境,被迫撤退到印度邊境的英法爾城。

緬北大撤退

孫立人 孫立人

緬北大撤退東線方面,第6軍於4月24日被迫放棄雷列姆之後,且打且退,5月12日,退到薩爾溫江東面,隨後撤回國內。中線方面,第5軍軍部和所屬的新22師、第96師主力於4月26日黃昏由皎克西乘汽車、火車向曼德勒轉移,於當天夜間十時全部到達。5月1日全部撤至伊洛瓦底江以西以北地區,此後第五軍直屬部隊、第200師、第96師、第66軍的新38師徒步輪流掩護撤退。5月8日上午,日軍攻占密支那,杜聿明按蔣中正7日的命令向國內撤退。5月9日,由於在傑沙(又譯為卡薩)發現日軍,並且新38師先到傑沙掩護的只有一個團,而新38師、新22師主力至少需要一天半才可以從前線撤下,杜聿明認為日軍有可能從南北包圍將遠征軍殲滅,從而下令第93師在右翼掩護,並且在孟拱附近占領掩護陣地,同時命令各部隊分路回國,自尋生路。新38師師長孫立人沒有聽從杜聿明的命令,向西撤往了印度。新38師是第一次遠徵結束之後唯一一支保存建制的部隊。杜聿明率領第5軍直屬部隊和新22師,離開密瓦公路改道向西北方向追去,轉打洛到新平陽,迷路的遠征軍在森林裡轉來轉去,很多人因為飢餓、疾病死去,還有一些人因為忍受不了折磨而自殺。

撤退轉機

緬北大撤退 緬北大撤退

後來,一架美國飛機在野人山上空發現了這支軍隊,盟軍隨後空投了電台、糧食、藥品,使得這支軍隊終於走出了野人山,由於預定回國路線所經的中緬國境已有大量日軍把守,這隻部隊最後還是改道去了印度。第200師至棠吉,以後沿途突破敵人的封鎖線,經南盤江、梅苗、南坎以西回國。5月18日,第二百師分兵兩路通過細(胞)抹(谷)公路,前衛部隊突然遭到伏擊。激戰一天,第二百師傷亡過半,終於成功從東面山坡將日軍陣地撕開一條缺口,部隊突圍而出,官兵得以死裡逃生。戴安瀾在突圍時被兩顆機槍子彈擊中胸部和腹部。5月26日,戴安瀾將軍逝世。第96師及炮工兵各一部經孟拱、孟關、葡萄、高黎貢山回國。

戰後傷亡

穿越野人山的部隊有3萬餘人葬身原始森林,其中第5軍新編第22師野戰醫院的護士劉桂英更是做為唯一走出野人山的女兵而聞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