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大學生、社會群體對公務員考試熱度逐年提升,甚至一些高學歷、高收入群體也開始報名參加公務員考試。因公務員屬於“事業編制”,無論是福利還是社會地位都具有優勢,人們對這種考取公務員渴望進入體制內的願望成為“編制情結”。
編制情結,本質上緣於害怕競爭,渴望尋求一個一勞永逸、無後顧之憂的人生的避風港的心理,在價值追求方面,什麼理想、追求,都讓位於更務實的制度庇佑下的安全和有保障。
產生背景
對於眾多嚮往於“體制內”的人來說,“金飯碗”的公務員身份是首選,次優選擇則又是事業編制的“鐵飯碗”,如高校、中學等。即使再不濟,城管、掏糞工、環衛工也行。因此,城管,儘管名聲不佳;環衛工,儘管錢少活多還挺累,人們也並非不清楚不明白,但為何還有如此誘惑力?一切都是因“編制情結”使然。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人們的擇業觀念雖然發生了很大變化,但社會上“官本位”思想基礎依然深厚,“學而優則仕”觀念依然盛行,考進體制內、成為公務員無疑是躋身仕途最基本的起點。與此同時,對體制外就業來說,高房價製造出的“蝸居”、“蟻族”,外企、民企在激烈市場競爭中隨時可能帶來的“裁員”、“減薪”等行為,都是生活中的不確定性。而公務員外表光鮮、穩定性強,社會地位高、福利待遇好,自然具有無法抵擋的巨大吸引力。目前我國城鎮勞動力社會保障覆蓋率還很低下,再加上經濟下行帶來的就業壓力,體制外就業的穩定性降低,年輕人對發展空間以及未來保障的預期也開始下降。體制內的種種好處自然對年輕人就業具有極大誘惑力。
辛辛苦苦幾十年,不如體制內分套房。近些年來,在經濟多年持續高增長的背景下,老百姓生活的安全感並未與收入同步增長。恰恰相反,由於社會保障制度不完善等種種因素,擔心收入下降、擔心丟掉工作、擔心養老生病等焦慮心理,在人群當中十分普遍。越來越多大學生不僅熱衷考公務員,他們在選擇其他職業時,也普遍更加注重工作的福利待遇,而對自己的專業、能力、愛好與工作的匹配性,以及工作強度、工作環境、人際關係等其他軟要素,關注度都在不斷下降。
案例
2013年國家公務員招考報名人數達到破記錄的150萬人,競爭最激烈的一個崗位達到9470:1。在哈爾濱首次面向社會公開招聘的事業單位編制環衛工中,457個招聘崗位引來了11539名報名者,其中還有29名碩士生。
解決辦法
大學生愛考公務員,一個重要原因是公務員是“鐵飯碗”。破除公務員“職業崇拜”,首先要打破“鐵飯碗”、破除“終身制”,建立“能上能下、能進能出”的用人機制。通過推廣聘任制等用人制度,建立科學合理的公務員退出機制,徹底改變“一考定終身”的狀況。
更重要的是,要在體現公平性、適應流動性、保證可持續性等方面多下功夫,建立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為體制內外、不同性質、不同行業、不同領域的人創造平等的發展機會。特別是要加快改革步伐,淡化體制界限,打通人才自由流動的通道,縮小收入差距。只有當越來越多的人不只熱衷於進入公務員隊伍,而更願意、也有條件自己創業,或者在企業、非機關崗位中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時,這個社會才會充滿持久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