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
美國第26任總統西奧多.羅斯福在他任期內,
通過了一系列打擊政商勾結的法律,
促成了史稱“進步主義”的改革。
網路扒糞19世紀下半葉,美國的商品經濟得到高度發展,將資本主義的自由競爭走向了壟斷。百來個經濟巨頭控制了美國的經濟命脈,他們為了鞏固這種壟斷地位,對內根本無視員工的利益,對外以迫害公眾利益作業賺錢的重要手段,奉行所謂“只有我能發財讓公眾利益見鬼去吧”的經營哲學,引起了社會公眾輿論的強烈不滿和抨擊,出現了2000多篇揭露實業界醜聞的文章,形成了近代美國史上著名的“扒糞運動”。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把當時從事揭露新聞寫作的記者們挖苦為“扒糞男子”,記者們卻把它接收下來,自稱“黑幕揭發者”(muckraker,直譯為扒糞的人)。這也是這場運動之名的由來。當時的揭黑幕斗推動了美國政府的一系列改革,給後世留下深遠的影響。眾多記者、編輯仍遵循著先驅的腳步,為改良這個社會不懈地努力著。社會影響
網路扒糞在網路和傳統媒體的輪番“攻擊”下,也有即使出面做澄清但最終還是倒下的腐敗分子,這類官員為了跟輿論對峙,什麼東西都敢當作武器,比如他們手下的警察,直接派出去抓人,更有甚者喬裝打扮,搞得人家還以為是遭到搶劫了。這樣的事情發生在媒體記者身上的要多一些,也有某人因在網路論壇上發帖子說誰誰誰有問題,後來就因“誹謗罪”而遭遇牢獄之災,用現在流行的說法,這叫“濫用公權力”打擊輿論監督。
但是即使很可能有失去人身自由的危險,網民的揭發行動依然前赴後繼,不怕危險的人越來越多。被網民揭發的官員最後的結局都不好,有的被“雙規”,有的被“雙開”,有的被上級勒令自省檢查最後道歉於是這樣的官員形象不再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