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讀書以過目成誦為能,最是不濟事。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無多,往來應接不暇,如看場中美色,一眼即過,與我何與也。千古過目成誦,孰有如孔子者乎?讀易至韋編三絕,不知翻閱過幾千百遍來,微言精義,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窮。雖生知安行之聖,不廢困勉下學之功也。東坡讀書不用兩遍,然其在翰林讀阿房宮賦至四鼓,老吏史苦之,坡洒然不倦。豈以一過即記,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張睢陽、張方平,平生書不再讀,迄無佳文。且過輒成誦,又有無所不誦之陋。即如史記百三十篇中,以項羽本紀為最,而項羽本紀中,又以鉅鹿之戰、鴻門之宴、垓下之會為最。反覆誦觀,可欣可泣,在此數段耳。若一部史記,篇篇都讀,字字都記,豈非沒分曉的鈍漢!更有小說家言,各種傳奇惡曲,及打油詩詞,亦復寓目不忘,如破爛廚櫃,臭油壞醬悉貯其中,其齷齪亦耐不得
注釋
讀書以看一遍就能背為才能,其實這個最不頂用。就在眼中看了一下,心中匆匆而過,根本用不了多少心神,這樣看來看去根本來不及,就像看場中的美女,看一眼就過去了,跟我有什麼關係呢?從古到今,過目就能背誦的人,他們又有誰能比得上孔子呢?孔子讀周易讀到編聯竹簡的皮繩斷了好幾次,不知道他讀過多少遍,書里隱藏的細微含義,越讀越明了,越鑽研越深入,越讀越沒有窮盡。雖然是生而知之、安而行之的聖人,也都勤學苦練,下足功夫。蘇東坡讀本書都不用讀兩遍,但是他在翰林院讀《阿房宮賦》讀到四更天,翰林院的老吏覺得他讀書讀得很辛苦,東坡卻灑脫而絲毫不覺得苦。難道就因為看了一遍就可以記住而把書丟下不管了嗎?只有虞世南、張睢陽、張方平平生不再讀書,之後就再沒有好文章了。而且過目一遍能背,又有什麼都背的壞處。如史記一百三十篇中,以項羽本紀最出色,而項羽本紀中,又以鉅鹿之戰、鴻門之宴、垓下之會最出色。反覆的看、背,你可能一會欣喜,一會悲泣,就在這幾段中。但如果一部史記,篇篇都讀,字字都記,難道不是一個沒分曉的鈍漢!更有小說、各種傳奇惡曲以及打油詩詞,也都過目不忘,就像破爛廚櫃,臭油壞醬都儲藏在其中,這種骯髒無法忍受.
作者簡介
鄭燮 燮(xiè),清代著名畫家。字克柔,號板橋,也稱鄭板橋。乾隆時進士,曾任濰縣縣令,書畫史。江蘇興化人,應科舉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舉人,乾隆元年(1736)進士。官山東范縣、濰縣知縣,有政聲“以歲飢為民請賑,忤大吏,遂乞病歸。”作官前後,均居揚州, 以書畫營生。工詩、詞,善書、畫。詩詞不屑作熟語。畫擅花卉木石,尤長蘭竹。蘭葉之妙以焦墨揮毫,藉草書中之中豎,長撇運之,多不亂,少不疏,脫盡時習,秀勁絕倫。書亦有別致,隸、楷參半,自稱“六分半書”。間亦以畫法行之。印章筆力朴古逼文、何。為人疏放不羈,以進士選縣令,日事詩酒,及調濰縣,因歲飢為民請賑,忤大吏,罷歸,居揚州,聲譽大著。恣情山水,與騷人、野衲作醉鄉游。時寫叢蘭瘦石於酒廊、僧壁,隨手題句,觀者嘆絕。著有板橋全集,手書刻之。所作賣畫潤格,傳頌一時。為“揚州八怪”之一,其詩、書、畫世稱“三絕”,擅畫蘭竹。鄭燮一生畫竹最多,次則蘭、石,但也畫松畫菊,是清代比較有代表性的文人畫家。生於1693.11.22,卒於1765.1.22。享年七十三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