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維的鄉位於永仁縣城的北面,在東經101˚37′51″,北緯 26˚81′11″,東南與永定鎮相鄰,西與中和、永興、猛虎鄉接壤,北與四川省攀枝花市永富、平地鎮接壤。 南北寬13公里,東西長16公里,幅員面積206平方公里。境內最高海拔是2588米,最低1580米,屬半山區。 距縣城17公里, 距州府224公里、四川攀枝花市89公里。轄7個村委會、84個自然村、56個村民小組,鄉域面積206平方公里。20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6268.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162元。
文化教育
全鄉有1所中學、1所中心國小、3所村完小和 2個村辦學點,1所農民文化技術學校,1 個文化站, 10個文化活動室,6個業餘文娛宣傳隊。在校中學生508人,中學教職工36人,其中教師31人,大專以上學歷31人。在校小學生842人,國小教職工69人,其中教師60人,大專以上學歷60人。中學入學率達100%,畢業率100%,升學率67%,國小入學率、鞏固率、畢業率100%。
全鄉學校占地面積5257㎡,有圖書室8個,圖書20173冊,實驗室4個,多媒體教室1 間,電腦38台,籃球場17塊,足球場1塊,田徑跑道400米。教室、行政用房等設施配備齊全和完善,校園活動場地規範,綠化良好。
人文地理
火把節是雲南人的節日。著名學者游國恩教授寫過一篇《火把節考》。徐嘉瑞先生將這篇文章收入他的代表作之一《大理古代文化史稿》,作為三篇附錄的第一篇,足見徐嘉瑞先生對這篇文章的肯定與重視。火把節不僅是白族、彝族的節日。納西族、藏族、漢族等都過火把節。火把節在雲南各族人心中有很重要的地位。我小的時候,家鄉維的的村寨,家家戶戶都歡慶火把節。在我的印象中,火把節不僅有火把、篝火,而且有歌舞、舉火把週遊稻田。對於火把節的意義,無論民間或是學界都有不同詮釋。各家意見尚不統一。但有一點則是肯定無疑的,就是祈禱豐收,攘除災害。儘管,論說火把節的文章不少,但是還有進一步討論的空間,深入研究的必要。不過這不是我談火把節的目的。在火把節之一天開通一個新的部落格,就是希望這個部落格向火把一樣引起同學同仁同道同好的關注,大家同心同德,圍著我們的篝火,把我們自己熱愛的事業堅定不移,堅持不懈,堅忍不拔地推向前進。把我們的篝火燃燒的更加旺盛,把我們的火把高高舉起,代代相傳。薪盡火傳、繼長增高、後來居上。年年都有火把節。每一年火把節到來時,我們應該無愧無悔地說,今年的火把更通紅、今年的篝火更熾熱
基礎設施
2008年全鄉通水、通電、通路的村民小組有56個,達100%,17個村民小組實施了村內主幹道路硬化,占30%,全鄉自然村基本通車,實現三級公路網路化;各村架通了輸電線路。建有科技文化活動室、娛樂室10個;有公廁5個,垃圾池8個;建有小水窖375口,有沼氣池的農戶達2002戶 。有小(一)型水庫2座,小(二)型水庫20座,壩塘63座,抽水站7座,供水站1個,水利化程度達到49.5%以上。建有村組地面衛星接受站6座,電視廣泛普及,全鄉固定電話、行動電話用戶1252戶,其中行動電話972戶。
新農村建設
按照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要求,認真搞好新農村建設規劃,堅持加強鄉村基礎設施建設與加大村容村貌整治並重,注重社會事業發展與倡導健康文明生活方式並舉,尊重農民民眾的規劃建設主體地位,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結合維的鄉實際,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突出重點、分步實施、集中物力、財力和精力,全面抓好新農村示範村建設。按照州、縣《2006年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試點)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試點村建設項目。維的鄉2008年度新農村建設試點村是夜可臘村委會的大奮田村民小組。規劃投資15萬元,實際完成建設項目投資15萬元。其中:州級投資15萬元,爭取到整合資金20萬元,民眾以勞折資3萬元。硬化村間主幹道380米,。改建畜圈37戶,新建垃圾池1個,容量9立方米。建管理文化室用房一間60平方米,安裝籃球架一付,建設石桌凳3個,配置音響、書櫃等文體器材,還安裝了高音喇叭。牆面抹白粉刷18500平方米,。同時,還建設了480多平方米的村民小廣場。舉辦了各項種養殖業科技培訓班6期,參訓347人次。
特色產業
維的鄉立足鄉情,充分挖掘自身潛力,鞏固糧食生產,積極培育“五大產業”:
1、烤菸產業:全鄉規範化移栽烤菸6700畝,產量100萬公斤,實現菸葉收購總值1278.5萬元,均價12.78元。
2、蠶桑產業:2008年全鄉有桑園面積1100畝,飼養蠶種464.25張,產鮮繭23349.4公斤,實現產值46.1萬元。
3、畜牧業: 2008年,全鄉生豬出欄12640頭;大牲畜出欄1681頭,山羊出欄6950隻;家禽出欄23850隻;肉類產量達185.5萬公斤,實現畜牧業產值2822.5萬元。
4、經濟林果:全鄉有經濟林果面積2.6萬畝,其中有板栗面積1.46萬畝,總產值達556.4萬元。
5、勞務經濟:2008年,全鄉共輸出農村富餘勞動力1513人,其中省外219人,省內431人,州內356人,實現勞務經濟168.2萬元。
一是以板栗、核桃、石榴、櫻桃為主的經濟林果建設得到加強,板栗嫁接改造997畝,核桃嫁接改造1500畝,板栗包裝銷售在省、州、縣內有了一定的影響,2003年經濟林果產值達460萬元。二是鄉鎮企業和非有公有制有所發展,年內,鄉鎮企業總收入達5271萬元,個體工商戶237戶,商品零售總額達120萬元,集貿市場成交額為245.51萬元;三是招商引資和勞務輸出工作有了新突破,現已引進廣東省雲浮市振隆石材公司到大保關村委會的大黑山開採石料資源,輸出農村剩餘勞動力193人,使全鄉富餘勞動力得以充分發揮利用。
環境資源
維的鄉位於永仁縣北方,全鄉國土面積206平方公里,擁有林地面積33895畝,經濟林果面積26000畝,總耕地面積17084畝(其中:田11446.28畝,地5601.721畝),人均耕地1.48畝,主要種植水稻作物。鄉內擁有小(一)型水庫2座,小(二)型水庫20座;小壩塘63座,常年蓄水1082.1萬立方,有河流4條。有豐富的森林資源。
自實施了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小流域治理、農村能源工程。全鄉完成退耕還林面積3344.8畝,封山育林面積19000畝,森林覆蓋率達到47%。通過綜合治理,人居環境、生產環境得到全面改善。使人口、經濟、資源、環境協調發展取得明顯進展。
農業
跨入新世紀以來,農業和農村經濟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農業生產由產量型向質量效益型轉化,生產方式開始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為適應新的形勢,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進一步鞏固和加強農業的基礎地位,我鄉積極調整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以市場為導向,充分挖掘生產潛力,發揮區位優勢,確保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社會穩定。近年來鄉黨委、政府明確了培強做大的幾大產業。1、烤菸產業:全鄉規範化移栽烤菸6700畝,產量100萬公斤,實現菸葉收購總值1313萬元,均價13.13元。 2、蠶桑產業:2008年全鄉有桑園面積505.1畝,飼養蠶種374.25張,產鮮繭18349.4公斤,實現產值37.1萬元。 3、畜牧業: 2008年,全鄉生豬出欄12245頭;大牲畜出欄1639頭,山羊出欄6722隻;家禽出欄22850隻;肉類產量達163.5萬公斤,實現畜牧業產值2462.5萬元。4、經濟林果:全鄉有經濟林果面積2.6萬畝,其中有板栗面積1.46萬畝,總產值達882萬元。
我們相信,通過不懈的努力,農業結構調整逐漸趨於合理,新的經濟成長點不斷增多,農村經濟逐步活躍,農村經濟結構向多元化發展,從而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
人口
全鄉總人口11297人,其中男5850人,女5447人;少數民族人口7455人,占總人口數的66%。有醫療機構8個,其中衛生院1個,衛生所7個,有醫護人員21名,病床30 張。2008年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戶2387戶9792人,參合率達87%,民眾報銷費用231957.3元,門診減免51983.1元,基本形成醫療、預防、保健、康復、健康教育、計畫生育指導“六位一體”的衛生服務體系。2008年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454人,享受低保人數792人。
2003年維的鄉主要農作物有水稻9550畝,玉米3100畝,薯類870畝,大豆200畝,糧食總產量583萬公斤,人均有糧485公斤;烤菸種植4400畝,產值459.7萬元。年內工農業總產值2802萬元;農村經濟總收入達4149.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426元,比上年增長10.1%。財政總收入578.2萬元,其中自收收入143.2萬元,財政總支出580.57萬元。生豬出欄11011頭,大牲畜存欄6692頭(匹、只),畜牧業總產值1077.78萬元,占全鄉經濟總收入的37.26%。
交通
通訊事業,一是農民積極投工投勞、鋪通維的鄉到維的村的2公里彈石路,使全鄉公路通車裡程達到62.5公里,村民委員會村村通公路。二是全鄉已裝固定電話220部,手機338部,7個村民委員全部開通了程控電話,電話普及率為19.7%,廣播電視覆蓋率達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