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斯康蒂,L.

維斯康蒂,L.

正文

義大利電影導演。原名維斯康蒂·迪·莫德洛涅。1906年11月2日生於米蘭,1976年3月17日卒於羅馬。1936年在法國給導演J.雷諾瓦做助手(拍攝影片《鄉村一角》),自此開始從事電影工作。他導演的第一部故事片《沉淪》(1942,根據J.凱恩的小說《郵差總是按兩次鈴》改編)為義大利新現實主義的誕生做了準備。影片原原本本地展示了義大利一貧如洗的平民生活狀況及其憂鬱愁苦、強烈憤慨情緒,這種新風格電影使觀眾耳目一新。維斯康蒂作為反法西斯鬥爭的積極參加者曾被納粹特務分子逮捕,只是由於偶然的情況才幸免於難。1945年他參加了攝製紀錄片《光榮的日子裡》的工作。
1948年,他拍攝了根據G.維爾加的小說《馬拉沃利亞一家》改編的故事片《大地在波動》。這部電影成了新現實主義代表作之一。影片在西西里漁村拍攝,由非職業演員參加,人物角色講當地的方言。對漁民日常生活的仔細觀察,即興安排的人物對話、真實的室內景和自然外景,這一切都使這部作品接近紀實電影。他的喜劇《小美人》(1951)和短片《我們是女人》(1953)兩片均有女演員A.馬尼亞尼參加演出,生動地描繪了義大利戰後的日常生活、羅馬街道景像、城市普通居民的心理狀態。1954年他導演的《情慾》(又譯《情感》,根據C.博伊托的小說改編)描寫發生在義大利統一時期的愛情悲劇。它標誌著維斯康蒂創作探索道路上的一個重要轉折,在他這部作品裡開始出現強烈情慾利己主義主題及個人主義與人道主義道德之間的衝突。1957年,他攝製了根據俄國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同名小說改編的影片《白夜》。
1960年,維斯康蒂回到表現現代生活題材,拍攝了影片《羅科和他的兄弟們》(在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獲特別獎)。這部故事片反映了義大利南方省份的貧苦農民遷移到北方工業城市的最尖銳的社會問題,1963年,他導演了影片《金錢豹》(根據G.T.迪·蘭佩杜薩的同名小說改編,1963年在坎城國際電影節獲大獎),反映了西西里島古老的封建領地制度的日趨衰落。1969年他的長篇小說式電影《群神的滅亡》描寫了德國大工業家、國家執政首腦人物的家庭,同時揭露了這些人喪失理智、發狂的情景。1965年他拍攝的《大熊星座的朦朧星群》也是一部以家族崩潰為主題的影片。這部電影運用了回憶聯想和象徵手法,在令人毛骨悚然的故事裡還摻雜著自殺和亂倫的場面,60年代裡他導演了影片《70年的薄伽丘》(1962)、《女巫師》(1967)、《陌生人》(1967,根據A.加繆的小說改編)。
70年代,他的作品主要從道德角度描寫個人主義的孤獨,以表面富麗堂皇而實質行將崩潰的世界為背景,描寫孤獨的主人公企圖逃脫這個野蠻庸俗的環境,而在崇拜理想的美的追求中死去。如他的影片《在威尼斯之死》(1971,根據T.曼的小說改編,在坎城國際電影節獲紀念周年獎)里的主人公作曲家哈申巴哈,或者影片《路德維希》(1972)里的藝術庇護人巴伐利亞國王都是如此。他的《室內裝飾的全家像》(1974)描述了人們對出路的探求,對光明的渴望,這部影片還涉及到政治,表現一群法西斯分子秘密策劃的謀殺案。1976年他執導的最後一部影片《無罪者》在他死後問世。他在這部作品裡嚴厲地批判了無道德、違反人性的胡作非為,同時以從未有過的激情肯定了愛情、母性和為親人自我犧牲的永恆價值。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