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系統工程

經濟系統工程是用系統工程的方法對國家、部門或地區巨觀經濟系統進行預測、規劃、組織、管理、控制和調節的技術,又稱巨觀經濟系統工程。

經濟系統工程

正文

用系統工程的方法對國家、部門或地區巨觀經濟系統進行預測、規劃、組織、管理、控制和調節的技術,又稱巨觀經濟系統工程。經濟系統是社會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般可分為微觀經濟系統和巨觀經濟系統。微觀經濟系統指單個經濟實體,如企業、公司、商店等。通常把企業進行系統管理的經營管理技術稱為企業系統工程,而把巨觀經濟系統工程簡稱為經濟系統工程。它著眼於整個國民經濟總量分析,如社會總產值、國民收入、社會消費、投資結構、物價水平和工資水平等。經濟系統工程從巨觀上對經濟系統實現最優控制或次優控制。它主要套用經濟數學模型來分析和研究經濟系統的動態過程和結構特性,預測經濟變數的變化規律,制訂經濟發展規劃,提出國民經濟巨觀控制和調節的最優方案。
發展概況 經濟系統工程的主要技術是建立經濟數學模型,對巨觀經濟系統進行定量分析和實現最優控制。1758年F.奎奈發表了經濟表,這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經濟數學模型之一。19世紀70年代法國經濟學家L.瓦爾拉提出著名的綜合平衡模型,它用4組代數方程概括地描述社會生產與消費、生產要素的供求、產品成本和價格等綜合平衡關係。1938年荷蘭經濟學家J.廷伯赫以荷蘭和美國的經濟為對象,提出了巨觀計量經濟模型(見計量經濟學)。1941年美國經濟學家 W.列昂捷夫用1919~1939年美國統計數據建立了投入產出模型(見投入產出法)。1950年美國經濟學家克萊因根據凱恩斯經濟理論建立了美國巨觀經濟動態模型。50年代初經濟學家A.塔斯廷和A.W.菲利普斯分別於1953年和1954年提出經濟控制論模型。1957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J.W.福雷斯特提出系統動力學模型(見系統動力學)。60年代以來,經濟學家們在不斷實踐過程中,逐漸意識到經濟行為和目的是可以歸類、量化並用數學方程來描述的。因此,經濟學家、數學家和控制論專家間的協作越來越廣泛和密切,提出了一批著名的經濟數學模型,如美國的沃頓季度模型、麻省理工-賓夕法尼亞聯合模型等。在分析和解決經濟系統的許多問題中取得了成效。現代常用的經濟數學模型主要有計量經濟模型、投入產出模型、經濟控制論模型和系統動力學模型等。
主要特點 經濟系統工程在系統工程方法論、研究對象範圍和系統建模方面均有一些本身的特點。①從系統工程方法論來看,巨觀經濟系統規模龐大、結構複雜、涉及因素眾多,對系統的分析很難象工程技術系統那樣事前明確給定目標,制訂評價標準並據此設計出最優系統方案。一般來說,有一個開始比較模糊、通過對系統信息的不斷積累和分析後才能逐步明確的過程。還要不斷揭示系統各因素之間既相互支援又相互制約的內在聯繫和邏輯關係。②從研究對象的範圍來看,巨觀經濟系統是一個多層次、多目標的大系統,它涉及各個部門和各種層次的目標和利益,所以需要利用大系統理論中的分解和協調技術以及多目標決策、群決策、衝突分析等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技術對系統進行分析和評價。系統分析過程不只是簡單的選優過程,而是不斷進行權衡的過程。③從系統建模方面來看,巨觀經濟模型既有定性的概念模型,又有定量的數學模型。同一系統不僅可以建立不同的模型來分析,而且可以綜合套用各種模型來分析和比較,以求得符合實際的系統模型。因此建模過程也是不斷比較和學習的過程。
計量經濟模型 一種描述各種經濟現象數量之間相互關係的模型。它的基本形式是由變數、參數和隨機誤差組成的方程組。建模步驟是先根據經濟理論來假定模型的結構,並用相應的數學方程來表示這種結構,然後用統計方法估計模型的係數和參數。藉助於計量經濟模型可進行經濟結構分析、經濟發展預測、經濟政策評價和經濟計畫論證。計量經濟模型建模的主要信息來源於歷史統計資料,用最小二乘法進行參數估計。一般只適用於線性的靜態系統的短期預測。預測精度取決於統計數據的充分性和可靠性。美國長期以來積累了大量統計資料,可用來建立各種計量經濟模型,預測一定時期內政府部門的開支、人口增長速度、科技發展水平等對國民經濟的影響,還可預測近期和中期的市場需求、經濟成長等情況。
投入產出模型 投入產出法是國民經濟或大企業各部門間的綜合平衡法,許多國家廣泛用於經濟計畫管理部門。投入產出模型是根據投入產出法建立的一類數學模型。這類模型的主要內容是編制矩陣形式的投入產出表和建立相應的線性方程組。投入產出模型能在電子計算機上對現行國民經濟結構和社會產品再生產過程進行仿真,用以分析和預測國民經濟各部門間投入與產出的相互依存關係和再生產的比例關係。
系統動力學模型 系統動力學是根據系統論、控制論和資訊理論的原理提出來的處理高階次、非線性、多重反饋的複雜時變系統問題的方法。最初用來解決工礦企業的管理問題(如庫存波動、勞動力不穩定等),後來套用到研究各種社會經濟系統的動態發展趨勢。系統動力學模型不強求系統變數的精確定量,而注重分析複雜系統的動態趨勢,以尋求系統的最優結構,使系統達到最優或次優。用DYNAMO仿真語言描述的系統動力學模型可在計算機上進行仿真。套用這種模型可解決的問題有:①分析社會經濟系統停滯或衰退的因素;②制訂預防系統停滯或衰退的方針政策;③提出改變系統結構的策略和措施等。
經濟控制論模型 又稱狀態空間模型。它是套用現代控制理論建立經濟數學模型來分析巨觀經濟系統的演變模式和運動規律,以實現系統的最優控制或次優控制。經濟控制論模型不僅能描述系統發展的動態過程,而且能定量地分析和預測系統的功能,為巨觀經濟系統最優控制提供了新的思想和方法。
由於建模和仿真技術的發展,經濟數學模型具有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藉助於電子計算機技術,它不僅可以用來制訂巨觀經濟系統的最優控制方案,而且可以用來協助最優地實現這些控制方案。
參考書目
 張培剛、厲以寧著:《總量經濟學和個體經濟學》,人民出版社,北京,1982。
 邵漢青、鍾契夫編著:《投入產出法概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北京,1983。
 G.C.Chow,Analysis and Control of Dynamic Economic Systems,John Wiley and Sons,New York,1975.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