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科

敘述

  新中國成立之後,一波又一波的戲改運動幾乎將生存了200餘年的京劇連根拔起。

朱嘯風對此深有感觸:“京劇有自己獨特的生產規律,它不是以導演為中心而是以演員為中心的,所謂唱念做舞打說的都是演員的功夫。全國各地,不管大城市小城市,都有自己的劇團,一個劇團占一個劇院,劇團里有四梁四柱(各行當的主要演員),有二路演員(配角),還有跑龍套的。如果今天‘角’沒來,二路的演員都是可以演主演的,而且演得也不次,照樣有觀眾來看。特別好的大角來了,他們就演配角,好比陳道明主演,配角是濮存昕,劉曉慶主演,配角是章子怡,這戲怎么能不好看呢?四梁四柱、二路演員和龍套演員之間的分工是相對固定的。除非你特別出色,能冒出來,那再另說。這樣就有人專門研究二路角色,馬連良來了,余叔岩來了,他們的唱腔身段都有變化,跟唱對手戲的二路演員略微交代幾句,雙方就能配合上。從前只有‘說戲’,沒有排戲一說,都是台上見的,照樣不會出岔子。”

經濟科經濟科

(香港京劇藝術團團長朱嘯風)

那時的劇團都有“經紀科”,經紀科作用就像今天的經紀人一樣,邀角,談價碼,安排檔期。“好比9月份是馬連良、梅蘭芳來演半個月,接下來是于魁智、張火丁,再下來是裘盛戎和尚小雲……一個循環結束之後,還是梅蘭芳和馬連良掛頭牌,但這次是梅蘭芳和于魁智合作,馬連良和張火丁合作。又好比一出《霸王別姬》,今天是楊小樓和梅蘭芳,我來看,下次是楊小樓和尚小雲,我又要來看,因為味是不一樣的。就像今天的招牌菜是紅燒土豆牛肉,我點了,明天還是土豆和牛肉,但是,是咖喱味的,我還會點———這是京劇繁榮的原因:走馬換槍。”朱嘯風說。每個城市的劇院劇場是固定的,角是不固定的。觀眾能夠保持長時間的新鮮感。1949年之後,這個生產規律被改變了:“比方這個劇團是于魁智和李維康,你要么不看,要看永遠是《將相和》跟《四郎探母》。這樣一來,角再好戲再好也沒有用,如果梅蘭芳天天《貴妃醉酒》,馬連良天天《借東風》,絕對連我都不看!”

後來,“經紀科”作為“資本主義尾巴”和“盤剝藝人的工具”被廢除了。

資料來源

 《南方周末》2005-09-22:《一個人的京劇大考》作者:石岩

原文:http://www.nanfangdaily.com.cn/zm/20050922/wh/whxw/200509220036.asp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